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笼养、笼归和笼虚,这三个短语,从外部形式上看,都是"名词 动词"式,但从其内部结构来看,却是三种不同的语法结构.笼养是状谓式偏正结构,笼归是连动结构,笼虚则是主谓结构.其中的"笼"字,一是名词作状语:一是名词活用作动词;一是名词作主语.  相似文献   

2.
"何"字在古文献中最早见于<尚书><诗经>,可以说西周初就开始使用,"所"字最早出现在西周金文中,是个作宾语的名词.在十三经中,"何所……"结构只在<论语>中出现一例.随着汉语词汇双音节化趋势的加强,魏晋时"何所"作为一个复音节词在文献中频繁出现,仅<世说新语>中就出现19次,到唐代<南史>中更是出现36次之多,"何所……"这种结构作为一种句式逐渐被后人沿用.  相似文献   

3.
"程度词 名词"虽是一类很特殊的结构,但已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接受性.与一般意义上的名词不同,进入这一结构中的名词需具有由具体指称向情状描述转化的潜在语义特征.这类名词与程度词的组合弥补了形容词语义表达上的缺失问题,并由此引发了部分名词向名形兼类词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近二十年来,"永远 的 名词"现象大量出现."永远"一词在该结构槽中,已经开始形容词化.同时,"永远 的 名词"结构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谈"一点"     
"一点"是生活中不起眼的常用词语,但其用法却相当复杂.可与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词类组合,可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本文从"点"入手,分析"一点"的多种词义和句法上的不同搭配,以及其重叠式"一点点""一点一点"在句法语义上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颗"、"粒"、"枚"三个个体物量词在语义和用法上有同有异,它们既可以修饰限定相同的名词,又分别与不同的名词搭配,有区别事物大小、形状的功用.文章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分析、辨别这三个近义量词的语义特点并探寻它们与名词搭配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一种特殊的量词与名词的搭配关系,如:一肚子委屈,一腔热忱,一线希望,一片光明等。其中的"委屈"、"热忱"、"希望"、"光明"与典型的名词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并且"肚子"、"腔"、"线"、"片"等量词也与一般意义上的量词有区别。它们之间的搭配关系是怎样的,这是一个特殊且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不同方面的研究,得出其与一般名词和量词搭配的共同点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从名词范畴的属性角度,重新解读了"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特征,认为:1.名词有典型属性和非典型属性,"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对名词进行标记并说明非典型属性的凸显程度,但其凸显选择必须依赖于语境;2.不同类的名词进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难易程度由典型属性和非典型属性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决定  相似文献   

9.
法语中名词的阴阳性是其在语法上的一大特点,也是许多学习法语学生难以准确掌握的语法难点之一。法语中名词的阴阳性的"性"与汉语的"性别"有何不同,名词的阴阳性如何区分,如何将阳性名词变位阴性名词,其中存在着怎样的规则,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这一语法点时需要攻克的难题。通过对法语名词的性的研究,总结法语名词阴阳性变换的特殊规则,旨在帮助学生对法语名词的性有更清晰的认识,更好地掌握与运用到今后的法语学习中。  相似文献   

10.
河南封丘方言中有非常丰富的"子"尾变韵.从语音形式上看,这些"子"尾变韵更倾向于合音,是一种特殊的合音音变;从词语构成角度来说,"子"尾大部分附加在名词后面,也可以附加在动词、形容词、或者短语后面,从而构成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是名词化标记.  相似文献   

11.
"慈其"一词见于西北汉简,所指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从语义、语音上可证明"慈其"就是古籍中所说的"席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芨芨草;并进一步归纳总结了"席萁"的异名及其不同书写形式。  相似文献   

12.
林磊 《华章》2011,(34)
作为一个系统,洗化类名词内部存在不同类别分支,又有独特的特点,而且这一类名词在其来源发展上也有其自身的规律.为了解这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对现代汉语洗化类名词进行语言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英语一般在名词后面加一个"s",就构成了该名词的复数形式其意义不变。但有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好像是在某个名词后面加了一个"s",实际上却是一个意义完全不同的新词,这类词很容易与名词的复数形式混淆。本文拟介绍一些较常见的这类词或词组,以引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4.
马双迪 《成才之路》2014,(24):80-80
正一、名词情景设计学会了画单一的物体(在本节里用"物体"这个词来统指人物、动物和东西)的简笔画后,切记在图下面的名词前加上一个不定冠词"a"或"an",以说明其单数的慨念。讲解名词复数概念时,在该物体旁可画上几个相同的物体,表示复数概念,并在名词的词尾加上-s/-es(这时应向学生讲解一些名词复数的词尾变化的知识)。例如:  相似文献   

15.
"原来"由表示时间的名词引中为表示发现义的副词,并进一步虚化为一个话题标记.随着词义的虚化, "原来"一词的主观性程度不断加强,其主观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句法位置上.  相似文献   

16.
孟宪承教授在<教育概论>一书中,借用荀子批判墨子的话,说班级授课制是"有见于齐,而无见于畸".应该说,"有见于齐"是班级授课制的优点,而"无见于畸"是其主要缺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的组织应该扬长避短,采取各种方式,有所弥补,有所突破.本文谈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法实践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1616个宾语为"一+量词+名词"的"把"字句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从语用、语义、语法三个层面对其进行了考察分析.结果显示:"把+一+量+名词"句式从语用角度来看,主要用于对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的行为和某一原理进行描写和叙述. "一+量+名词"作为宾语主要出现在表示位移的"把+宾语+动词+介词短语"和"把+宾语+动词+趋向补语"的句式中."一+量+名词"作为"把"字宾语,当名词与所指对象具有不可分离的从属或连带关系、或所指对象就存在于交际双方所处的环境之中、受话人可以看到或识别出来时,这一格式为"定指";当"一+量+名词"仅仅虚指该成分所代表的事物,这个事物是否存在于特定语境中,发话人也不清楚时,这一格式为"不定指".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在+N_1+的+N_2"格式存在的句法歧义进行分化,发现该格式具体可分为"在+N_1[方位名词]+的+N_2[处所名词]"和"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两种多义格式类型。导致该格式歧义主要有四个限制因素:一是不同语境中,"在"既可以是介词,也可以是动词;二是N_2[处所名词]具有[-方位]的语义特征;三是N_1、N_2必须都能作"在"的宾语;四是N_1和N_2之间必须能构成修饰关系,且"在+N_1[处所名词]+的+N_2[处所名词]"格式还必须满足N_1[处所名词]?N_2[处所名词]。该格式的句法歧义与"在"有关,在不同的语境中,"在"的语义指向不同,形成了多指歧义关系,这是导致其句法歧义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上、里、后"等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很高,用法上也很有特点。语法学界对这些词的性质、命名和归属有不同看法,有的归入名词,有的看做介词,有的认为是助词等等。本文试图对这些词的语法功能进行描写,指出其语法意义是表示方位,处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后的"上、里、后"等,起位置化的作用;其命名以"方位词"为宜,可以单列为一类。  相似文献   

20.
浅析a,an和one     
a,an,one译成汉语时都有"一"的意思,但它们在用法上有所不同。从词性上看,a,an是不定冠词,one是数词或代词。其区别如下:(1)a,an的作用之一是分类,即说明其后面的单数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