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实际上就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也就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教学与人文、科学、思想、情感教育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思想交流。但同时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文学熏陶。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文道统一”的体会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2.
曾雪平 《现代教育科学》2009,(3):123-123,115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技巧、受到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还要揭示语文中蕴含的美,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并根据美感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并不需面面俱到,而应注意语言文字、学生主体认知行为、教学状态中的模糊性特点,巧用模糊性、朦胧性语言,引导学生感受文本情感美、意境美,享受语文审美乐趣,实现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鉴赏力。一、研读语言文字,认识文本模糊性阅读需由语言文字入手,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可体悟文本传递的思想情感,发掘文本蕴含的审美趣味。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要提升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则需注意语言文字的研  相似文献   

4.
一、语文教学重在整体感受语文教学首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感受,感受文章的主题,感受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是其他一切的前提,也是对课文进行分析的前提。这主要是由语言本身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语言是存在的表达,是思想情感的表达。诗言志,歌咏言,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每一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首先是语言文字教学,教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掌握学习和工作的这门基础工具,具有读、写、听、说的能力。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散学生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较普遍的现象是未能将着力点放在基础工具上,及语言文字教学上,因而成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困扰。现在,我们已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只有认识还不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无论是从字词、句段,还是从图文结合、文章特点等方面渗透,都应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做到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的众多学科中,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基础学科,它同时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语文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是努力做到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构筑他们健康的情感思想。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应“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发于学生的肺腑而布于学生之四体”。一、抓语言品味,促内化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来实现的。要使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产生熏陶感染作用,就要首先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表现教育内容的重点语言、关键语言、疑难语言,以及学生易疏忽的地方,仔细推敲品味,以促成学生理解吸收课文所蕴含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无论是从字词、句段,还是从图文结合、文章特点等方面渗透,都应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做到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去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无论是从字词、句段,还是从图文结合、文章特点等方面渗透,都应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做到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情感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语文教学目标赖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为此,研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方法,对完成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一)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情感是会文悟道的中介“会文”与“悟道”,是语文科语言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双重任务。“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刘勰的话精当地阐明了创作和阅读的过程与原理。作者是“情动而辞发”,读者是“披文以入情”,其中心是一个“情”字。“情”的一头是语言文字,是作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为此,要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必须从“披文”出发,剖析语言文字;而阅读是一个双向活动,在把握了作者的情感脉络后,还必须进一步体会作者“为情造文”的惨淡经营,这样才真正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要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教育,这是语文教学实现教书育人任务的关键所在。如何加强思想教育?我认为这是个系统工程,不能零打碎敲,要做整体设计,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把握住思想教育的切入点,一环扣一环地施教。具体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从语言文字切入。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达到深刻揭示深文中蕴含的情感,从而进行情感的迁移和内化,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点。教学中可根据课文体裁的特点,确定具体的思想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正>《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小学语文本身蕴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情感、态度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从目前教学实际看,不少教师只是把语文课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内容十分丰富 ,其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生活是一个重要内容 ,因为只有学生从小热爱生活 ,时时处处感受到自然、社会、人的美 ,心里才会产生愉悦感、幸福感 ,从而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世界观。一、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受生活。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许多文章 ,文艺性强 ,从多角度反映了社会生活 ,且富有童趣 ,为儿童喜闻乐见。教学中 ,通过语言文字使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体验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这样不仅能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而且…  相似文献   

15.
一、发掘人文因素,陶冶人文情怀语文是一门充溢着作者的思考与审美观念、饱含着浓厚人文情怀的学科。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见解与看法。这些情感都蕴含在优美而简洁的语言文字当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披文入情",让学生徜徉在由情感语言文字构筑的心灵世界,达到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目的。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朗读、默读、小组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等,让学生进入课文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文本中的那些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总是借助精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因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文本的语言,体味它的精湛,感受它的魅力。惟此,学生才会触摸到作者思想的深处、情感的深处,才能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思想的撞击。  相似文献   

17.
语段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品味和发掘段的情感因素,做到“以作者之情作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真正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之功效。那么,如何发掘语段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呢?一、从词句中发掘,品味情感因素1.剖析词句的细腻性。即通过品味作者准确的遣词、独到的刻划,引发出蕴含的情感。如《师生情》中的“他们踮着脚,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教学时,引导学生掂一掂“踮、透过、争着”这几个词的分量,细细加以品味,就能把句子中蕴含的“同学们对老师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经历语言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内化迁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与作者对话、编者对话,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本的表达形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言文字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则是作者思想的载体。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初期一门重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中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有丰富情感,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同时还对学生道德、素养及情感发育有一定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教育,合理运用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