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分析苏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发现苏区民众的原初思想意识不适应苏区政治现代化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苏区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着培育阶级和国家观念、唤醒革命参与意识和播撒现代政治理念进行,取得了巨大的绩效。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视野下的政治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为政治参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能够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提高民众政治参与的能力,拓宽民众政治参与的渠道,继而提长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但昌,如不加以适应引导,互联网也可能产生“参与爆炸”,参与危机和非理性参与等副作用,为此,必须推动政府体制创新,加速信息化进程和加强外部调适。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民众的政治参与是中国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对安徽省某一建制镇进行政治参与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了几点结论,并且据此对扩大民众的政治参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转型期的当代中国,各类风险性问题不断增多,在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只有树立敏锐的风险意识,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加强对民众的有序参政意识培育,转变政府治理模式,完善有利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各项法律制度,大力培育社会组织,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广泛有力的社会资源,才能使公民政治参与真正走向有序化。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明治初期日本人的公私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私权方面,思想家呼吁个人独立、自由平等、财产私有的权利,这标志着日本人的私意识不断增强;在公权方面,进步思想家以及政治家中的开明派主张民众参与政治的权利,并积极促使国会、议会的召开,而民众则在启蒙思想运动、自由民权运动的影响下提升了公权意识;在公共思想方面,近代日本"社会"的发现以及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审视推动了近代公共思想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关注社会、关心国家的热情。但是,由于受到强大的近代残留的公权力这一封建因素的影响,日本人的私权意识、公权意识、公共思想都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最终难逃被扼杀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民众动员的政策和策略,在陕甘宁边区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教育运动的方式,开展了声势浩大、卓有成效的民众动员运动,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广大民众所支持、认同和参与,这提高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共产党也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自南宋初年南渡以来,孔氏南宗族人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说中经世致用、修己以安人以及礼让治国的思想,强调教养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注重政治举措的现实针对性,并以各种形式积极从事和参与政治活动。由于孔氏家族的独特身份和地位,更加之良好的“德让”风范,孔氏南宗士人的政治活动为浙西南社会注入了强大的凝聚力,对广大民众起到了良好的教化示范作用,从而推动了浙西南地区的文明教化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清末新政时期,以立宪派为主导的政治参与的迅速发展,是在新政的展开、新力量的诞生、社会危机加剧、清政府控制力削弱及民众政治意识的觉醒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政治参与以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在专制政体内展开的,以舆论参与和政治接触为主;后期则发生在从君主专制向君主立宪过渡时期,政治参与形式更为完备,规模扩大,对政局的影响力增强。新政时期的政治参与推动了政治变革、促进了民众政治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由于新媒体本身具备了参与程度平民化与全民化、信息传播自发性与自由性、时代价值观实现多元转变等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传统思政教育理念,对大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进行素养教育;高校需要构建新媒体平台改善校园信息环境。通过完成以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内容,才能使新媒体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重庆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状况令人堪忧.这就要求分析重庆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成因,采取正确对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课程目标定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迄今为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目标上还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文章从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出发,运用职业和岗位分析方法,从“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三个不同层次主体的需求来重新定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以帮助学生顺利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岗位人转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突显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13.
课程目标定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迄今为止,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课程目标上还缺乏准确而科学的定位。文章从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出发,运用职业和岗位分析方法.从“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三个不同层次主体的需求来重新定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目标,以帮助学生顺利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职业人转变、从校园人向岗位人转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突显高职特色。  相似文献   

14.
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各种激进主义思想开始在英国传播开来,由此促进了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到18世纪末期,英国工人阶级开始建立设菲尔德宪法知识会、伦敦通讯会等激进主义组织,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议会改革为目标的激进主义运动。它在唤醒民众的政治意识、动员民众的政治参与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也为19世纪30年代议会改革运动的兴起及其成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媒介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主动参与媒介环境建设,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加快大众传媒的道德和法制化建设进程,加强社会监督和传媒自律.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党和政府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改革在最短时间内整合了国内政治认同的资源,使广大公民能够从对新政权初步了解逐渐转变到对新政权的政治认同,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了解建国初民众政治认同的困境和重构对当代推动经济发展、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等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贺雪峰在《西方现代民主的辩证思考》(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一文中指出了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两个缺陷。第一个方面可以从民众参与政治方面进行分析。经验民主论者们所发现的公民政治参与既不被现代民主政体所必要,也不受现代民主政体的欢迎的事实说明,现代民主是以牺牲民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为代价的。对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牺牲所造成的后果,是民众对政治参与的消极被动。在民族国家范围内的选举,任何一个公民所投一票的意义都已极其微小了,之所以在选举时人们参加投票,往往是非理性行为的结果:他受到民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五个转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对人的定位从工具向关注主体性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从阶级性为主向注重社会性的转变、目的从社会性目标向重视个性化的转变、内容从单一化向融入人文教育的转变以及视野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等方面都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是时代发展的投射,是思想解放的反映,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从以上五个方面探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的转变,从而为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提供启迪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化大革命”在1966年的迅速发动与当时中国的思想化状况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平均主义价值观念的重新扩张,构成了民众参与“革”的驱动力;个人崇拜的滋长和盛行,提供了“革”发动的重要政治资源;“革命的斗争哲学”构筑了“革”发动的思想基础;“左”倾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形成了“革”发动的理论基础;从众心理的影响,对民众参与“革”起了重要的推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经历了多次的转换与整合,其中,从"社会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意义重大."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当中,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发挥",成为了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实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由唯社会价值向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的转变;实现由单向灌输向双向交流的转变;实现由显性教育向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