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鼎盛时期,伴随着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作为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档案事业也兴旺发达起来。目前史学已达成共识,在西周时期,由于周代统治者推行尚文重史的政策,使我国的史学发展日臻完善。周王朝不仅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完善的史官制度,而且还有名目繁多的史书收藏场所。这其中关于“天府”问题的探讨,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不一的现象。有的学者认为“天府”是周王朝的最高藏书馆,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史官的称谓,也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一种制度。一、关于“天府”是藏书馆的观点关于“天府”是周代藏书馆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中的公益性试点单位“红岩联线”产生背景的再认识、“红岩联线”发展文化产业的对策两方面对“红岩联线”的发展和运作做以介绍:认为“红岩联线”的出现是重庆博物馆事业发展、或许也是重庆文化事业发展的必然,它除了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外,更反映出事物发展的一种规律。介绍了“红岩联线”游客接待中心、‘红岩联线”发展文化产业的三大经营主体及“红岩联线”发展文化产业的分配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强 《兰台世界》2005,(9):126-126
中文“历史”一词最早出现于何时?何时成为常用名词?葛懋春主编的《历史科学概论》一书认为,“历史”一词出于清末;梁宗强编著的《中国历史之最》一书认为,1903年“史学”课更名为“历史”课,这是我国最早出现“历史”一词,并且可能是从日本传入。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新闻记者的“两翼”?通俗地讲是既能写文章又能拍照片。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摄影技术逐渐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特别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以往复杂的摄影技术正变得越来越简单。目前,许多媒体的文字记者都出于工作需要武装上了“数码”,成为文字、摄影一肩挑的“两栖”记者。这种现象在地市级报纸逐渐呈现发展趋势。传统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的概念,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振起新闻记者的“两翼”,顺应时代的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新闻工作发展趋势的必然。一、“一专多能”是对新闻记者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文字报道和摄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风起云涌,成为电视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选秀热的背后,赞扬者有之,抨击者也有之。作为一种迅速发展的文化现象,选秀节目的出现是现代社会文化生态多样性的一种体现,它的存在和迅速发展必然有其积极、合理之处,本文从积极意义的层面对电视选秀节目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亮相詝》茅海建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苦命天子》是一部用通俗笔法写就的历史著作,但其史学价值并不因此而稍减,作品展现了作者对近代史的一贯思索和研究。杨奎松先生就说过该书“其通俗性不亚于读一部历史小说.其学术性更不亚于他的其他历史学专著”。作者自己也坦言是抱着写一部“既有品位而又好看的学术著作”的初衷,以期“条理自己的思想”,像拼贴画一般,“敞开来说说,读者也不妨随便看看”。(导言)  相似文献   

7.
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都有着特殊意义,写史、读史、讲史一向是我们民族深入大众的爱好。即使在进入现代学术体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史学也一直保持着龙头老大的地位,只是最近才被经济学和法学这类很实际的学科夺去风头。即便如此,社会上“自发”喜爱历史的人还是相当多,从近年来各种通俗历史作品长期盘踞排行榜的现象就可见一斑。只是这些无论戏说还是正说的历史“演义”,不仅准确性成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近代史学史研究已引起史学界的重视。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关于中国近代史学发展进程的研究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至今还没有人作过明确的论证,目前,一般都是根据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来阐述的。 (一)鸦片战争后最早出现的是救亡图强的史学思潮,它是封建专制统治和民族危机的产物。龚自珍和魏源是这股史学思潮的最早代表。他们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腐败,探索造成封建“衰世”的原因,呼吁变革,论证变革是历史的必然。龚自珍还批判了烦琐考据的学风,倡导恢复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传统。魏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球化时代的特征,也作为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巨大发展成果,跨国经济、跨国文化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热烈的拥抱甚至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但2006年发生的另一种最新的跨国现象似乎让中国的媒体不知所措,即:所谓中日两国的“历史共同研究”或“共同历史研究”,突然被决定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个案研究无疑蕴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释空间。然而,梳理武则天的研究史我们会发现,这个聚讼不休的话题,在相当大程度上透视出我们史学的一种基本状况,即:对武则天的评价,专业史学内部纷争不止,而在"公共史学"领域内几乎一面倒。如果现在让所有愿意发表意见的中国人举手,倾向于认为武则天是个坏女人的观点一定遥遥领先。史学的进步,对于公共史学领域的影响,微乎其微。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流行于明清时期的“苏东坡赏心十六事”,既非苏轼本人的文学作品,亦不是表现苏轼逸事的主题绘画,而是以“苏轼”冠名的一种文化现象。“赏心十六事”的文本生成与晚明幽赏文学具有密切关联;图像再现则受到园林绘画及通俗画谱的双重影响。明清画家并不追求对苏轼其人其事的忠实还原,而将其作为一个视觉符号反复运用,充分发掘苏轼形象蕴含的“代言效应”。这种象征性的图像演绎,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后人对苏轼的喜爱与追捧,揭示了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典范位置。  相似文献   

