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说到张怡宁,给球迷的印象是她在赛场上永远冷酷的表情,对手永远琢磨不透她下一步的动作是什么,这也是令对手感到最恐惧的地方,这也就难怪为什么人们称她为冷面杀手。然而对于张怡宁来说,最经典的瞬间莫过于她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女子单打世界冠军时,她脸上露出的那难得一笑。  相似文献   

2.
王宁 《体育博览》2008,(4):68-69
第49届世乒赛女单决赛,郭跃战胜"一姐"张怡宁封后,其后,关于郭跃成为国乒新"一姐"的说法漫天飞舞。本次广州世乒赛团体赛总决赛中,郭跃首轮0:3负于对手,而张怡宁顶住压力连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2,(10):35-35
今年8月30日至9月1日,首次实行无遮挡发球的第六届女子世界杯乒乓球赛在新加坡的大巴窑体育馆举行,卫冕冠军张怡宁技压群芳,一路顺风顺水,势不可当,再次将冠军奖杯毫无遮挡地揽入怀中,同时还赢得奖金28000美元。中国队李楠获得亚军和14000美元的奖金。 由于王楠因腰伤不能参加本届比赛,上届冠军张怡宁自然是夺冠的最大热门。鲍罗斯、牛剑锋、李楠、林菱、贴娅娜以及李佳薇,则被看作是张怡宁卫冕路上的强硬对手。 初赛分四个小组进行循环赛,张怡宁战胜施捷、李佳薇和帖娅娜之后以小组第一的身份进入复赛。复赛的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09,(12):22-22
九运会乒乓球的女单决赛是张怡宁对王楠,我记得张怡宁一度以2比0领先(当时是21分制,5局3胜),后来被王楠把比分追了上去。打到第5局的时候,张怡宁就完全崩溃了。王楠大比分20:5领先。最后一个球,张怡宁打都没有打就把球摁在桌子上了。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9,(12):38-39
世界杯团体赛采用的是奥运会赛制,单双打都需要锻炼,这还是近几年中国队第一次在王楠、张怡宁同时缺席的情况下参加世界性比赛的团体赛,年轻选手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我给她们打90分。队员都反映打团体比打单打的时候更紧张,团体毕竟要考虑到整个队伍,本身压力就大,而且采用五局三胜制,再加上对手在群体作战时比孤身作战时更顽强,我们队员的压力就更大了。  相似文献   

6.
大姐归来大姐,不是指年龄,是说地位。刚刚在上海世乒赛稳固了自己的“大姐”位置后,张怡宁5月12日在训练中撞到球台,造成右手掌骨骨折,此后一直处在治疗、恢复阶段,8月16日下午在罗湖体育馆,是她世乒赛后第一次公开亮相比赛。按照赛程,16日下午4点,张怡宁率先在女双比赛中出场。两点半后,记者来到训练馆时,张怡宁/郭跃正在临阵磨枪练双打。来深圳之前,她们两个还未曾合练过一次双打。对手不是队内的小姐妹们,是主教练陆元盛跟教练乔红的混双搭配。乔红发球,张怡宁接球,陆元盛用落点变化来调动郭跃。他们一边打,陆元盛一边在提醒弟子马上要打的新加坡李佳薇/张雪玲的特点。按照陆元盛的说法,李佳薇/张雪玲是这次比赛女双中实力最强的,她们刚刚在哈尔滨站获得了亚军。一百多天没打比赛,张怡宁的手感有些生,连杀半高球也失手,无谓失误比较多,输了两个8:11。  相似文献   

