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2007年1月1日正式接手郭跃的,当时她已经获得了一些成绩,打球很有冲劲,也很有灵气。从整体上看,郭跃的技术风格比较强硬,进攻意识很好,但是从细节来看,她的每项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以前的比赛中,郭跃打球的节奏过快,因此会经常造成无谓失误;在主动进攻和防守的节奏上还需要增加一些快慢变化;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4,(3):46-47
在直通比赛前宣布郭跃退出国家队,这个消息对于大家来说比较突然,但队里上下从总教练到黄领队再到我,都多次找郭跃谈过。我在队里宣布对郭跃的调整决定时,腿都是抖的,郭跃是我转型做教练后带的第一批队员,从个人感情来讲,这个结果让我很心痛。郭跃连续两次放弃直通比赛,在这一年中队里给她的比赛机会她也放弃了不少。作为主力队员,确实不应该出现这种情况,说明郭跃面对竞争的心态已经非常不正确了,也让她在里约奥运周期中没有了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08,(10):38-41
王楠对郭跃这场球主要赢在了心理上。按说王楠赛前的心理应该更复杂一些。她之前与郭跃的几次交手都没赢过,甚至感觉都没有跟对手抗衡的能力。从这场比赛可以看出,王楠的心态调整得非常好,就是放开去拼郭跃的架势。  相似文献   

4.
《乒乓世界》2010,(4):18-22
去天津打“直通莫斯科”队内大循环的前一天,郭跃得知自己不用参加比赛了。训练时孔令辉在她旁边的球台给需要参加“直通”的刘诗雯和姚彦喂球,郭跃和饶静文互相发多球,发完一盆球,两个人要聊上几句,看她表情挺轻松的,不像是在聊训练情况。  相似文献   

5.
年度冷门     
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半决赛,张恰宁0比4郭跃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冷门之战。冷在大满贯得主张怡宁竟然没有从郭跃手中拿到一局。冷在擅长后发制人.意志坚韧的张怡宁竟然没有翻盘的机会。冷在张怡宁往日固若金汤的防守和近乎弹无虚发的防守反击竟然在郭跃快速、高质量的进攻体系面前土崩瓦解。冷在平素比赛时有波动的郭跃竟然没给张怡宁任何喘息的机会.将优势变成胜势。此前.在她参加的三大赛的比赛中,张怡宁只在2001年46届世乒赛和2003年女子世界杯的比赛没能进入最终的决赛。  相似文献   

6.
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乒乓球"三段评估"法等对张怡宁和郭跃近年来6场重大比赛的录像视频进行技战术统计,从微观上比较和分析张怡宁、郭跃在发抢段、接抢断和相持段技战术实力、运用效果以及在尾局对战机球处理的能力,力图为其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有效运用技战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奥运红粉组     
《乒乓世界》2008,(8):46-53
实事求是地说。这支中国女队是历史上阵容最为强大.主力队员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在这支“梦幻劲旅”中,王楠、张怡宁和郭跃都曾是世乒赛女单冠军。前两人还是乒坛大满贯得主。同时,王楠已是奥运会的三朝元老。比赛经验极为丰富,是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中,运动寿命最长,状态保持最好的人。张怡宁和郭跃也参加过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在雅典加冕了双冠王.而郭跃在女双比赛中夺得了铜牌。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7,(10):96-97
年轻小将郭跃在半决赛对阵张恰宁,这场比赛是新生力量对世界冠军的一次冲击,最终郭跃直落四局,闯过了本届世乒赛最大的难关。整场比赛中,张恰宁的状态明显不佳,而郭跃发挥出了应有的技术,战术运用也十分合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年轻小将郭跃在半决赛对阵张恰宁,这场比赛是新生力量对世界冠军的一次冲击,最终郭跃直落四局,闯过了本届世乒赛最大的难关。整场比赛中,张怡宁的状态明显不佳,而郭跃发挥出了应有的技术,战术运用也十分合理。郭跃发对方正手位下旋短球。张怡宁接发球时,突然晃撇郭跃的正手位大角,这板晃撇的质量较高,直接拐向郭跃正手位侧边线。郭跃发球后做好了进攻准备,虽然来球的落点很刁钻,但她压低身体重心,使用并步向正手位快速移动,在来球的下降初期拉了一板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终于来了.世乒赛团体赛一转眼也到了。从表面上看.张怡宁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波澜不惊的张怡宁,从容,自信——一种很独特的自信。不过,球迷们心里有点没底,因为一年多来,张怡宁的路确实走得有些坎坷。萨格勒布世乒赛单打半决赛,以0比4的尴尬比分完败于郭跃,这场比赛被本刊列为2007年的年度冷门:  相似文献   

11.
萨格勒布世乒赛女单决赛郭跃4比3李晓霞郭跃,19岁.第三次参加世乒赛单项比赛,首次进入女单决赛。发球变化多.前三板出色,正手弧圈球上手速度快,质量高,反手偏弱。李晓霞.19岁,第一次参加世乒赛单项比赛。相持能力强.正反手弧圈球质量高,打法没有明显漏洞,但战术变化不多。参赛经验、技战术综合能力略胜一筹的郭跃在1比3落后的情况下逆转李晓霞。  相似文献   

