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是指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在质量评估活动中投入的生理和心理能量状况。权利机制是利益相关者参与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主要动因;合作伙伴关系或联盟是其基本模式;利益相关者委员会是其网络组织。  相似文献   

2.
大学评价:一个公共领域——从大学排行榜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环境下,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日益多元化,政府作为大学的主管部门和主要资助者,享有对大学进行评估和考察的权利.那么,大学排行榜存在的合理性怎么体现?如何保障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相关权益?以大学排行榜为代表的大学评价应该成为一个公共领域,服务公共利益,做到评价主体多元、指标科学、过程开放、结果公开,体现公平、公开、参与、独立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前,欧洲地区高等教育评估中学生全面全过程的参与制度框架、多元文化利益相关者的持续合作框架以及学生联合组织的回应与参与,有利于对我国现行教育评估制度的思考.我国应树立主体参与的质量理念,建立多元合作的平台,同时积极发挥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存在着多个利益相关者,其中政府、社会、高校和学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质量有不同的价值判断和诉求,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进行着质量观和质量保障权力的博弈。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应当重视利益相关者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诉求和质量保障权力、完善学生利益表达机制、加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博弈,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大学学生评教制度的实质是作为利益相关者的教师、学生和教学行政管理者对大学教学质量的参与治理,利益相关者三方是互相信任的价值共同体。自西方教育评价经历测量、描述和判断时期,步入第四代评估时代以来,利益相关者评估成为当前和未来评估的重要走向,评估过程成为一种主体参与、民主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唯有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大学学生评教制度才能保证其治理属性和教学属性的和谐共融。  相似文献   

6.
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存在着多个利益相关者,政府、社会、民办高校(包括民办高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等都是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民办高等教育质量有着不同的价值判断与利益诉求,在质量保障活动中进行着质量观和质量保障权力的博弈.在实践中,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照搬公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存在质量保障体系的官方化、外部化与单一化等弊端,极大地抑制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参与,直接削弱了教育质量保障的有效性.为了充分发挥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应当重视利益相关者对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诉求和质量保障权力,构建起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目标与利益相关者要求之间的协调和互动.  相似文献   

7.
利益博弈时代的大学是一个由政府、大学、市场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各主体都拥有评价的话语权。各主体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导致大学评价实践中的冲突和矛盾。矛盾和冲突本质上是利益博弈,利益争夺的主观动因是各主体的"为我"倾向,客观原因是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厘清各主体的利益观、明确高等教育质量观、树立科学的评价观、构建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评价模式,有助于缓和矛盾与冲突,实现各主体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问题受到教育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多元化利益主体参与教育质量评估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文章对英国高等教育中的多元化利益主体参与质量保障评估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陈键 《中国职工教育》2012,(14):107-108
利益相关者是大学组织运行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离不开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参与.通过分析大学与利益相关者各自的特点和彼此之间的联系,明晰大学的运作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对大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加强我国大学和利益相关者双方有效沟通和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战略管理方法和分析框架,利益相关者理论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提供了全新战略分析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学是典型的利益相关者组织,运用米切尔属性评分法分析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表明质量是高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契合点.质量利益协调机制与质量管理责任分担机制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校质量管理的基本远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