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李菊在反手相持中突然变邓亚萍的正手大角度。②由于变线的角大,给邓亚萍扑正手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她几乎将整个身体都转过去,以便能接到这个球。③邓亚萍的右脚几乎与地面平行,身体重心很低,但还是把球拉了过去。(4)球拉到李菊的正手。邓亚萍重心失衡,反手出现空当。李菊拉球时的肩膀完全转过去.酝酿力量拉弧圈球。⑤李菊将球拉到邓亚萍的反手,邓亚萍迅速调整身体重心和位置,准备在远台用反手回击。(6)李菊变反手的球角度不大,邓亚萍在重心几乎失衡的情况下,以极好的步法和顽强的毅力奋力扑救。(7)邓亚萍反手攻球时两…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张继科在201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最后3场比赛的实战录像分析,对他的反手拧拉技术的运用做了系统的统计。研究发现: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为乒乓球运动员反手接发球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不仅丰富了接发球技术同时也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发展。反手拧拉技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改变了原来接发球以摆、劈为主的防守型接发球技术,由控制技术向进攻技术上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进攻。反手拧拉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反手拧拉技术顺应了技术的发展代表世界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最高水平,为今后的训练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反手直接拉下旋是非常重要的进攻技术。在弧圈球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反手拉球的技术有了很大变化。从前,我们通过反手拉下旋的方式直接上手,目的只是为了能抓住先机,然后在相持阶段找到得分的机会,而反手拉球几乎都是高吊弧圈为主,重在“稳”、“准”。如今反手拉球与正手拉球具有同样的地位和作用,我们不但要保证进攻的稳定性,还要努力提高击球的威胁性,即使在击球点较晚的情况下,也要保证击球的旋转、速度和力量。对业余爱好者来说,我们没有必要按照国家队选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初学阶段,一定要先掌握摩擦、发力的方法,保证击球的稳定性,然后再进一步提高击球的质量。我们在学习反手快撕的时候,已经基本掌握了摩擦和制造弧线的技巧。在反手拉下旋球时,击球原理与反手快撕基本相同,只需要在发力方向和击球部位上进行调整即可。  相似文献   

4.
年度回合11.9     
《乒乓世界》2005,(12):34-35
马林发侧下旋短球到王励勤反手位,王励勤反手侧拉直线,马林扑正手拉直线,王励勤回球到马林反手位。马林侧身再拉斜线,王励勤挡斜线然后侧身反拉直线。马林扑正手兜余线,王励勤回球到马林正手大角,马林扑救失误。  相似文献   

5.
李晋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09,(6):110-111
对横板选手来说,出色的反手技术可以使自身的综合实力更为厚实。在前三板环节,采用反手进攻可以抓住更多的进攻机会。通常我们认为反手进攻的力量不如正手进攻那么大,实际上反手拉球时的动作非常稳定,更容易利用腰腹的力量,击球瞬间的爆发力更集中,更容易制造旋转,因此具有极强的威胁。此外,由于反手拉球的动作相对小巧,这就减少了无谓的多余动作,因此更容易调节击球点,使我们在来球的上升后期或下降初期击球更为流畅。  相似文献   

6.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6-109
处理台内球的技巧有很多,除了摆短、劈长这些控制手段,还可以直接进攻。而台内球进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科贝尔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术,以及马龙的反手台内直接挑打,这些都是反手进攻技术中重要内容。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将佩尔森的反手台内拉球,他的台内拉球极具攻击性和迷惑性,这是我们向他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王婷:在训练中我有很大收获,比如过去我的正手太硬,现在已经放松多了。我的正手连续打还原太慢,应该在训练和比赛中有点意识,另外我的正手落点不是很好。我学到了很多反手新技术,比如反手快撕、反挑、近台快拉等。  相似文献   

8.
反手弧圈球是两面拉运动员的主要技术之一,是比赛中的重要得分手段。本文就儿童如何学好反手拉弧圈球,谈谈体会。一、动作要点和要求(以右手执拍为例) 反手拉弧圈球的动作要点,击球前先引拍至腹部下方,腰部随之略向左转,肘部略前出,手腕稍屈,拍下垂拍面前倾,触球瞬间,腰部自左向右转动,以肘关节为轴,前臂迅速向前上方挥动,结合手腕向前上转动的力量在下降期摩擦球的中部或中上部,同时两腿向上蹬伸辅助发力。  相似文献   

9.
滕伟 《乒乓世界》2010,(12):136-136
我认识曹臻是在2002年,那时我关注《乒乓世界》已经有些日子了,因为我和她是一种打法。第一次看到她比赛,她的反手弹击技术深深地吸引了我,正反手的摆速和衔接如此之快,于是我开始了对她长达八年的关注。真的希望她能获得世界冠军!  相似文献   

