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职业内涵与职业性向的理解出发,简述了国外职业性向理论的研究状况,着重分析了帕森斯"人职匹配"理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霍兰德职业人格与环境类型适合理论、施恩"职业锚"发展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和职业系统理论框架等具有影响力的职业性向理论学派,旨在促进对这些理论成果的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职业性向作为影响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大学生的择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也关系到个人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文章运用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对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学生进行了测评,目的是帮助他们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通过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不断完善学生的职业选择路径,最终使其顺利地实现职业目标。  相似文献   

3.
择业就业是在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重大问题.职业性向是个体各种品质特征要素与职业活动类型相适合的倾向性表现.分析职业与职业性向的内涵的基础上,简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职业性向理论的研究状况,并基于职业性向要素测评与分析,一些有关职业性向要素测评分析在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的启示,如测评“想干什么”的职业价值观, “喜欢干什么”的职业兴趣, “可以干什么”的职业人格,以及“擅长干什么”的职业能力着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学校发展的灵魂是人才培养质量。我校以生为本,通过改革招生办法、培养标准、教学模式、教育方式、管理制度等途径,尊重学生职业性向,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拓宽学生职业路径,培养合格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对中国职业教育史的研究也成为必然。民国时期的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包括中国职业教育史整体研究、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研究、女子职业教育史研究和职业指导史研究等。这些研究,是中国教育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一套针对中职生群体的职业性向测评方面的科学而系统的量表。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建立与完善中职学校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职业性向测评体系。针对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以学生职业性向测评为主,使学生掌握自身职业兴趣、性格及与之匹配的职业;在职业选择测评系统的基础上,全方位诊断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状况;以职业性向为核心,开发更具实效性的校本职业生涯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职业性向测验应用范围的扩大,误用和滥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于职业性向测评的"信誉"造成极坏的影响。本文针重点分析了职业性向测评在职业选择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效用,并提出了提高职业性向测验效用的建议,强调加强我国职业性向测评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设,既要纠正夸大职业性向测评功效的"万能论",又要防止将职业性向测评打入"伪科学"的"无用论"倾向。  相似文献   

8.
对辽宁省普通高中教师的调查显示,教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这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弱的,从每个维度的总均值来看,调查的所有教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意识以及关于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程度这两方面认识效果达到了标准水平,而在对学生的职业兴趣了解程度以及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与高考志愿填报的公平性问题这两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具体表现在不同地域学校的男女教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意识以及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上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不同地域学校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满意度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通过对这些差异性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以课程形式推进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以培训方式增强高中教师的职业性向定位教育意识,以政策形式营造普通高中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环境,以共同体形式推进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的公平等策略,增强教师对职业性向定位教育的认识程度。  相似文献   

9.
从职业与性向的理解出发,简述了国内外的职业性向理论研究,着重从个体职业的价值观、兴趣、人格和能力等不同的构成要素探讨了职业性向理论在择业就业指导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职业的内涵与性向的理解出发,简述了国内外的职业性向理论研究状况,着重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职业性向理论研究有助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规划,学校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