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美国本土导演大卫·芬奇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内心深处的"挑衅和自命不凡"创作了《七宗罪》《搏击俱乐部》《战栗空间》《十二宫》《本杰明·巴顿奇事》《社交网络》等拥有鲜明"大卫·芬奇式"标签的作品,电影中的那些暗色调、影像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非线性情节,使我们深受震动,而电影本身所拥有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也迫使我们不停地去思考电影本身及其文化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2.
《搏击俱乐部》作为20世纪末集中反映社会情绪问题的经典影片,其传达的信息十分值得我们研究。尤其如今经济高速发展、民众情绪浮躁的中国,与影片中那个年代的的美国其实极有相似之处。而影片中夸张的暴力美学和末世情绪,配合社会问题本身,也是十分引人深思的。本文则试图从身体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影片中灵魂与身体的关系,并借此为社会问题的分析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好莱坞的特效大片想必淀粉们一定都非常爱看,什么《钢铁侠》《变形金刚》《星际迷航》《环太平洋》,那个视觉效果,简直震撼到爆!可是你知道那些壮观的电影特效镜头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其实,电影中的特效和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本期,我们就来说一说电影特效吧!  相似文献   

4.
电影《甲午风云》中有个镜头:李鸿章与英法等侵略者代表在大堂内谈判,洋人出言不逊,激怒了等候在二堂的邓世昌。他愤怒地将茶盅重重放在桌上,喝道:“一派胡言!”这又惊动了里面的洋人和李中堂,李鸿章喝问道:“谁在二堂喧哗?” 扮演李鸿章、邓世昌的演员分别是王秋颖和李默然。前者不幸在数年前因肝癌去世。临终前,很  相似文献   

5.
漫话股市     
2015年6月,中国股民遭遇股市暴力,股灾来袭。股市兴替与创新、创业有何关系?市场能否优化资源配置,此次股灾又是如何酿成的?简政放权与宏观调控是否矛盾,政府应该如何抉择?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面对风云变幻的股市,我们如何应对?我们能否在现有知识的指引下成功地搏击股市,更好地参与经济生活?苟强老师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创新和市场、《政治生活》中的政府、《生活与哲学》中的价值观等相关知识,以全新的视角对这次股灾作了简要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人最难看透的是自己,最难控制的也是自己。心情随心而发,情绪至真至诚。在最恰当的时候看一部最不恰当的电影,是非常愚蠢的选择。其实,无妨给自己一些选择的机会,在各种心情下选择适当的电影。怒——《英雄本色》今天你愤怒了没有?愤怒需要爆发才能抹平赤红的印记。去看《英雄本色》  相似文献   

7.
正网上在传30部电影中的经典读书镜头,从《傲慢与偏见》到《蒂凡尼的早餐》,从《朗读者》到《偷书贼》,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到《萨冈》,镜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女性。不过,这些美丽的读书场景,要是我外婆看到了,肯定嗤之以鼻—都是花架子,就像奥斯汀让伊丽莎白读书,是为了让她以文艺青年的身份遇到达西。一句话,电影中读的都不是书。《蒂凡尼的早餐》中,奥黛丽·赫本在图书馆里看书,有哪一位观众关心她读的是什么书?都知道这是导演为了帮她凹  相似文献   

8.
毛尖 《快乐阅读》2014,(11):23-23
<正>网上在传30部电影中的经典读书镜头,从《傲慢与偏见》到《蒂凡尼的早餐》,从《朗读者》到《偷书贼》,从《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到《萨冈》,镜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女性。不过,这些美丽的读书场景,要是我外婆看到了,肯定嗤之以鼻—都是花架子,就像奥斯汀让伊丽莎白读书,是为了让她以文艺青年的身份遇到达西。一句话,电影中读的都不是书。《蒂凡尼的早餐》中,奥黛丽·赫本在图书馆里看书,有哪一位观众关心她读的是什么书?都知道这是导演为了帮她凹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布了《关于严格控制电影、电视剧中吸烟镜头的通知》,对于电影中的吸烟镜头存在的合理性引起社会争议。文章以电影《观音山》中的吸烟镜头为例,分析了吸烟镜头在电影中的作用,进而论证吸烟镜头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应控制其频率与时长,并只出现在特定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0.
《文艺报》近日发表《<让子弹飞>的三多三少》一文指出,《让子弹飞》的三多:一是暴力多。打着贺岁喜剧片的旗号,却把暴力与血腥演义成家常便饭。二是恶俗多。土匪说他妈的那是性格使然也就算了,求饶者无论怎么哀求,也逃不过吃子弹的命运,难道惩罚是电影唯一想要宣扬的标准?三是色情多。自  相似文献   

11.
李罡  赵婷  王宁 《华章》2007,(12):251-251
镜头运动是电影的灵魂.杰出摄影和资深电影人都认为,镜头的运动与电影审美学和心理学密不可分.运动镜头所带来的视觉刺激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所谈论的电影,其本身就是运动的画面.但是,如果你不加选择地移动你的摄影机,问题就出来了:镜头运动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而对于观众来说,运动的镜头又有什么涵义或寓意呢?"我认为,好的运动镜头是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但就是能让你感觉对.镜头必须要与整部电影的整体视觉效果相协调,使电影更具有冲击力.事实上,正是这种"冲击力"才使电影成其为电影.  相似文献   

