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2.
大局是什么?先说一下“大”字。“大”,《说解字》中解释,“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世上并不存在大小之分,分大与小,只是相对而言,大相对于小,小相对于大,故有人讲世上“无大无小无内外”。但无论大与小,根本原因是在于时空的变化、人们认识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和感受。  相似文献   

3.
窦永堂 《新闻导刊》2004,(1):16-16,52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批评报道涉及的多是大的问题和现象,不如此,似乎就减少了斤两,欠缺了力度。其实,在批评报道的类别中,“抓小”批评报道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作用不可忽视。北京市的有关媒体曾和市长刘淇一道热切关注过“抓小”的批评报道,就北京人12种看起来虽小却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设大问题的小毛病提出过严肃批  相似文献   

4.
端木夏 《新闻界》2003,(1):62-62
四川日报2002年12月13日第一版刊载了题为《“迈方步不行,得跑”———访乐山市中区红专村党支书冯晓蓉》的“访谈”。全篇不足八百字,访的是农村一个党支部书记,谈的主要是自己的学习体会,可“一言以蔽之曰”“小”;用“小”篇幅,写“小”人物,谈“小”事情。就这么一条“小写”的新闻,却写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这个大主题。党的十六大是具有继往开来历史意义的大事。宣传、反映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是新闻宣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是新闻报道的大主题。大主题当然可以做大文章。而要把十六大精神这个大主题…  相似文献   

5.
写评论不能眼睛只盯着大问题、大题材,更要关注与百姓紧密相连的“小”问题、“小”题材。人民日报2004年11月25日第四版登载了陈洪锦写的评论《小巷小路小桥》,就是一篇写“小”的精品。全6个自然段,几乎段段都写到了“小”字。因为这些“小巷、小路、小桥”都是牵动千家万户百姓心弦的“大事情”,太值得论一论了。  相似文献   

6.
刘畅 《记者摇篮》2005,(9):46-47
作者送来两篇稿子,一篇“大”的。一篇“小”的,编者留下了这篇“小”的,“忍痛”把那篇“大”的退了回去——提了修改意见,请作者重新写来。很显然,编者退稿之所以“忍痛”,是深感作者为了那篇洋洋几千字的“大”稿肯定费了不少心血——为作者的“吃力”而“痛”。但在编者看来,写这样的“大”稿虽“吃力”却“不讨好”,原因是编者认为它有些“言之无物”。相比之下,这篇《提倡写“羊尾巴”新闻》的“一得”,却很新颖实在,绝无“无病呻吟”之嫌,读来有些味道。由此看来,写论文虽不是“纪实”,但要求文章“实在”却是“通例”。我们在本刊改版时特意设了一个“编采一得”的栏目。就是想让编辑记者把在新闻实践中的“一得”记下来,从实践的“一得”中悟出“多得”来。  相似文献   

7.
张东振  刘新建 《河北广播》2004,(6):81-81,85
做为地方新闻单位,如何向省以上电台发稿,我们的体会是:让“小”新闻变成“大”新闻。所谓“小”新闻,即在地方发生小的、单个的、不成系统的事。“大”新闻,即在省以上电台发表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而信息时代的到来,又极大地推进了图书情报事业的发展。众所周知,20世纪的科学,再也不是一个无结构的“几何点”了。20世纪的科学,是一个门类繁多、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的知识系统。20世纪是一个大科学的时代。因此有必要在现代哲学观的统领下,从大科学观的角度谈谈图书情报事业。1大科学观和图书情报事业1.1什么是大科学“大科学”(BigScience)是相对“小科学”(LittleScience)而言的。“小科学”是指皇家学会时期,靠自己的资金、技艺和兴趣而选题的研究。小科学的研究目的不是…  相似文献   

