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主编寄语     
正云南散文家李光彪,多年一直扎根楚雄,朴实而厚重地将彝族风、将彝人情纳进了他的创作之源。李光彪的描写直白但不浅白,朴素而不寒碜:"鳝鱼般蠕动的舌苔驱使我随手拿起碗,迫不及待牛吃水似的‘咕咚、咕咚’喝了一碗米汤。而正是那碗乳汁般的米汤,从肠胃的每一个角落渗透进我心灵深处,慢慢泡发开了我干枯的记忆。"(《带伤痕的米汤》)本期推出的李光彪乡土散文特辑,是最朴素的彝族风情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叫刘金凤,在世的话今年应该是84岁,母亲42岁那年生的我,我是母亲的“老儿子”。农村有个说法,那就是“老来子”身体弱,“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成不了大器。正因为这样我得到母亲格外的呵护,大家喝稀粥时我的碗里总是会厚一些;大家吃炖蛋时孩子企盼的那蛋碗总是我的;难得一吃的白米饭最后的那香脆的锅巴也总有我的……我们家兄弟姊妹三个:大姐、哥哥及最小的我,在那种非常艰苦的条件下,供我们读书,把我们养大成人,母亲实在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终于回家了,呼!我先喘一口气。 回想起这两天.那叫一个郁闷,吃不饱又睡不好。太抠门了!以下是我们的菜谱: 7:00吃早饭,几乎没几粒米的一碗稀稀的米汤,一个小馒头和—个小油饼。  相似文献   

4.
我是母亲唯一的希望,也是她的命根子。作为大儿媳妇,刚过门的母亲就自觉地当起一家九口的丫头,几乎包了所有的家务。在那挣工分的年月,活路干得多,可锅底下的总是让给家中的男人和弟弟妹妹,她吃的就只有上面能照得出"人娃娃"(影子)的叫稀饭的米汤。孱弱的  相似文献   

5.
翁秀美 《老年教育》2010,(12):35-35
自打我记事起,一家人吃饭时,父亲盛的第一碗饭必先端给母亲,然后再给自己盛。若尝着哪样菜好吃,总要夹点给母亲,说:“这菜好,你多吃点。”等母亲碗里的饭快没有了,父亲会轻声问一句:“再添点?”母亲摇摇头说饱了。父亲就劝道:“那,来碗汤吧,你喜欢的丝瓜汤。”母亲把碗递过去,父亲舀了汤放在母亲面前。母亲也不谦让,坦然接受。  相似文献   

6.
牵手     
放学铃响了,我这个饿死鬼端着碗冲下了楼。“你看,那是荣的母亲和荣。”不知谁冒出了这一句话,我向花池边一看,看到了荣正搂着她的母亲在哭,那双手却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荣的母亲用另一只手替荣擦去了眼泪,荣没有说话又搂着她的母亲哭了起来。荣的母亲不知对荣说了些什么,但那表情,那动作,那紧牵着的手,一切怎么都如此熟习,好像在哪儿见过,不,那不正是我和母亲曾经牵手的动作吗?我不禁一阵心酸,泪水流了出来,所有的食欲都不言而喻了。  相似文献   

7.
1.湖边有棵木瓜树,树旁住着小白兔。一天,一个熟透了的木瓜被风一吹,从树上掉下来,"咕咚"一声,正好掉在湖里。小白兔听到那"咕咚"  相似文献   

8.
苦瓜     
桌子上摆着一盘苦瓜。那苦瓜好像是特意为我做的,一直放在我面前,使我不得不正视它。"快吃吧,是特意为你做的!"果然不出我所料,母亲凝视着我,将一片苦瓜搛入我的碗中:"吃掉!"这好像是命令。我面露难色,这种味苦的东西,叫我如何咽得下?然而,面对母亲严厉的神色,我到底还是勉强地吃起来,入口奇苦,使我不  相似文献   

9.
速溶年代     
我的母亲熬奶茶的本事堪称一绝.小时候,每天早晨我都是被母亲熬的茶香诱惑醒的.起床后坐下来喝几碗母亲熬的奶茶,浑身就沸腾了,背上书包冒着呼伦贝尔零下30℃的严寒都不会觉得冷.想起母亲起早熬奶茶的辛苦,我立刻会被一种力量包围着,那股力量一直暖暖地鼓励我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0.
"咕咚……咕咚……"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我在自己房间里忙得不可开交。"衣服、饼干、苹果,腮,还要带电筒,没它可不行。"我自言自语地说道。  相似文献   