12.
多年前,我看了一部名为《暴力街区13》的电影,里面的男主角在城市里飞檐走壁,从不足一尺宽的狭缝中鱼跃而出,在相距四五米远的高楼问纵身越过。我上网搜了一下,发现所有镜头都是实拍。并非电脑特技,而且完全没有吊钢丝。它有一个很绚丽的名字——跑酷。  相似文献   

13.
品读     
<正>校园暴力是硬暴力,欺凌是软暴力。——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副教授任海涛认为,校园暴力一般比较容易被发现,而校园欺凌则较为隐蔽,欺凌行为一般都发生于熟人之中。因此,他认为需要界定校园暴力和校园欺凌之间的区别。这样,校园欺凌的预防才会更具针对性。你们都陷入比赛中,就算你是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你的知识会增长吗?不会,增长的只有压力。——这是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一句台词,反映出  相似文献   

14.
剪辑是电影艺术中的一个术语。它是把许多分散的、不同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间顺序粘接成为一部电影的艺术手段。作为纯语言的散文《醉翁亭记》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其细节的连接就像镜头的组合一样,富有电影的剪辑美。首先,《醉翁亭记》在细节的剪辑上注意了物质内容的连贯性。法国的马赛尔·马尔丹说过:“在两个镜头中,应当出现一种类同的元素,使人很快认出镜头和它表现的环境。”《醉翁亭记》就是这样,每一个细节都有类同的物质元素存在,这样,细节的过渡转换就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作品先描写了亭子外围的风光,向我们展示了一组…  相似文献   

15.
王茜 《良师》2010,(6):60-61
“跑酷”,很多人可能都不是很熟悉,但提起电影《暴力街区》,大卫·贝利扮演的孤胆英雄从围追堵截中死里逃生的场面堪称经典,从高楼纵身一跃,或健步如飞,翻越各种障碍物等的高难度动作,估计会让一部分喜欢刺激的人了解什么是“跑酷”。没错,就是电影里无处不在的惊险动作和我们从小就向往的“飞檐走壁”的功夫。如果没有看过《暴力街区》,那就回忆一下电影《警察故事》里成龙大哥在繁华的闹市区、在疾驰的车上做出的各种危险动作吧!  相似文献   

16.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1992年的作品,他采用了一种“戏中戏”的电影结构方式,将两场话剧的舞台形式融合进了电影的镜头模式中来,从而为剧场化的戏剧结构形式与镜头化的电影结构形式在融合上找到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17.
《网络谜踪》是近年来兴起的桌面电影的代表作,它的出现凸显了影片在叙事层面上的两个革新.首先是镜头语言的创新.桌面电影给人以摄影机隐退的错觉,而屏幕变成了镜头,因此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正/反打镜头.其次是电影叙事时空的重构,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闪回、场面调度以及面部特写镜头.桌面电影叙事这两个革新实际上反映了以电脑与互联网所表征的媒体文化对电影的深刻改变.《网络谜踪》逼真生动地反映了媒体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全面渗透,并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同时亦可激发我们对媒体文化进行深入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18.
被一本小说和几部电影所驱使,我们出了广西东兴边境。书是杜拉斯的《情人》,电影则来自两种不同的主题:越战片如《现代启示录》,以及陈英雄镜头中极度唯美的越南。在越南的每一天,都带着孤星出版社(Lonely Planet)的越南自助旅行书。  相似文献   

19.
“斯霞老师,您是千千万万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是共和国基础教育的见证,是一座教育的富矿,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研究。您和您的经验给了我们诸多启示”。(崔峦)《我们爱老师》是二十多年前江苏省教育局委托江苏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教学影片。下面,我就撷取几个绝佳的“镜头”,与同行共同来欣赏。镜头一:“老师平时是怎样关心你们的?”师:“关心”是什么意思?老师平时是怎样关心你们的?生:老师教育我们上课要用心听讲,不做小动作;写字的时候要注意姿势。师:这是老师关心你们的学习。老师还在哪些地方关心你们呢?生:有一次,我把手放在嘴里,斯老师…  相似文献   

20.
论文探讨了从鲁迅到余华等现代中国作家以及中国现代文艺对于暴力的不同关注和思考,尤其以电影《悲情城市》和《霸王别姬》为中心讨论了台湾和大陆不同的历史经验和记忆。文革成为了大陆知识分子历史记忆的符号,《霸王别姬》是大陆“伤痕文学”的发展,凝结了大陆知识分子的历史悲情。“二二八”则成为了台湾历史记忆的符号,《悲情城市》是台湾经验的一种表述。民族——国家成为了这两部电影暴力批判的对象。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世界现代民族——国家是在抵抗帝国主义暴力入侵的过程中建构起来的,因此,实际上,民族——国家包含了抵抗与压迫的双重性质。在民族主义的建构中,往往忽视了民族主义内部的暴力和压迫。而在对民族——国家的批判中,也同时压抑了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暴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