12.
<正>“报学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展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之影响之学问也。”报纸史学研究的立足点是“报纸自身发展”,其方法论是“历史的眼光”。自  相似文献   

13.
高晶 《兰台世界》2006,(5X):70-70
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鼎盛时期,伴随着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的发展,作为为国家政治服务的档案事业也兴旺发达起来。目前史学已达成共识,在西周时期,由于周代统治推行尚重史的政策,使我国的史学发展日臻完善。周王朝不仅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完善的史官制度,而且还有名目繁多的史书收藏场所。这其中关于“天府”问题的探讨,出现了仁见仁,智见智,众说不一的现象。有的学认为“天府”是周王朝的最高藏书馆,有的学认为它是一种史官的称谓,也有的学认为它是一种制度。  相似文献   

14.
杨彬 《青年记者》2006,(19):73-74
报纸、广播和电视三种媒体,出现最早的是报纸,广播次之,电视最晚。具体到新闻评论,也是报纸评论诞生得最早,历史最长,而广播电视评论则是这个大家族中的年轻成员。从新闻评论发展的历史来看,伴随着广播电视评论产生的,是不同媒体间的新闻评论体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这条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之路,呈现了一种从“移植”到“嫁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纵观近年来大学生们的读书生活,不难发现一个颇为发人深省的规律,这就是:“热点不断,此起彼伏,余热未消,新热又起。”80年代上半叶首先出现了“萨特热”,不久又出现了“尼采热”,接踵而来的是“弗洛伊德热”,与西方思潮热并列兴起的是港台“言情小说热”和“武侠小说热”。“读书热”是一种群体读书现象,它与个人的读书的意义截然不同。作为一种群体价值倾向的反映,“读书热”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一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和浓厚的实用性。它是一种必然的社会文化现象,它的产生犹如人类社会必然要产生“文字”一样的必然。这是因为人类社会需要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类社会已经有了产生它的客观条件。一旦产生便不断发展,不断演进,显示出了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它的发展和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正比,它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文学作品质量降低,引起了各方面的批评和指责。许多批评家和老编辑倾向于将这一问题归咎于编辑与作者合谋的结果。姑且不论正义操在何方,“合谋”一词是否妥当,仅从传播学的实践而言,笔者以为它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现象,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才是。一说它是一种历史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8.
朱学蕊 《新闻世界》2009,(7):131-132
从网络用语到现实中的文化现象,山寨成为当下热议的词汇。如何理解“山寨现象”?本文从大众文化入手,分析山寨文化作为当下大众文化的新形式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指出山寨现象要成为一种文化形式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摹仿、跟风、“克隆”,这是近些年来图书出版中冒出来的新“现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至今不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早年的言情热、武打热,到当下的“奶酪热”,认真分析之,几可读出其中“日渐成熟”的发展脉络。图书,真的走到了“跟风”时代了么?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消费”成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以至于有的理论家不无夸张地指出,这是一个以“消费”为主题的时代。的确,“消费社会”的到来已经是一种不争的事实,消费文化也随之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它是现代社会发展地结果,甚至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时代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