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每月作文题     
马立园 《语文教学之友》2009,(3):F0004-F0004
有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给人指导演奏时,从来不说一句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和领悟。有一次他收了一名新生,在拜师仪式上,他先让新生演奏了一首短曲。演奏完毕,演奏家照例拿着琴走上讲台。但他并没有演奏学生的这首曲子,而是把琴从肩上拿下来,深深叹了一口气,慢慢走下台。  相似文献   

2.
大师风范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走下了台。众人惊慌失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位大师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吧,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  相似文献   

3.
大师风范     
晓风 《师道》2003,(11):1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天衣无缝。学生演奏完毕,这位大师照例拿着琴走上台。但是这一次,他把琴放在肩上,却久久没有奏响。他沉默了很长时间,然后,把琴从肩上又拿了下来,深深地叹了口气,走下了台。众人惊慌失措,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位大师微笑着说:“你们知道吧,他拉得太好了,我没有资…  相似文献   

4.
逝去的夏夜     
鸣蝉 听 一支乐队 正在演奏乐曲 奇怪的是 为什么他们只演奏一首曲子 风声 远方的游子 把思念的信交给邮递员 让他来传递 这风声就是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5.
超越平庸     
徐岱 《教师博览》2014,(9):49-51
人文艺术的没落 我想从一个故事开始讲起,题目叫“错过是如此容易”。被誉为当今顶级的小提琴演奏家乔舒亚·贝尔,用意大利制琴大师安东尼·斯特拉迪瓦里于1713年手工制造的价值350万美元的小提琴,在华盛顿的一个地铁入路口处演奏。他在波士顿歌剧院里演奏的时候向来坐元虚席,但是那一天他独自站在地铁口演奏了43分钟,一共是6首曲子,根据统计,在这期间大概有1000多名行人匆匆走过,只有7个人停下来稍作停留。  相似文献   

6.
一节音乐课上,大音乐家奥尔·布尔告诫学生:不要演奏任何失调的乐器,因为一旦这样做了以后,你就不会潜心区分音调的各种细微的差异,就会很快地模仿和附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样,你耳朵就很容易失灵。说着,奥尔拿过一把看似很普通的小提琴,提醒学生注意听他的演奏,然后判断一下是不是有一根弦松了。拉完一曲,奥尔又拿起另一把做工非常精美的小提琴,告诉大家这是维也纳著名的制琴大师刚刚制作的好琴,他用它把刚才那支曲子又演奏了一遍。然后,他问学生:“仔细比较一下,是不是第一把小提琴有根弦松了,是不是音调有一丝的不和谐?”一位学生站起来:…  相似文献   

7.
《F大调主题变奏曲Op.19 No.6》是柴可夫斯基《六首钢琴小品Op.19》的最后一首,是一首极具感染力以及戏剧性的曲子,也是柴可夫斯基变奏中的经典之作,充分体现了他的丰富的想象力与精湛的写作技巧,也感受到了柴可夫斯基作品中的民族性。本文从创作背景、演奏技法、表达情感方面分析了这首变奏,让我从中感受到了这首曲子富含的哲理,对柴可夫斯基心生热爱以崇敬,也对今后的演奏与学习有了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佚名 《少年读者》2009,(7):13-18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为人指导演奏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要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一次,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人化、天衣无缝。  相似文献   

9.
一位世界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在指导学生时,从来不说话。每当学生拉完一曲,他总是把这一曲再拉一遍,让学生从倾听中得到教诲。“琴声是最好的教育”,他如是说。他收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新生。在拜师仪式上,学生为他演奏了一首短曲。这个学生很有天赋,把这首短曲演奏得出神入化。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芝加哥南部的一家小酒吧里,每天晚上都有一位年轻小伙子在用心地为客人们弹奏钢琴。他虽然只有二十来岁,但演奏水平相当高超,以至于这家酒吧每天晚上生意火爆,不少人慕名而来,只为听他的演奏。一天晚上,一位中年顾客听了几首曲子后,故意刁难小伙子说:"你每天弹的都是那几首曲子,如果你给我们大家唱首歌,或许气氛  相似文献   

11.
莫扎特的《A大调协奏曲》是莫扎特管乐协奏曲中的顶峰之作,这首曲子能让人体会到这位艺术大师的创作特点。我之所以选择这首曲子就是因为它给我的印象最深,我在学习单簧管时就接触到莫扎特的曲子,在教育教学中更加看到有很多学生在演奏时的不足,这首曲子综合了多种曲式的结构特点,表达了多种艺术家的感情。文章主要讲述《A大调协奏曲》的三个乐章的分析,以及学生在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12.
留点距离     
有位乐师能演奏许多美妙的乐曲。有一次,乐师被一位大富翁请到家中表演,一曲曲的音乐令富翁心旷神怡。富翁很高兴,对乐师说,如果你能把今天的曲目昼夜不息地演奏下去,我可以送你百亩良田。乐师接受了富翁的条件,三天三夜未曾停息,一遍又一遍地演奏那几首曲子。第4天,富翁受不了了。现在他听这几首曲子,再也感受不到那优美的韵味了,全都变成了令他烦躁不安的噪音了。  相似文献   

