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峰 《甘肃教育》2011,(13):11-13
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近代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的时代蕴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和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科学发展观教育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必然要求,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总体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江隆基曾长期在陕甘宁边区从事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领导工作.在工作中,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基本理念,提出教育必须为抗战服务的方针,并对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做出了创新性的阐述.江隆基的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解放区教育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文化教育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建国以后新中国新教育的建设做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而且对确立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政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后,新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教育向社会主义教育过渡、建设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遭受破坏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四个阶段,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社会主义的教育在“教育的本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建设”等问题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建设作为边区整个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在认真贯彻执行由边区教育思想指导下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但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也为发展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我国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杰出教育家,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他首创生活教育理论与身体力行教育改革实践的业绩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息息相关。文章从老年教育与生活教育的来源、目的、内容和根本方法的一致性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党的教育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党的教育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促进教育公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从观念到政策,从理论到实践,都应该统筹兼顾,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牢固确立教育是公益性事业的观念,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观念指导;坚持依法治教、依法兴教的基本方针,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法律保障;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政策支持;深化招生制度改革,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广域入口;健全扶助落后区域和弱势群体的保障体系,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过程支撑;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理想结果。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创新发展党的教育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开创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既凝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经验,又反映了世界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徐特立同志,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的教育思想,是在他长期而多方面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今天,我们学习徐特立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在教育实践中去研究、去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以及社会主义教育原则等问题,这些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指导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时代,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工作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方向性、拓展新视野、突出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均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社会差距拉大,发展不均衡,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最突出的矛盾。教育差距是社会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研究表明,教育差距的程度和拉大的速度在许多方面比经济更严重。缩小教育差距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保障。消除教育贫困,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要求。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教育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广泛,构成了完整、科学的思想体系。邓小平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毛泽东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用邓小平教育思想指导电大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索教育规律 破解教育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科研取得了丰硕成果,科研队伍逐渐壮大,科研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研究能力不断增强,但教育科研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就必须立足创新,切实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回答国家和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加强教育科研团队建设和合作研究;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倡导求真务实的学风;积极促进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专门教育科研机构要加强能力建设,整体谋划,把研究方向调整到国家发展需要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工作上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面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反思、批判古今中外教育理想,以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为社会理想和教育理想,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实现教育的人民性、革命性和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教育理想为后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并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永葆活力,是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8.
建党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和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教育科学向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的历史性转交.尤其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发展逐步摆脱了片面为政治服务的“左”的倾向,开始走向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的科学轨道,并逐步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科学体系.从建党90年来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党的教育科学发展所经历的是一条不断实践化、本土化和科学化道路,体现了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全面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时候,深入领会邓小平教育思想,对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从五个方面对邓小平教育思想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三、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形成以后,在它的指导下,革命根据地的教育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由于革命根据地是处在战争的环境中,所以实行了教育和战争的结合,形成了一系列适应对敌斗争需要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同时,由于革命根据地是分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