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有"状元村"美誉,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秀水村古村落、古街区和状元楼等古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以耕读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生态现状及价值分析,提出了"一主线,两立足,三项保护和提高,三建成,两特点,国家名村,幸福镇"的文化生态保护目标及"加强对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文化生态保护组织机构、制定文化生态保护规划、强化文化生态保护工作、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宣传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培训"等六项保护措施,对秀水村文化生态保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有“状元村”美誉,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对秀水村古村落、古街区和状元楼等古建筑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和以耕读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生态现状及价值分析,提出了“一主线,两立足,三项保护和提高,三建成,两特点,国家名村,幸福镇”的文化生态保护目标及“加强对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文化生态保护组织机构、制定文化生态保护规划、强化文化生态保护工作、进行文化生态保护宣传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培训”等六项保护措施,对秀水村文化生态保护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仅在于物质遗存的保护,更在于对"活态文化"的保护,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是强调这一点,但很多目前尚存的"活态遗产"自身就存在着文化缺失和文化消亡问题。笔者试图以具体的湘南古民居保护现状为例来提出这一问题,并引发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诸多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古徽州民间,不仅留存有大量物质文化遗产、各类文物文献,而且有许多流传民间的非质物文化遗产,象徽州民歌民谣、徽州民间艺术、徽州民间技艺、徽州风情民俗等等,徽州古村落古建筑等大量的地面物质遗存和徽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晋城,冶炼、手工业发达,九州针都享誉海内外;商业繁荣,泽州商帮驰骋于中华大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众多古村落是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官商文化等传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发掘、保护、传承和开发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对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宗教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人文资源,是青岛城市发展特色之一。具有延续城市文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缺少合理的管理制度条例,缺乏足够的重视,宗教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都是制约青岛市宗教文化遗产保护的因素。要加强青岛市宗教文化遗产保护,就要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采用传统思维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宗教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重的方式。同时,政府部门还应在宗教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按历史功能划分,重庆古镇中的古建筑遗存可分为军事遗址、场镇、道观、庄园、石刻、墓葬、牌祠、会馆等类型。这些古建筑在保护中尚有一些缺陷,有必要从整体上对其规划,并在分类、立法、重点项目、保护主体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王阳明谪居贵州龙场期间,是其散文创作的高峰期,佳作迭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何陋轩记》、《象祠记》,《答毛宪副》。《瘗旅文》和《教条示龙场诸生》等五篇。这些作品视角新颖,立意深远,说理透彻,充满积极的用世精神和普世情怀。王阳明的居龙场散文不仅是其散文创作的精品,而且对后世的散文创作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相似文献   

9.
上海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紧要关头提出了文化大都市的战略构想,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大都市的现代化进程存在着矛盾,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新形势下大都市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上海在漫长的文化发展史中,不仅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还传承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上海市民的生活方式、审美理念和文化性格,是上海独特的文化符号和历史文脉。目前上海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文化大都市建设是重要的目标和任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培育城市精神、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举措,所以上海应该借鉴成熟的理论和建议,分门别类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其纳入乡土教育体系,走产业化之路,因为文化大都市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西宁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地区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形式。虎台遗址公园的建成,使青海省南凉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等。目前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保护方面,存在着资金不足、保护力度不够、自然环境原因等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对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继承发展,对濒危失传的文化遗产采取相应的抢救性保护措施,使保护-利用-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原则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保护除要求对古迹遗址、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及街巷和历史文化见证物等进行修缮外,更倡导对文化遗产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结构中各种积极因素的保护和利用。目前,国内旅游业界和学界始终侧重于旅游业发展中的经济作用,其社会及文化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更是面临着亟待解决的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借鉴并整合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民俗学和民族学对历史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文化等问题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构建多学科多层次的古村落型文化遗产旅游地历史保护体系,遵循遗产物质及环境整体性、文化原真性和社区参与及社会重建等原则,并采用创新及完善保护机制,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区及博物馆化,试验文化及社会传统复兴等策略。  相似文献   

12.
著名古村落苍坡村的古建筑景观呈现珍贵的宋代风貌,是传统社会耕读文化遗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苍坡古村成为该地区重要旅游景点,村中古建筑也得到了以当地旅游部门为主导的保护和开发,但近年来该村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其经验与教训值得深入探讨.古村落不仅是古建筑遗址,也是现代农村社区.在保护、展示古建筑的同时,不能忽视、损害古建筑主人即村民的活态文化和生存利益,应该合理传承、完整展示与古建筑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而且古村落的保护工作应该由当地村民作为主要实施者,政府管理部门应承担指导与资助责任,而不能代替村民成为保护工作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皮特拉是约旦的一座著名古城,它是古代阿拉伯国家间的交通要塞,现今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考古遗址之一,198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段.文章简要阐述了皮特拉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着重介绍了对文化遗址的保护,尤其是对皮特拉神庙遗址的加固保护研究,对人们了解不同地域古建筑的保护有着借鉴意义.对皮特拉的探索不仅是一种对遗址保护,当地政府还在努力寻找从物质及经济方面的改善,用规划的手段,使这座古城的城市活力再现.  相似文献   

14.
《黄山学院学报》2010,(2):F0002-F0002,F0003
黄山学院坐落于徽州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是古徽州的文化核心区,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校以来,黄山学院一直坚持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倾力为徽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做贡献,在重点学科建设、研究机构建设、团队建设、资料收集整理、项目申报、学术交流等方面构筑了徽州文化研究与保护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指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保护,防止其受到破坏,使其的价值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6.
明初,贵州宣慰使奢香京陵告状得胜回黔,面对朱元璋承诺"开驿传以供往来",遂以贵阳为中心开辟和整修驿道:东通偏桥连湖广,北过湄潭下重庆,西经威宁上云南,西北过赤水而达四川,在水西则置"龙场九驿"。"道大通而西南日益辟",以至明朝从湖广、四川、云南和广西四行省割地新建贵州行省。奢香古驿道为开发贵州立下了千载之功。岁月悠悠,奢香古驿遗山野,其中大多路段和周边遗物已被严重破坏,亟待强力保护。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座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张谷英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课题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围绕"提升张谷英村的文化价值和处理好其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创新"这一研究主旨,探讨分析张谷英村旅游发展中的文化价值与文化保护,以提升张谷英村文化资源的价值,实现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岳阳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筑的灵魂是建筑的文化,建筑保护的核心是建筑文化的保护。古建筑蕴含独特的民族文化,但是其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做好古建筑文化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常州古建筑文化的特色及对其进行保护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保护其文化精髓等问题,希望常州古建筑能发挥独特的文化韵味,体现常州的人文精神,进而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端午节、京剧、中医针灸和皮影戏等2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等3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是目前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针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文化)保护现状,除需增加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投入力度之外,还应增强全社会的非遗文化保护的意识,尤其应将非遗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走进校园,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61):9-11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情和民族特色,对于民族文化保护和国家文化繁荣有很重要的价值。目前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传承环境恶化、缺乏群众基础、缺乏长效传承机制等客观问题。在当前信息时代的信息化环境下,可采用建立数据库、搭建虚拟博物馆、多渠道培养文化受众、重视科学研究等保护策略,解决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及时保护与科学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