12.
卡塔尔公开赛是今年中国队参加的第一个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也是第48届世乒赛前我们参加的最后一次国际比赛。从比赛成绩上看,我们完成了任务,女单包揽前四名,女双获得冠军,但在女双半决赛中王楠和张怡宁以2比4输给了匈牙利的巴托菲和托特。在单打比赛中有几场球我们打得也非常艰苦。郭跃对老对手金景娥,第7局在以3:7落后的情况下11:9拿下大比分4比3,赢得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乒坛女运动员中,有没有瓦尔德内尔式的人物?有!她就是不满13岁的辽宁选手郭跃……四年以后郭跃肯定会成为最年轻的世界冠军。”2000年,这位号称“中国通”的意大利记者吉纳罗·博扎,用一篇《关注郭跃》引起了国内乒坛对于这个满脸稚气的小女孩的关注。 2002年是郭跃横空出世的一年,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便在奥地利公开赛上打入四强,成为国际乒联历史上进入巡回赛四强最年轻的选手;年末的瑞典国际乒联总决赛上她一路杀进了决赛,最终负于张怡宁,世界排名也从年初的39位飚升至第9,媒体把各种赞誉毫不吝啬地给了这个看起来虎虎生威的14岁小丫头。 2004年多哈世乒赛团体赛,16岁的郭跃凭着拼劲和自信,在最后时刻挤掉了队友郭焱。决赛中她犹如一股喷薄而出的新生力量,拿下最后一分之后,郭跃亲手打下了这个世界冠军,也让四年前博扎的预言变成了现实。国际乒联新闻官撰文称,“郭跃是未来女子乒坛的领军人物”,而国内舆论更是把她定为”王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乒乓世界》2006,(7):98-98
立秋最近在某论坛上看见有人说郭跃的技术先进,张怡宁的技术落后。杨影在电视转播中也不止一次提到郭跃的技术怎么先进。我对郭跃也是喜爱有加,但总觉得他们这样的提法缺少说服力,心有不甘,于是随便发个帖子上来跟大家谈谈这个问题。希望大家也谈谈最近的看法。什么叫先进的技术?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郭跃的技术先进吗?可能进攻的技术比较先进。可是她防守以及攻防转换的技术比张怡宁先进吗?对付削球的技战术比张怡宁先进吗?我们看一个选手的技术是否先进,不能光看他某一项技术,要综合来看。高军36岁还可以拿总决赛女双冠军,张怡宁、王楠、郭跃等跟她打都不能说  相似文献   

15.
3月5日,女队“直通巴黎”第二阶段选拔赛在鄂尔多斯拉开帷幕。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教练组突然宣布了郭跃因病退出本次比赛的消息,由一二队升降比赛第一名胡丽梅填补空缺。因此,原女乒五大主力只有丁宁一人参赛,当选人大代表的李晓霞在北京开会,郭跃在北京治疗伤病,第一阶段直通就获得门票的刘诗雯成了轻松的看客,身为北京队教练兼队员的郭焱则利用这个时间在看台上和北京队教练闫永国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的年底,侯晓旭和郭跃搭档拿了城运会女双冠军,当时侯晓旭打完比赛的第一个感觉是没过瘾,自己还没发挥呢,郭跃就一板球把对方扣死了。时隔两年,侯晓旭和郭跃搭档又拿了全运会女双冠军,这回她打过瘾了。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06,(1):18-19
2005年,当师姐王楠在悉尼夺得两枚奥运金牌走上事业巅峰时,本命年的郭跃迈出了自己成功的第一步,在印度孟买,她站在亚洲杯女单比赛的亚军领奖台上,2001年,郭跃在香港举行的亚洲少年锦标赛上夺得了女团和女双冠军以及女双亚军,  相似文献   

18.
《乒乓世界》2013,(4):2-2
3月13日下午,中国女乒主帅孔令辉公布了3月28日开赛的世界杯团体赛和4月初亚洲杯的参赛名单,削球手武杨入围两项赛事阵容引人关注。3月28—31日,世界杯团体赛将于广州进行,据女乒主帅孔令辉透露,世界杯初步报名人选是李晓霞、丁宁、刘诗雯、武杨和郭跃。不过由于郭跃的伤病问题,他表示这个名单还存在变数,“郭跃还是要看伤病情况,到现在她还没能训I练。如果最后不行的话我们可能还会换人,我们会通过选拔赛打出一个名额。”值得一提的是,削球手武杨是首次入围国际大赛团体阵容,而她也很可能因本次比赛夺冠而加冕世界冠军称号。  相似文献   

19.
乒乓微广场     
《乒乓世界》2013,(8):16-16,18
郭跃:还是回到八一冀中能源俱乐部的主场感觉比较温馨,各个方面接待得都非常细致。明天比赛我们要加油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优秀运动员丁宁、郭跃在比赛中发抢段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今后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