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生命由一分一秒、一朝一夕组成。在孩子上学的最初六年里,这生命的流程是快乐是痛苦,是提升是创造,全由教师的手来翻阅。今天,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面对在信息时代长大的孩子们,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教师,我们的语文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学生的生命?我的思考和实践是──语文教育应该成为师生终身的精神向往,应该让师生一起在语文的课堂幸福成长。 精神的对话 精神需要精神的浇灌。我常想,面对灿烂的生命笑不起来的人应当立刻离开教师队伍。当然不光是微笑,不光是摸摸孩子的头,教育更要触及…  相似文献   

2.
王恒富  王英 《教育艺术》2003,(11):23-25
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生命的流程是快乐是痛苦?是提升是创造?这全由教师的手来翻阅。面对在信息时代长大的学生,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政治教师?我们的政治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来翻阅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笔者的思考和实践是——政治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向往,应该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健康、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3.
学业是学生的生命,而它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育。面对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政治教师,我们的政治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来翻阅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我的思考和实践是一政治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向往,  相似文献   

4.
学业是学生的生命,而它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培育.面对在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我们怎样做一个真正意义的政治教师,我们的政治教育究竟应该如何来翻阅学生的生命、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我的思考和实践是--政治教育应该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精神向往,应该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上健康、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5.
语课堂是由一个个充满活力,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构成的,语课堂应该是学生探求真知。体验生活,追求理想,展示个性的乐园;语课堂应该是生命涌动、个性飞扬的展台;语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的交流对话的平台。语课堂中的对话是由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生本对话构成的,对话的实质是心灵的交流,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对话,教师学生本都不能缺席,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语课堂就是在各种形式对话的流动和交织中,感受生命的驿动,心灵的涤荡,灵魂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新基础教育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理解,笔者也常常想,我们到底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呢?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学生在课堂上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欢乐的,都是由教师的手来翻阅.语文课究竟该如何去翻阅学生的生命,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我的舞台>时,笔者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应在师生、生生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全面发展。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倾听,以自己的教学智慧不断营造一个生机勃勃、个性张扬的语课堂。只要课堂上洋溢着生命的灵性,必将使语教学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作为小学语文课改实验教师,我们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命。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每节课上,无论在生活中遇到了什么痛苦与挫折,都要调整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们部在试图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绿色课堂。是的,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是教育生态化的重要平台,在生态化的课堂上张扬教师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是我们绿色课堂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学生们一个什么样的英语课堂?一、激情燃烧,炫耀你我,快乐课堂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来调节的,我们的英语课堂究竟该如何去翻阅学生的生命呢?在英语课中,如何体现英语学科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命关怀成为教育的一大主题。而语文是最易渗透生命教育的学科,教师应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一个问题。生命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提出,为生命语文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语文课堂应该运用陶冶性教学去构建一个"生命语文场"。  相似文献   

12.
陈立雄 《语文天地》2011,(16):34-36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生命的流程是快乐是痛苦,全由教师的手来翻阅。语文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深刻的思想性,决定了语文课堂理所当然应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心理学实验表明:凡是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就容易在头脑中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学习的革命”,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教育观念的革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成为语教育的话题。在俯拾皆是的语课程资源中,有一类是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留的:现代教学的民主与开放,使得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并由此生成了丰富的动态性课程资源。课堂中由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则是以生命为载体的动态性的课程资源。这种动态性资源是师生心智活动的产物,生动鲜活而充满灵性,所以我们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这些不曾预设的精彩,更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载于《教育研究》1997年第9期),可谓是“生命课堂”的开山之篇,它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田。今天,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理念,更应该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们希望语文教学能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创新实践的殿堂。下面结合本人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5.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们语学科的读写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灵活的梯级训练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创造,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尊重,使教师的价值得以体现,使语学习呈现出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动态变化的新特点。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关注动态生成,焕发语读写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6.
陈文强 《成才之路》2009,(18):88-88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基础上展开的特殊人际交往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涌动着活动的生命体,教师应当创设全息开放的学习环境,将课堂还给学生,将时间还给学生,将权力还给学生,将个性还给学生,让活灵活现的生命个体在语文课堂这一片绿洲上活得潇洒自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采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7.
课堂秩序是指课堂上体现师生行为规定性的状态和规则,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基本问题,因为课堂秩序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效。同时,课堂秩序也能集中体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和教师的教学思想。当人们把教育过程作为“理解生命内涵,发现生命意义,倾听生命律动,促进生命发展”的文化活动进行追求时,构建民主课堂秩序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叶澜语)”。而要构建真正的民主课堂秩序,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近日在翻看《回归生命化的教育》一书时,偶然读到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关于教学的一个重要思想“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感受很深。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对的都是鲜活的生命,而不是进行传授和接受知识的机器,所以教学过程本质上应该是师生两个生命体相互影响,互相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将来的生活不得不去预付的“劳动程序”。因此,从生命的高度讲,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应该说是一种“真实的生活”,它是我们生命长河中不可缺少的一段经历。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更  相似文献   

19.
王琪 《天津教育》2006,(1):19-20
传统教育的教师权威论,折射着现代教育民主意识的缺乏。应该明确的是,教师权威不可动摇是专制主义的一种表现,而现代教育应把对人性的尊重植入教师的大脑。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对人性的尊重,教育是人们寻求个性解放,从狭隘走向广阔的一个过程,是成长的需求,是生命的渴望。我们常说,教育可以研究,行为可以重复,但人的生命不可以重来。我们的教师、学校、教育要真切地尊重生命,让学生在相互发现和尊重中成长。尊重学生,而小再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正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一种丰富。  相似文献   

20.
生命意义下的大学课堂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课堂教学“无生命”现象值得关注。产生“无生命”的原因是教师缺乏教学艺术,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相互之间隔离。从课程实施的本质来看,教学是师生之间共同创造、“再设计”的过程,是师生对生命成长的一种追求,大学课堂教学本应具有生命的意义。生命意义下的大学课堂教学设计,其实际的运行模式应该是由学生、教学内容、教育目标三因素组成的循环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