11.
速溶年代     
我的母亲熬奶茶的本事堪称一绝。小时候,每天早晨我都是被母亲熬的茶香诱惑醒的。起床后坐下来喝几碗母亲熬的奶茶,浑身就沸腾了,背上书包冒着呼伦贝尔零下30℃的严寒都不会觉得冷。想起母亲起早熬奶茶的辛苦,我立刻会被一种力量包围着,那股力量一直暖暖地鼓励我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2.
感受生日     
小时候总记不住自己的生日,直到有一年,我过了一个非常特别生日,以后的生日我便牢牢记住了。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迎着夕阳,一路踢着小石子回家去,远远望见小屋前伫立的母亲那熟悉的身影,我飞奔过去,搂住母亲的脖子。母亲让我坐到桌前,桌上已放好一本书和一碗热腾腾的线面,上面卧着两个太平蛋。于是,我明白了,我的生日到了。一本书祝愿我学习进步,而那碗面、太平蛋是祝福我天天健康的。虽然桌上没有香喷喷的蛋糕、明晃晃的蜡烛,但我看到了母亲眼中燃烧着的慈爱,理解了母亲的心情。我开始吃母亲为我准备的生日面,母亲也坐在桌旁,微笑着看我吃…  相似文献   

13.
世间的母爱有很多种,舌尖上的母爱最让儿女记忆深刻。那舌尖上的滴滴浓香,氤氲了漫长的岁月,令人回味绵长。记得小时候,我每次感冒发烧,母亲总会给我煮上一碗面片汤吃。那时家里穷,吃上一碗面片汤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只有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才有资格每月吃上一回,而家里其他人只能在生病时才有这个待遇。母亲从面袋里舀出一碗白面,和上一个...  相似文献   

14.
智力大通关     
《小学生》2009,(4):34-35
咕咚顺利地拿到了水晶。水晶发出一束白光,沿着这束白光,咕咚来到了一棵巨大的老槐树前。哈哈哈哈,一阵恐怖的笑声过后,老槐树上的树叶像蛇一样窜到咕咚跟前,把咕咚缠得死死的。恐怖的声音继续传来:"咕咚,你能过了我的这些关卡吗?"  相似文献   

15.
<正>一天下午,爸爸带我到体育馆学滑旱冰。到了早冰场,在爸爸准备办卡的时候,我已迫不及待地穿上旱冰鞋,刚站起来,"咕咚"就摔了一跤,我急忙爬起来,谁知道又是"咕咚"一跤,直摔得我屁股生疼生疼的。爸爸见了,急忙跑过来,扶我站稳,搀着我滑进旱冰场。爸爸自己也不会滑,没经验,尽管很细心地搀扶我,但没走几步,"咕咚",我又是一跤。看着别人没学多久就滑得潇  相似文献   

16.
1997年9月5日,是我去北京大学报到的日子。炊烟一大早就在我家那幢破旧的农房上升腾,母亲在为我擀面,这面粉是母亲用5个鸡蛋向邻居换来的。端着碗,我哭了。我撂下筷子跪到地上,眼泪一滴滴地滚落……我有一个天下最好的母亲,名叫李艳霞。我家太穷了。我生下来的时候,奶奶  相似文献   

17.
我吃力地爬上6层楼,气喘吁吁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亮晶晶、沉甸甸的钥匙。门是开了,可走了这么远的路,嘴里像烟熏火燎似的,真想一口气"咕咚,咕咚"喝下一大杯凉开水。我走近厨房,迎面又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高凳     
渐长渐大的女儿已能够自己动手吃饭了,椅子上放一张小矮凳,稳稳地坐在上面。我的母亲也辞别了她那张高高的凳子,爱上了椅子,搬来坐在我女儿的身边。母亲总是喜欢把她小孙女的碗优先盛得满满的,全是好吃的,很多时候女儿吃不下,剩下来的饭菜就被母亲倒进自己的碗里,慢慢地吃,倒也其乐融融。母亲日益苍老,花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但她的爱似乎永远年轻,无声无息又铺天盖地。我常和母亲谈起我儿时的事情,谈得最多的就是吃饭,那时候母亲总是喜欢那张高凳,我则坐那张刚好够到桌子的矮凳。说到这些,母亲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微笑着而不作答。我7岁…  相似文献   

19.
在晨曦初露前,乡村的夜是蓝色的。 夜睡了一宿,最先醒来的是灶旁的灯光。凑近了看,木门的缝隙中溢出一圈又一圈的雾气,是母亲在煮菜粥。时至今日,母亲那忙碌的背影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伴随着那噼噼啪啪的柴火声,还有那一碗热气腾腾的菜粥。  相似文献   

20.
从温州起往北行驶,跨过五度纬度便可抵达南京——那座斑驳着古老记忆的石头城。可仅仅五度纬度,就决定了哪座城市的冬天会下雪。母亲说:"真真,下雪了,很冷。你今天多穿点,别冻坏了。"我说:"哦,知道了。"母亲说:"你学校里那床棉被好久没晒了,趁中午太阳大拿出去晒一下,要不该长螨虫了。"我说:"哦,我知道了。"母亲又说:"那你手套、围巾都买好了吗?要不长冻疮了就难受了。"我说:"哦,知道了。"并非我冷酷无情,而是我所在的城市没有母亲描述中的寒冷。母亲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