7.
除了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女单冠军,几乎所有能拿到的金牌,张怡宁都拿过了。她对世乒赛单打金牌的渴望因此不言而喻。事实上,她也完全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在国家乒乓球队,很多教练和队员在赛前都看好张怡宁。遗憾的是,她又一次站在了冠军的旁边。就像以往和王楠的大多数比赛一样,尽管单论技术,张怡宁已经具备了与王楠抗衡的实力,但这一次她还是功亏一篑。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回张怡宁没有哭。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她大大方方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平静得让人看不出她刚刚遭受了怎样的挫败。许多人说:“张怡宁成熟了。”还得学王楠张怡宁和王楠的比赛真…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2,(1):28-28
九运会之后,国家队教练组研究决定,对获得女团冠军、女单亚军、混双季军的张怡宁进行三条处罚:1、在全队作检查:国家女队专门召开两次会议,不仅仅让张怡宁做了自我检查.总教练蔡振华还要求教练员和队员发言表态,为张怡宁会诊把脉,找出问题的根源、女队主教练李晓东在会上也做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他说,自己在平时工作中看运动员优点多.看缺点少。虽然也意识到了女队在思想教育、意志品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解决的方法和手段不够得力2、禁赛三个月取消了她代表国家队参加2001年最后两站国际公开赛和2001年总决赛的资格;3、在《乒乓世界》刊登书面检查、主动要求《乒乓世界》刊登世界冠军的检讨,这在国家队还是第一次.国家队副总教练陆元盛说.张怡宁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反省得比较深刻过去,有一些队员在队内比赛时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摔拍子,耍脾气.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如果我们现在不严加管理,就会影响这些年轻选手今后的发展.通过张怡宁这件事,我们想让队员们都认识到,比赛中不仅面对对手,还面对很多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他们的行为不仅仅代表个人,还代表了中国乒乓球队的整体形象,所以我们要在《乒乓世界》刊登张怡宁的检讨,对其他人也是一个警示,要求他们必须加强文化修养,提高整体素质对于教练组的严厉处罚,张怡宁本人毫无怨言:“如果教练和队友现在不给我敲警钟,我将来很可能摔大跟头.”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0,(7):48-49
失利不是偶然 从表面上看,失利是“偶然”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所有人都认为中国女乒不会输。但是经过总结我们发现,这场失利并不是偶然的,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北京奥运之后。我们对整个队伍的建设有所放松,对形势的认识不够准确。虽然我嘴上说王楠、张怡宁时代过去了。要有危机感,我们也并不是没有对手,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08,(4):54-54
这次广州世乒赛,我给女队的整体表现打九十分。张怡宁、郭跃、王楠、李晓霞、郭焱五名选手全都上过场,都发挥出了较高水平,表现令人满意。尤其张怡宁在比赛困难的情况下能够扭转局势,证明了她的能力和价值。郭跃和王楠虽然都输过一场球,但她们的技术打法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李晓霞与郭焱也表现出很强的中劲。在这次比赛中,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9,(12):10-10
本期杂志里有一篇稿子。是2000年之后历次大赛《乒乓世界》对张怡宁报道的集纳,原来的标题是“与张怡宁一起走过的日子”,非常的贴切。现在改成了“张怡宁的成长文本”,而“与张怡宁一起走过的日子”则被提到最前面,成为了卷首语的标题。  相似文献   

12.
《新疆体育》2001,(2):44-44
在率先结束的女子双打比赛中,孙晋/杨影显然要比日本对手实力高出一筹,而本次比赛的黑马日本选手武田明子/川越真由这一次未能爆出冷门。年轻的武田明子/川越真由在此前的比赛中曾先后淘汰了中国的张莹莹/张怡宁和韩国选手石恩美/李恩石,气势很盛。决赛中她们自知实力不济,因此一上来就试图以凌厉的进攻打乱孙晋/杨影的节奏,但适得其反,孙晋/杨影不紧不慢地与对手周旋,反倒是武田明子/川越真由失误太多,  相似文献   

