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电视广告涨价是因为媒体品质和品牌提升,那是必然和合理的,是对媒体"身价"的认同;如果是由于外在压力而被迫涨价,则是对媒体"身价"的矮化。  相似文献   

2.
"涨价,非我本愿。涨价看似简单,但涨价后的一系列善后工作实在不轻松。价涨得太高,广告主大不了可以少投不投,但我们却无路可逃,毕竟我们是乙方。"在将电视媒体推上"被告席"之前,应该回归到我们所熟知的商业本位,来洞悉电视广告涨价这一"怪现象"背后的利益驱动。  相似文献   

3.
奔牛 《军事记者》2008,(9):72-72
副食品价格上涨盘中餐质量不降广州军区某部积极应对市场涨价调剂伙食;孟祥斌生前战友见义勇为传佳话;别小看一个饮料瓶。  相似文献   

4.
周新 《新闻世界》2008,(3):47-47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经历了两次大幅度物价上涨,记忆中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姜昆在说相声中的那一声:“听说副食品要涨价了。”  相似文献   

5.
杨涌 《传媒观察》2004,(10):60-61
2004年8月17日《新华日报》B2版刊登的头条报道“液化气呼唤涨价为哪般”,是笔者采写的一篇质疑液化气公司涨价,替百姓说话的新闻通讯。该文发表后,南京部分媒体纷纷响应,就液化气涨价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查并进一步提出疑问,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相似文献   

6.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关于我国食盐生产受污染即将涨价的流言在民间不胫而走,引发群体恐慌。尽管相关部门和媒体一再强调食盐货源充足不会涨价,但收效甚微。从3月16日起,广东、浙江、江苏、安徽、贵州等地陆续上演抢盐事件,食盐价格被抬高几倍,市场上的食盐迅速脱销。  相似文献   

7.
2008年9月22日,继南京、成都、上海、武汉几大城市之后,北京市<北京晚报>等五家报纸涨价,零售价由每份0.5元上调至每份1元,上涨一倍.其实早在2007年,如<南方都市报>等广州的部分报纸就已经提价.至此,报纸涨价风暴遍及国内的主要报业市场,而对其他地域和市场的影响还未可知.慧聪媒体研究中心认为:"鉴于目前报纸的售价远远低于其成本,因此,未来报纸提价将成为一个趋势."[1]  相似文献   

8.
作为电视媒体,在无奈涨价后,结局有两种,一是坐地涨价后无所作为,坐等客户流失到其他更强势同类媒体或是流失到其他类型媒体中,另一种结局即是在涨价的同时努力更新产品,使节目质量和广告价值得到相应提高,增价和增效同时进行,有效避免客户流失的同时还可以在竞争中占据先机。我想,所有电视媒体都会积极地选择后者,本期电视专题为您呈上部分电视台的有识建议和应对之策,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2013,(8):1
5月2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对"深圳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天然气将大幅涨价""流浪汉因拆迁变富翁"3起近期社会广泛关注的媒体虚假失实报道的调查及处理情况进行通报。3月25日,中国新闻网刊发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记者的报道《深圳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报道称,在深圳打工的90后某女孩单膝跪地给残疾乞丐喂饭,并配发了新闻图片。经查,该报  相似文献   

10.
王方 《青年记者》2008,(1):20-21
如果我们把南方都市报2007年7月18日社论《跳出CPI迷思我国通货膨胀已成定局》,看成是一个报纸"涨价"的导火索,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一年,从粮食到猪肉,从房子到石油,价格都在飞涨,报纸的"涨价"似乎变得非常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一条“天然气涨价”的虚假信息,曾使全国各地大面积出现“排队抢购天然气”的现象。涨价谣传的原因有四:一、信息重大,关乎民生;二、有关报道中“巧打”了“马虎眼”;三、权威网媒的转载和更换标题;四、涨价信息从纸媒传到网媒再又回到纸媒,传播效应不断放大。杜绝媒体谣言,期待制度规范:没有明确、准确、权威消息来源的所谓新闻,媒体应拒绝刊播。  相似文献   

