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存在一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真实准确地反映各类信贷风险。同时,评级结果也未应用于整个信贷管理过程中。鉴于此,银行应该从评级工作、评级制度、评级方法等方面进行改善,以期达到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国保险业正处于高速发展之后的转型期,保险信用评级体系亟待建立。该文通过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引入财险信用评级,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国内中资与外资财产保险公司信用评级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基于ERM所构建指标的重要意义,并对建立我国财险公司信用评级体系与提高财险公司信用等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资信评级作为我国建设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资信评级的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受评对象未来的融资和发展,也涉及社会道德问题和信用风险.当前,我国社会信用制度不完善、资信评级发展落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及资信评级体系尚未建立起来.针对我国资信评级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在资信评级发展过程中政府如何引导评级市场及资信评级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体系建设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在建立述我国资信评级体系建设中应完善评级指标体系、评级方法及吸收国外先进评级分析模型等.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后,2010年美国通过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和民事责任进行了较大改革,并强化了SEC对评级机构的监管职能。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巨头继续垄断国际评级市场,并催生了2010年以来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作为发展中大国,如何发展、壮大我国的评级行业,增加在国际评级市场的话语权,以维护本国的经济主权。美国评级行业发展与改革实践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特点,继而指出了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主权信用评级市场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目前主宰市场的三家评级机构均为美国公司,它们掌控影响全球信用资源分配的话语权,影响信用资源的流动和走向。目前全球主权信用评级市场因寡头垄断结构存在信用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这种市场结构的成因包括经济性和制度性两方面,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存在一定负面影响。文章建议大力扶持我国本土评级机构发展,争取主权信用评级市场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内部评级法的要求,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努力做好系统设计的建设,分析了非零售客户评级系统的设计思路,并按照软件工程原则,用现代软件技术设计了系统逻辑架构。最后探讨了IRBS系统功能模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度膨胀的问题逐渐凸显,其风险敞口特征的改变使地方政府信用评级体系亟待完善。通过建构层次分析法(AHP)模型配置了武汉市各评级指标的影响权重,进而使用Stata软件对武汉市各评级指标在中国所有地级市数据中的分位点进行统计,最终结合武汉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完成评级并提出建议。结合运用AHP模型与数据分析法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主观因素对信用评级过程的影响,对目前的评级体系进行优化,使信用评级结果尽量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级的研究大多数处于建立在数学模型上的学理性分析,针对基金评级的各项技术指标,讨论其评价体系以及评级机构的合理性。目前中国的基金评级市场,分析基金评价体系指标"应该怎么构建"的研究已经做得比较充分,本文以基金业绩评级涉及各个参与主体的谈判力为视角,来探讨"为什么构建"规范的证券投资基金评级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起步较晚的中国信用评级业已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而在前进的同时,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等待人们去发现、去解决,如监管体制的不健全、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收费标准的不科学、人才的匮乏和权威性的缺失等,都会成为后危机时代下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前进途中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处于初创阶段,企业及个人的信用利益缺乏征信制度的约束,造成合同履约率极低。1999年新的合同法实施后,为增强合同履行的效率,保护善意的权利人,特别设计了两种全新的保护机制:参照大陆法系的规定,赋予先履行义务人以“不安抗辩权”(unsafe right of defense);参照英蔓法系,针对履约准备过程中出现的恶意毁约行为。或在履约条件严重恶化时。赋予合同相对方提出“预期违约”(Anticipatory Breachof Contract)请求,进而解除合同的权利。这两种法律制度在新型的法律实践中,有一定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个人信用征信是由信息提供、征信机构以及用户对消费的个人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利用的过程,法律制度应该围绕这一过程进行规范。其中,不仅要考虑政务信息公开、隐私权及信息财产保护等具体规则的设计,还必须解决政府在建设信用体系中的角色定位、征信机构的模式选择等宏观框架结构问题。清理所形成的诸法律关系,以法律关系为据,才能通过立法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生活实践、个体交往与德育评价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的基本途径。要提高这类学校的德育质量,就应该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中职学生的特点,认真地探讨这一基本途径,使德育工作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各家银行的重视。但是该业务在我国开展时间短。规模还比较小,同时银行面临的借款人信用风险仍比较大。通过运用博弈论的有关方法,对个人及银行的行为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健全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作用。法国有着比较发达的个人信用制度,而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刚刚起步,还不完善,因此可借鉴其主要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6.
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制度促进国家助学贷款蓬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发展的一个具体措施,也是解决困难学生上学难问题的根本措施。但由于学生信用意识淡薄,学生贷款和个人消费中个人信用制度建立不完善,导致银行担心形成呆坏账,不敢全力推进助学贷款业务,使得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缓慢。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强化“诚信”教育,倡导“诚信”风气,才能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事业的篷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分制在满足社会需求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学生选课具有盲目性的缺陷,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导师制、学长制是完善学分制的配套措施。导师制、学长制并行的立体复合型教学管理模式,通过教师和学长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和个别指导,能够创造人才培养的良好条件和氛围,形成教学互动的良性机制,为学分制的高效实施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提供必要和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团体贷款的经验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贷款实际上是一种小额信贷,它在解决贫困的贷款者缺乏资产抵押,只能以个人信用作为担保的实践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虽然它产生还不到半个世纪,但因其骄人的还贷率,被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所效仿,在提高贫困者的消费水平、教育支出,实现社会公平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也是采取商业性的信用贷款,由于个人信用难以约束,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还贷违约率迅速攀升,贷款纠纷愈来愈多,许多商业银行开始对国家助学贷款惜贷甚至停贷.本文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借鉴团体贷款的经验建立新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信用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信用教育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之一。章在对“大学生信用认识、对社会信用评价、自身信用行为和对社会信用建设的建议”等四个方面的抽样调查统计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大学生信用教育思路和对策,以期为我国特色的大学生信用教育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数学模型来科学评价信用社柜员素质,设立相应星级,使这种评价科学、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