9.
在本次十七大报道中,《羊城晚报》时评版推出小栏目“热议十七大”,因其独具特色而受到同仁和读者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图书馆建筑中的大空间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图书馆建筑中出现的“大空间”理念,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信息化社会产生的结果,是人们争取自由、平等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结果。现在大型商厦的建造,早已摒弃了那种一间一间小商铺的结构,人们的消费,也已经习惯于“大空间”的环境和“大超市”的环境。国内外图书馆界也正在为图书馆实现超市式服务而进行着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出版参考》2010,(10):9-9
在日常行政过程中,领导干部会显现不同的格局气象。但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大领导”,一种是“小领导”。这里说的“大”和“小”,并不以职位高低论。  相似文献   

12.
水生木 《今传媒》2005,(5):63-64
时下的媒体经营中,传统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思维正在被大量引入,“资本”、“合作”、“集团”等词汇在传媒界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的确,在媒体越来越产业化和入世的大背景下,集团化经营已被认为是提高媒体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建立跨地区、跨媒体的大型媒体航空母舰,也已成为众多传媒人努力和追求的方向。然而,在这股“求大”的洪流之外,也有那么一部分以“小”见长的媒体,  相似文献   

13.
“小方天”特指电视屏幕。电视屏幕以越来越大的包容量,把大干世界的万事万物,缤纷多彩的生活形象,用“美”的具象传递给亿万观众。于是。“小方天”就成了大众的朋友,是现代生活中的组成部分。工余饭后,人们在它面前寻求美的愉悦,接受美的熏陶,认识美的价值,得到美的启示。总之。在一系列的“美感”中吸取精神营养,寻求精神满足。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1994,(1)
抓住小角度反映大问题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一旦成了能人,往往就封“官”加“长”。殊不知,一些能人在生产第一线是“内行”,到管理岗位则成了“外行”,原来练就的硬功夫也不那么硬了.这不是对人才的爱护,而是最大的浪费。这篇消,包选择一个很小的角度,说明了如何用...  相似文献   

15.
蔡铭泽  陈义珠 《新闻界》2005,(2):121-122
“小”与“大”,本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彰显的。就人物新闻的表现手法而言,写小人物应挖掘其闪光点,寓以大主题;写大人物则要抓住小细节,着眼于其平凡处,“于细微处见精神”。  相似文献   

16.
通讯的大话题。可以通过选择小角度、小侧面进行诠释,即“以小见大”、“寓大于小”,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经过选择的事实,作为一个“剖面”、一个“片断”,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一个典型的镜头、一段真实的故事,但叙述的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小报“大办”探新路肖水泉本栏责任编辑廖杰“小报小办”是企业报的经验之谈。笔者从1994年初担任《东电报》总编辑以来,在遵循这个原则的同时还探索“小报‘大办’”的新路子,并取得一些成效。这里说的“大办”,不是否定“小办”,而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把...  相似文献   

18.
“小”与“大”,本是意义相反的两个词,但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两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彰显的。就人物新闻的表现手法而言,写小人物应挖掘其闪光点,寓以大主题;写大人物则要抓住小细节,着眼于其平凡处,“于细微处见精神”。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写稿总想写“大消息”,认为发表出来“块头”大,作者“水平”高。但经过1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才领悟到“小消息”可做大文章。 因为,不论写“大消息”还是“小消息”,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把只能写成“小消息”的选题硬性“拉”成“大消息”,那就会事倍功半。 我们业余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会抓热点、难点以及经验报道等“大消息”的采写工作,一方面在抓“小消息”报道选题时也要有“战略眼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小消息”并不亚于“大消息”的作用,“小消息”有它的独到之处和较强的优势。一般说来,“小消息”反映的是一件新闻题材的主体骨架,比较容易采写。经常写  相似文献   

20.
海岛小广播     
沈空某雷达站驻守在黄海深处的一个小岛上,由于连队远离大陆,且海上季风大,交通经常中断,生活枯燥又单调,环境相对比较艰苦。为丰富连队的化生活和满足官兵求知成才的渴望,排长宋世鹏和王越、宋富平等官兵在指导员的帮助下办起了连队小广播,开办了“我与红色前哨”、“体育纵横”、“站史回忆录”、“热点访谈”等栏目,努力贴近官兵生活,提高收听率。海岛小广播的开办不但活跃了官兵的业余化生活.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播音员”和“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