12.
媒介公司对于媒体代理公司以及投放企业,新规定会不会为媒体再涨价提供理由,值得商榷,我们早做准备还是必要的,不然临时抱佛脚像今年电视整体涨价,投放一下乱了阵脚。5月1日起,卫视频道电视剧限播令将开始实施,本来无论从企业的传播角度、还是受众的收看角度,还是我们媒体代理公司,还算是一个好事,但是能不能真正起到电视剧更多精品出现,强化收视效果,我还是持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13.
刘菊梅 《大观周刊》2011,(42):61-61
日化四大巨头企业迫于原材料价格上升,纷纷涨价,涨幅5%—15%,其中某些高档日化品的涨幅甚至在20%以上 。日化龙头企业涨价的时间集中,品种多,范围广,这不但引起了媒体、发改委和市民的广泛关注和中小日化企业的连锁反应,同时也掀起了日化行业3年以来最大涨价潮。集体涨价对零售商有何影响?对中小日化企业有何影响?对消费者有何影响?应该如何应对日化行业集体涨价?  相似文献   

14.
广告价格一直是广告主最为敏感的广告投放因素,电视广告价格的不断上涨,也一直在考验企业广告传播预算的承受力。2009的整体形势,也使得企业广告花费慎之又慎,电视媒体由于各种优势一直是企业传播的主战场,涨价与下调的营销预算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导致的结果便是谈判、交易的难度上升,另一个的结果便是重新选择实用性、时效性的媒体。电视广告涨价已成定局,但涨价也一定有理由,关于广告价格的上涨,且看不同角度的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5.
2010年甘肃广电总台各频道刊例价涨幅界于10%-30%之间。受61号令大环境影响,电视媒体集体涨价已成定势,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副总裁田涛分析:依据09年的电视广告投放量来看,理论上2010年会有超过126亿元的广告因61号令的规定而被压缩掉,电视媒体为保证稳定创收选择涨价是最直接  相似文献   

16.
从"蒜你狠"到"豆你玩",2010年居民生活消费品,尤其是农产品价格一路"斗志昂扬".2010年11月下旬,编辑部决定由我来做一篇有关蔬菜涨价的报道,花了两周时间,先在北京,后奔赴山东寿光,<蔬菜涨价的动力>一文于11月29日在<三联生活周刊>(总第606期)刊出.  相似文献   

17.
9月3日下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图书馆、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33家图书馆的代表约见媒体记者,公开了他们致中国科技文献读者的公开信和致国际出版商的公开信,并向媒体介绍了国内图书馆集体反对个别国外科技期刊出版商在全文数据库大幅涨价的态度。在致国内读者的公开信中,中国图书馆界呼吁担任国际出版商学术期刊编委、审稿专家、顾问的中国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8.
我们终究可以从优化两个媒体预算分配过程中找到一个优化组合点,将成本效益发挥到最大。2011年一纸"广电限制广告禁令",在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电视台一方面忙着制定涨价策略,一方面也在挖空心思开发各种"限"外广告资源,以最大的可能性留住这传说中的200亿广告收益;广告主面临预算转  相似文献   

19.
报刊发行涨价的成因、影响及趋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被称为报刊"涨价年".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国备类报纸中有近四成出现涨价,涨价的杂志也有三成多.经过本轮提价,不少都市类报纸的售价已接近成本价,国内都市类报纸告别"超廉价"模式,进入"新价格时代".如何看待报刊涨价?涨价会带来什么影响?未来报刊价格的趋势如何?这是当前报刊发行界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阅评     
2007年12月19日,某报A23版头条标题《"普京"昨涨价,每瓶2块钱》,眉题点明"从昨天起,本市多家超市、小卖店,普通燕京啤酒零售价格上涨0.3元至0.5元"。"普京"竟是普通燕京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