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毕生致力于诠释《论语》,他对论语的认识代表了理学与宋学论语学的观点。朱熹强调《论语》蕴含了深刻的圣人之道,他采取本体诠释的方法提升了《论语》的哲理化程度,使《论语》中的圣人之道获得了形而上的意义。朱熹对诠释《论语》提出了“玩味”、“切己”的要求,以期达到“浃洽”的境界。朱熹并非纯粹是为了知识而诠释《论语》,他更重视的是把《论语》中的圣人之道落实到现实生活的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2.
李泽厚的《(论语)今读》立足现实生活,认为《论语》中蕴含重塑伦理道德的基石。本文从原典、实用、情本这三个《〈论语)今读》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入手,以孔子的言行举止为切入口,具体阐述《论语》和《〈论语)今读》之间互为关联的内容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论语》中直接涉及语言和文学的语词、语句以及引述、论说诗乐舞、《尚书》、《周易》等材料反映了《论语》的语言观和文学观。《论语》对语言与人的关系高度关注,提出了语言使用的原则及功能。《论语》的文学观则是书面表达意义上的文学观、文化意义上的文学观和美善合一的文学观。《论语》中所蕴含的孔子或孔门语言观和文学观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开展生命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论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其中蕴含的惜"生"、志"学"、遵"道"、行"礼"、养"仁"等对生命本真的认识,为中小学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本文提出三条在中小学教育中渗透《论语》生命观的实施路径,即围绕《论语》校本课程开设生命专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论语》生命观文化和师生共读体悟《论语》的生命魅力。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古代语言宝库的精品。《论语》中的语言既明白易懂,又蕴含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说理性。其中有许多内容被后人频繁使用,逐渐发展为成语。本文从修身养性、学习、教育教学、人生哲理等方面对《论语》中成语及其内涵进行粗浅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我国一部传世的儒家经典,也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用语录体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论语》全书共二十篇,每篇取篇首二三字为名,它博大精深,蕴含的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哲学、教育、  相似文献   

7.
《论语》是孔子以及其弟子留给后人的一部启迪教与学智慧的著作,《论语》中的对话蕴含了众多教育的道理以及做学问的方法。通过对《论语》的解读,试从教育与为学两个方面来论述孔子所实施的教育举措以及教导学生做学问的方法,以期从中吸取教育智慧的火光以及为学之法之精华。  相似文献   

8.
高洁 《文教资料》2010,(21):113-115
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一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方法。《论语》是记录他和弟子言行的重要著作,蕴含了他的主要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其中他关于意志心理学的一些思想在《论语》中也得到了系统阐述。本文从"什么是《论语》中的意志心理学思想"、"培养意志的重要性"、"怎样培养意志"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孔子的意志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论语》的内容博大精深,是孔子思想的主要载体。其中论"为政"的部分,从多方面展示了孔子的仁政学说。文章结合21世纪我国政治建设实际需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为今用的视角,对《论语》蕴含的为政理念进行了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10.
“孝”在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中占有重要位置。儒家的重要经典《论语》一书,对“孝”作了多方面的阐释。文章通过研读《论语》中有关孝悌的篇章,从“孝”的理论内涵、实践方式和功用价值三方面来探讨《论语》所展示的孝道思想,体会孔子孝道言论中所蕴含的独特理念与智慧。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教育理念直到如今也值得学习。本文从《论语》中探索其蕴含的教育和学习之法,尝试解决“建筑物理”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使学生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的建筑物理知识应用到建筑设计中。  相似文献   

12.
《论语》中的科学精神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系统的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选取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代表之作《论语》一书,在首先确认科学精神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法和比较法对《论语》全书进行了比较研究,确证《论语》中丰富蕴含和直接论述的科学精神,覆盖了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语》作为一部哲学和文学的双重价值著作,所蕴含的现实功效也极为丰富。从当前生活现实出发,以一种更为平易同时又不失深刻的阅读方法,去探讨《论语》中彰显的人的浩然之气。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和教育典籍,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来源。当代青年学生应充分汲取其蕴含的素质教育思想。《论语》视域下现代素质教育的内涵应包括心怀天下的政治追求、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诚实守信的良好修养、仁者爱人的宽广胸怀和豁观变通的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5.
教了好多年好多遍的《论语》,始终也琢磨不透其所蕴含道义之精髓。有句话评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正道出了儒家思想之博大精深。若要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其中深奥的道义,需多方设疑方能柳暗花明,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6.
顾云军 《学语文》2014,(1):29-30
过去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包含的领域何其广泛,蕴含的哲理何其深邃。语文教学中挖掘儒家思想的合理内核以及能给人教育的道德与情感因素,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情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论语》整本书阅读的突出难题是缺少明晰的目标与适切的方法。陈文忠教授所提出《论语》的“三重价值”分别指向道德教育、思辨教育、文化教育,为《论语》整本书阅读澄清了目标指向;所推介的“四种阅读方法”可深可浅,细密周全,为师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阅读策略。二者所蕴含的理论思考与方法创新,对一线教学有极大的启示意义。《论语》整本书阅读还应把握“化经典为今典”的实施原则,从化古为今、化经为思、化知为行三个方面把经典作品与学生的生命体验勾连起来,从而实现高中阶段经典阅读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弘扬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五千多年来,华夏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而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语》中的"人本精神"是探究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从"礼"与"仁"来考察《论语》中人文思想的萌芽,进而分析其中蕴含的对人自身价值肯定的"人本精神",最后对《论语》给当代现实社会所带来的具有众多启示意义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反映出传统经典对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翁德森 《中文自修》2011,(10):42-43
独特的语言蕴含深刻的哲理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刘宝楠《论语正义》解释说:"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义者宜也,各适其宜;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务于是(利),则有争心。"孔子这两句原本是谈为人  相似文献   

20.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启迪人类智慧的教科书。《论语》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十三经》之一。这里的读经,就是读《论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诵读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加语文涵养。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既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