10.
本组图展现了王曼昱两个技术动作:第一板是反手拧拉,第二板是反手快撕,这两项技术是女子打法男性化的代表动作。王曼昱的反手拧拉动作非常标准,通过肩和肘的支撑保证动作稳定;手腕直接发力摩擦制造弧线;手臂利用离心力制造足够旋转。第二板反手快撕是直线球,所以击球点稍微有些靠后,目的是让出充分的角度,如特写图10中,我们可以看到王曼昱有一个转腰的动作。她在调节手上动作时,还加了一些侧抹的成分,充分利用摩擦制造侧旋,从而改变了出球线路。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7,(10):98-99
女子单打决赛,郭跃对阵李晓霞。李晓霞身材高大,技术全面,尤其是反手技术比较突出。郭跃发对方正手位不转短球(图1—5),李晓霞摆短对方中路。郭跃看到来球较短,并不急于用正手进攻,而是移动到中间位置用反手进攻。郭跃的反手进攻很突然,她观察到李晓霞的站位靠近球台中间位置,于是她在击球的瞬间突然将手腕外撇,挑打了一板直线(图8—12),压住了对方反手位空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晏学宁 《乒乓世界》2001,(10):22-24
8月22日下午我走进国家队训练馆,看见刘国梁正用孔令辉的横板与威海环翠区俱乐部的吴广打比赛,孔令辉站在一边观战,还不时给双方支招。只见刘国梁一边拉球一边对孔令辉说:“这块球板怎么这么‘肉’?你用这个板打球可真不容易。”这时,吴广把球打到刘国梁的反手位,刘国梁漂亮地用反手敲了一板直线,打得吴广措手不及,观战的人大声叫好,刘国梁自夸道:“我用直板都能敲,横板就更不用说了。”  相似文献   

13.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7,(11):94-95
直板反手进攻,这项上世纪传统直板打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如今已经“濒临灭绝”。从直板反手攻的第一人葛新爱到庄则栋,再到现在已是国家队教头的秦志戬,直板反手进攻的技术也在一步步发展。早期的直板反手进攻多注重速度和落点,通常在近台展开。是抢先上手的手段。随着乒乓器材的发展,反手攻由从前的击打为主转变为后来的拉打结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不拿球板的另一只手,称为非持拍手。图中马龙的反手拉球,持拍手和非持拍手在击球时都大幅度地挥向了前方。这样在平稳手肘角度后发力,动作就不会变形,在前台的反手拉球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德国选手波尔在前台反手拉球时也经常使用同样的非持拍手技术。但是在中远台拉球时使用这样的非持拍手会减小攻击幅动,造成力量不足。  相似文献   

15.
说到用反手接发球,我发现对于中路甚至略偏右的台内球,如今越来越多的选手倾向于上前用反手接,而不像原来强调用侧身接? 的确有这样的情况。因为横板选手,包括直板横打的选手,反手在台内比较好完成动作,正手接右方短球时离身体距离过远,对球的控制稳定性不够,不像反手离身体相对近一点,就比较好完成动作,手腕的运用也比正手更灵活。所以,反手台内拉的技术目前发展较快,我们的直板横打选手和至少90%的横板选手都掌握了。拥有这种技术后,大家就愿意上前用反手台内拉直接形成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3,(7):96-97
上篇中我们看到了樊振东在接发球时采取了反手拧拉外斜线,而在面对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时,他又选择了什么样的对策呢?  相似文献   

17.
李晋  边玉翔图 《乒乓世界》2009,(11):110-113
横拉出台长球 横拉侧旋球是反手进攻的一种变化方式,与传统的起下旋不同,拉侧旋球的旋转更为强烈,弧线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柳承敏没闲着期待奥运两连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乒乓世界》2008,(3):50-52
柳承敏牢记雅典 “王皓发球,我回搓短球,然后他用反手拉,留下了空当,我直接杀了一个直线,比赛结束了。当时我是以攻球的动作结束.条件反射似地一下子跳了起来,我看到了金择洙教练。如果那时我是以防守动作结束的话.肯定会向后面倒躺下去的。”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3,(4):90-91
马琳——当今乒坛最具代表性的直板左推右攻运动员,他既传承了中国传统打法的技术。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自己的风格。本期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马琳的艺术乒乓。最近几年,反手拧拉逐渐代替了许多台内技术。尤其在处理正手位短球的时候。也有很多选手直接采用反手拧拉。因此,反手位的急长球也就成了一项牵制拧拉的手段。本篇图中,马琳偷袭许昕反手直线急长球得手。这板发球的突然性很强,马琳在接触球的时候。我们才能看出出球的线路。  相似文献   

20.
让直板“疲于奔命”——孔令辉反手侧拉接调右压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乒乓世界》2005,(10):100-101
这组图体现了孔令辉灵活的战术运用——先压马林反手再空正手,然后再压马林反手,落点上的变化非常大。这种战术套路的运用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作为依托。马林在接发球上无法夺得生动,于是他作好了下一板拉的准备。在这样的前提下,孔令辉利用假动作,通过反手侧拉的技术打落点,压制住马林,这种出其不意的进攻和落点变化意识报有威胁。随后孔令辉反手一“抹”,用旋转和落点优势,迫使马林大范围跑动击球,这样就为下一板进攻创造了绝佳的机会。孔令辉的这套战术运用是横板打直板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