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果戈理写作     
果戈理认为,写作最好先打一个草稿,然后把这个草稿放下,经过一个月、两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再拿出来读几遍,这时候就会看到毛病。把这些地方加以修  相似文献   

2.
写什么无关紧要,关键是由谁写的。对那些被退稿的作者来说,这话可能不失为一句格言。只要是在他们的手稿上签上某位著名作家的名字,出版商就会热心多了。如何来应验这种说法呢?假如有位著名作家在他的稿子上签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那又将会是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3.
默默地……     
默默地……□栗子默默地……带来多么深沉的人生乐趣。默默地……带来使人心胸开朗的力量。为什么有人,他的眼睛老是瞧着那些媒体呢?为什么有人,他的心思老是浸沉于喧哗的声浪呢?当您默默地在课堂上为你的学生们讲授科学的道理,当您默默地为真理而爬梳文稿的时候,当...  相似文献   

4.
当你来到摩梭人的家乡,你会看到在暮色中匆匆赶路的摩梭男子。他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你会觉得有点神秘。尤其是在夜暮中或月光下的山道上,遇到陌生的男子,你千万不要以为是小偷或强盗,在摩梭山寨没有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他们都是些善良的人,怀揣着一腔柔爱,要去投奔自己心爱的姑娘家。到了第二天黎明时分,女方家人还未起床,他又要踏着薄薄的露水,在山道上悠然归去。你会觉得有点凄凉,不是很像候鸟吗?有点像,但不全是,你怎么就没想到浪漫之类的词呢?实际上,这种“偷偷摸摸”的行为只是一段时间,过了这一坎,等他们男女双方深情笃定,海誓…  相似文献   

5.
尊敬的朋友,假设我们现在共同乘坐在“公元2000·中国龙年”的化旅游船上,在北京这座东方古都的化湖泊里泛游。我若问你——长城的印象如何?你会说OK;故宫呢?你会说OK;天坛、北海、颐和园……呢?你还会说OK。那么,现在我再引你游览一个具有历史化特征和审美价值的去处——恭王府花园。你一定会说OK!也许你说我去过了,那我保证你会再一次说OK!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思索,在自己的生活里,“全球化”到了什么程度?早点,往往是牛奶、面包、奶油果酱。一边吃一边读报,读什么报要看你在哪个城市而决定。可能是香港《明报》,可能是台北《中国时报》,可能是新加坡《联合早报》或《法兰克福汇报》,但有几份国际性的报纸不管在哪儿你都会看的,如《国际先锋论坛报》、《亚洲华尔街日报》,或听BBC的广播,看CNN的电视报道。用完早餐,到浴室冲凉,洗发精的品牌——无论在北京还是在香港台北纽约,大概都是同样的那几个国际品牌。连卫生纸都是——咦,卫生纸难道是高科技吗?坐在梳妆台前,发现不管你在世界上任何…  相似文献   

7.
陈樱 《世界文化》2006,(11):49-50
去韩国之前,我从报纸和有关杂志上得知:韩国妇女以皮肤细腻闻名。特别是那些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妇女,看上去都比她们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真正抵达韩国后,我对韩国妇女更有了一份惊叹——她们确实都很年轻,而且无论自己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很自信、愉快,与西方人的感觉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区别,在交际刚开始,你便有所察觉。她们介绍自己年龄就像报姓名一样随便,在获得对方姓名,国籍等信息后,马上会毫不忌讳地问:“你多大年龄了?”西方妇女此时往往很拘谨,就像不愿回答工资数一样不自在。这与她们过于看重青春年龄有关,认为到了五六十岁,人生美…  相似文献   

8.
空间与人间     
登月活动对人类自身的生活有好处吗?人间的事情千件万件有待于解决,为什么还要一掷千金去搞航天尝试呢?这样的问题常常有人提出来,尤其是那些为空间探索提供财力的人们常常这样问。对于这种提问在不同方面有许多回答。到目前为止,由于空间探索而得到的实惠有:发展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产品、  相似文献   

9.
宋志坚 《寻根》2000,(1):88-90
有人称自己为杨老令公的第几代孙,有人称自己为孔老夫子的第几代孙,对于此类事情,我常觉得滑稽荒谬。即使真有这么回事,又便怎的?何况事实无从稽考,谁能证明你不是攀附?听以,十几年前,当蓝翎称这种现象为“拉祖配”时,我就举双手赞成。时过境迁,如今对自己这一看法却是有点动摇了。因为我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世间还有宗谱。  相似文献   

10.
总有一天,脑系科专家会给我们解释这种神秘的现象:为什么有的人搞建筑,有的人搞绘画,有的搞写作,而有的搞作曲——为什么他们一直想干下去,直到感情被抑制住为止。我那天收到的信中说小提琴家埃弗雷姆·津巴利斯特在92岁高龄时完成了一部新作。说实话吧,且不管你是否知道他在作曲,你知道他还活着吗?是什么激励这些人这么干的?也许我们很快就会知道的。神经病医生只要对有才华的病人  相似文献   

