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墨子学说     
墨子学说以救世为旨归。墨子从出诸社会的意志、功能和基本利益出发,为社会设计了一套符合理性、正义的“天志”“贵义”原则,用以为建设合理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这一原则体现于社会政治层面,便是“兼爱”的价值内容。他强调“行兼”,主张身体力行,把“蹈义”“利天下”作为实现其思想学说的活动层面的保证,这使其学说洋溢着实践理性主义的价值光芒。  相似文献   

2.
墨子的义利观“贵义”和“尚利”并举,义利合一,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其立论根据,并以“利人”、“利天下”为其核心原则。这种义利观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涂平荣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23-25,46
墨子的政治观和伦理思想共融,形成其独特的政治伦理思想。他主张为政者应以“兼爱”为施政纲领;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政治责任;以“尚贤”为选官之据;以“非攻”为和平之本;以“节葬”、“节用”、“非乐”为政治道德等等,墨子的这些古典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今政治伦理建设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兼爱”为原则,又进一步阐发了“尚利”“贵义”的义利统一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要求,有许多合理内容,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占有重要地位。当代中国“以德治国”的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建构道德价值体系。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其本身合理的内涵与时代需要相契合,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提供了可资利用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5.
“仁爱”与“兼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谐社会,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和目标。和谐社会的建设,既要制定和谐的国家典章制度,又要建立处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关系的和谐原理、原则。孔子以“仁者、爱人”为指导原则;墨子从“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出发,认为和谐是治理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关系的原理、原则。这些思想对于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利之所生、利之开源,兴利除害是墨子“兼爱”思想的出发点。兴利与除害,兴利是重点,兴利的具体途径是交相利,而交相利又必须以兼相爱为前提,交相利所依据的原则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子是小工商业者的代言人,其交相利的思想正是小工商业者阶层安身立命的现实生活原则,但这种带有功利性特点的思想有别于现代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7.
从儒墨分歧考证了“天下为公”的首义者是墨子而非孔子,墨子墨学“兼相爱”“交相利”伦理思想体系可概括为公德伦理,与传统儒家之私德伦理不同.“天下为公”作为一至关重要的理念,诉诸于“天下”和“天志”社会本体论的依据,而非后学混淆为“大公无私”及“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对于当下国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依法治国以及社会公德建设,墨子“天下为公”的原则和理念将不失为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在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把无罪推定这一刑事司法原则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联系起来,借鉴无罪推定这一宪法性规范并加以引申和改造,使之成为指导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具体行为规则.无罪推定原则与大学生人际交往规则,从本质上讲都具有行为规范的共同属性;无罪推定原则建立的初衷及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前者对于后者的前鉴性.从无罪推定原则引申出来的大学生人际交往规则,对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墨子是我国春秋末战国初的著名思想家,他的政治思想中有许多方面至今仍然有研究的价值。墨子的义利观是他政治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其鲜明的特征是:尚利贵义,主张“义”“利”统一;追求天下之公利为最高价值;义利以“兼爱”为前提;他的一切主张均以义利为归宿。研究墨子的义利观,对于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的精华,用于当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墨子学说     
墨子学说以求世为旨归。墨子从出诸社会的意志,功能和基本利益出发,为社会设计了一套符合理性,正义的“天志”“贵义”原则,用以为建设合理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提供理论依据。这一原则体现于社会政治层面,便是“兼爱”的价值内容。他强调“行兼”,主张身体力行,把蹈义”“利天下”作为实现其思想学说的活动层面的保证,这使其学说洋溢着实践理性主义的价值光芒。  相似文献   

11.
二墨家:墨子,墨辩及墨经中的科学思想甲墨子与墨经的逻辑墨子名翟(约为公元前四八○——三九○年),宋大夫。“汉志”说“墨家出清庙之守”,不隶名家。晋鲁胜说:“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这是肯定“墨经”为墨子自著,同时認墨子本人应为名家。我们相信鲁胜的话,有一部分是可靠的,如果说全部“墨经”包括“经说”及“大取”“小取”都是墨子著的,这当然有  相似文献   

12.
墨子,代表小生产者利益,旗帜鲜明地提出“非乐”思想,在先秦美学思想中独树一帜。一般认为墨子是否定艺术,不言审美的。本文认为墨子在倡导艺术的社会功利维度的同时,也兼容了审美维度。他的美以“用”和“质”为内涵,体现了当时思想家的社会责任感。从墨子“非乐”的背景、实质,及其“美”的涵义两方面论述墨子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一)“舜耕历山”的历史传说,始见于《墨子·尚贤中》①。其文云: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墨子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以不’原作‘不以’,据一本校改)尚贤”(《墨子·尚贤上》)...  相似文献   

14.
兼爱理想贯穿墨子学说。墨子提出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道德原则来正确处理群己人我关系,以提高社会整体道德修养,这于现代道德建设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而墨子在道德评价中所采取的志功合一的标准也是值得借鉴的。墨子兼爱不仅是一种理论理想,更注重践行,其"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的行为准则和"自苦为义"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大力提倡的。  相似文献   

15.
《墨子闲话》中记载着墨子与学生的一段精彩对话。子禽问墨子:“多言有益乎?”墨子不答之以可否,而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说蛙“日夜而鸣,舌干燥,然而不中听”;而鸡则“时夜而鸣”却能“天下振动”,而后下结论:“多言何益?惟其言之时也。”   墨子这个“鸡鸣”与“蛙噪”的比喻可谓寓意深刻、精辟至极。教师们可从中得到的启示是:课上内容当讲则讲,且须精讲,则事因之而得其理;不当讲时,即使磨烂三寸不烂之舌也于事无补。适时、适地言之,方能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有的教师在授课时,一味追求“细则利于学生消化”,不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先秦思想家墨子设计了一个“爱无差等”的和谐社会图画。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他所构造的和谐社会没能出现,但他主张的“兼爱”、“非攻”、“节用”思想,给21世纪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本文从墨子“兼爱”、“非攻”、“节用”思想出发探讨了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张建峰 《班主任》2010,(10):53-53
《墨子·附录》中有一则寓言,学生问墨子:“话多好吗?”墨子回答说:“青蛙日夜呜叫,没有人听;报晓公鸡一叫,天下振动。”  相似文献   

18.
驱骥与驱羊     
子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毋俞於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 “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相似文献   

19.
宋卫 《成才之路》2023,(11):17-20
墨子义利观以“兼爱”即“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为核心,其主要内容有“尚利贵义”“义利合一”“万事莫贵于义”等观点。墨子义利观对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是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义利观,二是建立良好的义利价值体系,三是强化劳动创造财富的思想,四是以道德价值观引导对利益的追求,五是指导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在先秦哲学家中,墨子和庄子都正面提出了时间的概念,虽然他们并没有用“时间”这个词。墨子所谓“久”,就是时间的意思。《墨子·经上》:“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墨子·经说上》:“久,合古今旦莫。宇,冢东西南北。”“久”与“宇”相对而言,前者显然指时间,后者显然指空间。“久”包括了古今旦暮各个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