13.
周到  魏卿 《乒乓世界》2007,(5):10-15
张怡宁安静地坐在舞台幕布后边的一个铁箱子上,手里拿着个 PSP 游戏机,正全神贯注地玩网球游戏。张怡宁的母亲站在旁边看着她玩,母女俩都聚精会神的,任工作人员在身边穿梭走动。这一天是2007年3月7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倒计时500天的日子,张怡宁作为嘉宾被请到中央电视台,她已经出过场了,在等着40分钟之后的谢幕。幕布的那边,"北京奥运会倒计时500天"的晚会在五彩斑澜的灯泡下进行得如火如荼.众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体坛名人纷纷出场,隔着一层幕布,这一切仿佛和张怡宁完全没有了关系,她的世界就是手上那个小小的游戏机。"这个玩多了会不会累手指头啊?"我问。"会啊!"张怡宁回答。"会影响打球的吧?"听到这个,张怡宁俏皮地抬头看我:"所以我都不敢玩多了!"忽然间有一群人打破了这片宁静,歌星韦唯在四个黑西装保镖的簇拥下到后台侯场,还有另一个黑西装拿着台 DV 全程跟踪拍摄。韦唯被安排在晚会最后演唱压轴歌曲,当她提着长裙和黑西装们从张怡宁身边急步走过,必定不会注意到角落里正在玩游戏机的这个上姑娘,这个奥运会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世界杯冠军……我想,假设以韦唯作为一个标尺,张怡宁的辉煌要比她辉煌一万倍,而张怡宁的安静也要比她安静一万倍!这,就是体育圈和娱乐圈的区别吧!晚会结束,我开着自己的小车送张怡宁和她妈妈,先把张怡宁送到天坛公寓,随后再把她母亲送到东三环外的家里。为此,母女俩连续说了很多遍感谢,以至于让我这个请她们来中央电视台的人极度不好意思。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个,就是很本色的张怡宁:安静、聪慧,单纯,不设防,有教养!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6,(8):6-6
张怡宁的教练李隼跟我们的记者说:"以张怡宁目前的成绩来讲,《乒乓世界》对她的报道并不算多,我都听到过很多人跟我讲。可张怡宁自己觉得这很正常,她从来不在乎外界的宣传或是报道,所以别人说什么对她也不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乒乓世界》2004,(10):0-61
手法相似 张怡宁此球是在发加转球.其与不转球的区别在于触球的部位不同。从图2-3中可见,发加转下旋球是触球的中下部,用力向下摩擦。反之.如果发不转球,则是推、弹球的中部且不加摩擦。 球速相似 在发转不转球时。一般而言,发下旋球时,由于旋转的作用,球向前运行的速度相对较快,而发不转球时,由于没有旋转,故球的运行速度慢而飘。因此,如果有意识地加快发不转球的出手速度,使两种旋转的运行速度更为接近,将令对手更加难以判断,张怡宁在此方面是较为出色的。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0,(12):42-43
这次亚运会,对中国女队是非常关键的一次大仗,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准备,但仍然感到压力非常大,甚至比2008年奥运会压力还大。因为张怡宁、王楠离队之后,尤其是莫斯科世乒赛之后,我们运动员的自信心不如以前了,突然间感觉乒乓球难了,对手比过去强了。  相似文献   

17.
奥运红粉组     
《乒乓世界》2008,(8):46-53
实事求是地说。这支中国女队是历史上阵容最为强大.主力队员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在这支“梦幻劲旅”中,王楠、张怡宁和郭跃都曾是世乒赛女单冠军。前两人还是乒坛大满贯得主。同时,王楠已是奥运会的三朝元老。比赛经验极为丰富,是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运动寿命最长,状态保持最好的人。张怡宁和郭跃也参加过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在雅典加冕了双冠王.而郭跃在女双比赛中夺得了铜牌。  相似文献   

18.
年度巧合     
年度巧合:张怡宁4比3王楠(-6,6,-8,-6,7,6,9),十运会,女单决赛 入选理由:从1989年到2005年,风雨沧桑的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人才辈出, 却在16年间,始终保持着“双凤朝阳“的态势,邓亚萍和乔红,王楠和李 菊,王楠和张怡宁……从2001年的九运会到2005年的十运会,王楠依旧出 色,而张怡宁也越来越强。 巧合的是,张怡宁和王楠是全运会46年的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在相邻 两届单打比赛中,都同时入围到最后决赛的运动员。略有不同的是,四 年前在广州,王楠胜得无可挑剔,张怡宁输得有些悲壮和难堪;四年后 在无锡,张怡宁的胜利虽然坎坷,却名至如归,王楠的失利让人有些伤 感,却依旧无可挑剔。又是一个四年,一个难以逃脱又不得不承认的运 动生命周期,“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张怡宁和王楠的 巧合,其实也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的发展必然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06,(8):26-27
乒超联赛打到第二阶段,观察下来,五位主力队员的表现与第一阶段相比都有着一定程度的退步,尤其是张怡宁、王楠和郭跃再提文化素质我这么说,比赛的输赢当然是一方面,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事实上这些主力队员和一队其他参加联赛的队员的水平都是很接近的,比如说张怡宁在大循环中也没有拿到第一,也输四、五场球,互有胜负是非常正常的事。  相似文献   

20.
李隼  梁慧敏 《乒乓世界》2005,(10):42-43
当国手们天南海北打联赛时.李隼带着伤愈后的张怡宁在国家队训练馆里埋头苦练。”你要有泰山压顶之势.把它给罩住,昨天练的还没忘吧?”“怎么样感觉.很自如吧?”采访中.李隼的眼睛绝大多数时候都停留在张怡宁身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