11.
克尼斯纳的一位老伐木工曾经告诉我,他学到的每一点知识都是他原来早就知道了的。他的话听起来很自相矛盾,特别是对一个初出茅庐的青年医生来说,更是如此。我想寻常人的智慧是了不起的,可又如何能知道自己从未学过的知识呢? 那时,那位老人正在解释伐树的方法,并且指出如果你不知道所伐的树要倒向哪一方,那末,动手砍树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树总是朝着支撑力最小的方向倒去,因此,你想让树朝那个方向倒,就该减少那个方向的支撑力,”他说。我有些半信半疑——难道一丁点儿差错就能毁掉这边珍贵的圆顶小房子或那边砖砌的车库吗? 我疑虑重重地在那两座建筑物之间正中央的地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很大,总得去看看。哪个城市曾留下你的足迹?你又曾站在哪片天空下遥望故乡的方向?离开时,你舍弃了什么?归来时,你带回了什么?你站在世界一隅,你仍然是你。你已不再是你——你看过的世界都成了你。飞鸟鱼曾经是我的作者。某一年,她突然人间蒸发!待到我偶尔读了她公众号的文章,才知道她已人在日本。这并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连根拔起、浴火重生——这个连一句日语都不会说的人,居然跑到京都去开起了民宿!  相似文献   

13.
当你用英语讲话或书写的时候,没有规定说你必须使用大词。单音节词与多音节词同样好用,而且使用像 sun,grass 和 home这种短小的常见字则再好不过。许多短字用起来得心应手,令人格外满意,它们有力、精巧且具魔力,是长字所难以比拟的。多音节词会使听你讲话和读你作品的人感到乏味;使你的文章显得沉闷。单音节词,即那些似乎我们生来就熟知的词,像炉火温暖着家庭,它们能使人对重大事件有清楚明确的理解,比如:night and day,love and hate,warand peace,life and death。单音节词好比闪烁在夜空的火花一样明亮;像刀刃一般锋利;像流在脸上的热泪一样灼热;像  相似文献   

14.
笑话与幽默     
正华 《世界文化》2000,(1):28-28
亲吻一对夫妇在公园散步时 ,看到长椅上的男青年正在热烈地亲吻他的情人。“为什么你不学一学那位男士呢 ?”妻子问道。“亲爱的 ,”丈夫回答说 ,“因为我并不认识那位女士啊 !”减肥“你做那些减肥操有效吗 ?”一位先生问他的胖同事。“当然。”“那么 ,你能弯腰用手摸一摸脚尖吗 ?”“现在还不行。不过 ,我已经能够看到脚尖了。”笑话与幽默@正华  相似文献   

15.
正杨友泉,一个诚恳实在的作家,他对你说创作时,回忆自己写作时的细致思考与长途跋涉,会诚实地告诉你他的秘密;当你们谈到社会,谈到写作的环境时,他沉吟片刻,又一条条列出有序的论点,再铺排出理据,——句句又完美分寸地切合你的心,引来你会心的笑。  相似文献   

16.
来做个测试吧。这里有灵魂、死亡、孤独、爱情、善恶五把椅子,你认为谁该排第一位?不好玩了?皱眉头?你把善恶排第一,善恶岂是你来定夺;把爱情排第一,你爱情保鲜期多久,岂敢为它去死;把孤独排第一,你兜售你的孤独谁敢要;把死亡排第一,是人见到都发怵,世人都在靠近它;那就把灵魂放第一,请问:你得到耶和华救赎了吗?——题记  相似文献   

17.
一 關於《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1873年4月,尼采到拜羅伊特做客瓦格納家,帶去了一部謄寫好的文稿,題為《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據瓦格納夫人柯西瑪在日記中記載,尼采在瓦格納的家庭聚會上宣讀了這部稿子,分兩次讀完.這是一本尚未完成的書的草稿,尼采自己在當時的一封信中談到這部稿子時説:"這整個東西距合格的書的形式還很遠,我將不斷鞭策自己,還須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嘗試再次——同一題目的第四次——寫作.我曾被迫為此目的進行極為特殊的研究,甚至無畏地涉獵數學、力學、化學原子理論等.  相似文献   

18.
狗、猫、鸟和人共同都有的一件事是什么呢?你猜猜看——他们都要打呵欠。他们的嘴突然张开,他们的头都向后仰,然后,随着肌肉的欠伸,呼出一口空气,同时还发出一阵喘息、一声鼻鸣或者是一阵沉重的喉声。当然,声音到底如何,那要看打呵欠的是谁而定。  相似文献   

19.
左岸,左岸     
<正>再度向导游提出了关于"左岸"。导游说这是第一次有游客向他提到"左岸"。他说你想去的地方在圣杰曼大道上,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左岸最著名的咖啡馆。只是,这要你们自己去,因为在这个晚上将有更多的人去观看"红磨坊"的巴黎艳舞。为了左岸。来巴黎怎么能不去左岸?于是决心开始一个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旅程。之所以总是惦记着左岸,是因为我知道左岸对于"人文精神"和那些  相似文献   

20.
《世界文化》2014,(6):28-28
<正>内容简介一根羽毛,一会儿被风吹到这边,一会儿被风吹到那边。"我属于那只鸟呢?"从某一刻开始,羽毛开始不住地问自己。她问过翠鸟:"我是你的吗?"问过布谷鸟:"我是你的吗?"还问过苍鹭,问过大雁、孔雀、天鹅、琴鸟、百灵……尽管鸟儿们的姿态各异、对羽毛的态度或冷漠或热情,但他们给羽毛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不是。"这根羽毛究竟属于哪只鸟呢?羽毛琢磨的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思考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