13.
设计课前导语,为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让他们更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之中。当然,要想设计出一个好的课前导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请看下面一例。一位教师教学《月光曲》的课前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月光曲’是一首世界名曲。这首曲子曲调优美、感情强烈。世界各地每一时刻都有人在演奏这首曲子。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谁谱写的吗?你们知道  相似文献   

14.
薛峰 《教师博览》2008,(4):31-31
一个普通的周五。一名白人小伙子在华盛顿朗方广场走下了出租车,跨到地铁过道,靠墙站好。然后,他从琴盒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把小提琴,开始入神地演奏。 此时是上午7时51分.上班的高峰时段。在随后的43分钟里.他演奏了6首经典曲目.此间共有1097人路过,因为朗方广场地处市中心,这些人大多是政策分析家、项目经理、预算官等中高级阶层。  相似文献   

15.
心声与琴声     
近日,看到友人发来的微信,一位国际小提琴演奏获奖者分别用两把不同琴龄的琴进行演奏,看听者能不能区分出两把琴,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老琴制作于1683年,新琴制作于2017年,均出于大师之手.由同一小提琴家分别拉同一首乐曲,如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老琴像陈年的声音,粗犷,有老年人的成熟风范.新琴的声音穿透力强、层次多,有张力.而且,两把琴的音量能差两倍!凡有音乐素养的人一定能听出两把琴音色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趣话小提琴     
不知多少年前,古埃及有个叫莫可里的人。一天,他在河滩上散步,拾到一只大贝壳,敲了敲,壳里的空气一震动,就发出好听的声音。回家后,他就按贝壳的样子做了一只琴壳,挂上弦,配上弓,据说这就是最早的小提琴。上面只是个传说,没有文献记载。也有人说,最早的小提琴出现在阿拉伯,像个鸭梨。它的琴身上小下大,中间没有凹进的腰,琴颈短,演奏时,琴身在下,琴头在上,有点像我们现在弹琵琶似的。直到十二世纪,人们才把琴身放在肩上拉,后来变成今天这样夹在下巴下面拉,称为“用下巴夹住的乐器”。小提琴能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是由于演奏者用他左手的四个…  相似文献   

17.
京都五月,天空偶下淅沥的雨.路过那个街口的时候,我突然瞥到一个关于小提琴演奏会的袖珍广告.演奏会是京都区比较有名的几个学校联合举办的,演奏者多是在校的学生.起初抱着放松一下的随意心情走进会场,听到最后的独奏,我被真正地震慑了. 压轴登场的男生演奏了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来一首充满女性柔软气息的曲子被他揉搓出一番如棉花糖被浇上了细腻热汤的感觉,尾音行云流水,给人一种静谧的暖意.最后一个音符宣布演奏结束,他后退两步,卸下琴向全体观众鞠躬.一秒、两秒、三秒……整个大厅寂静如死水,而就在他起身那一刻,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似文献   

18.
《悲怆》奏鸣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13号作品,在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创作的作品中相当于里程碑,这首曲子旋律优美,拥有理性的内容、旋律及结构,在贝多芬大量的作品中,这首曲子对于大多数钢琴学习者看来并不难,所以很多人练习演奏。本文通过分析《悲怆》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和作品情感,深究演奏技巧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舒伯特这首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a小调钢琴奏鸣曲》(Op.42)进行分析研究,这首曲子以其独创性和深刻的哲理性成为舒伯特奏鸣曲中的精华之作。本文对《a小调钢琴奏鸣曲》(op.42)的第一乐章进行了曲式分析,对这首曲子的结构特征有了一个具体的分析接下来文章对这首曲子的音乐特点进行了一个大概的梳理,从旋律和和声的创作特点进行了一个分析。然后从在演奏这首曲子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做了一个大概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工之侨献琴     
从前有个叫工之侨的人,偶尔得到了上好的桐木。他十分高兴,仔细将桐木刻削雕琢做成了琴,装上弦演奏,琴发出了金属的声音,回音像玉磬一样优美。工之侨自认为这把琴是天下的极品,就把它献到了掌管祭祀礼乐的部门,官员派最优秀的工匠来看琴。工匠摇摇头说:"这把琴的声音虽好,可惜不够古老啊。"就退给了他。工之侨无奈地回了家,到家后他让漆匠在琴上伪造出断裂的细纹;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