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执法经济”案件频频发生,有泛滥之势,被人们称之为“执法经济”现象,“执法经济”现象危害甚大,影响极坏,老百姓更是深恶痛绝。拟从“执法经济”现象的危害着手,来分析“执法经济”现象的成因,最后提出解决“执法经济”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中国大学的十大怪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中国大学出现了一些与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相悖的怪象,它们是:“官本位”现象;定位错位现象;学术量化考评现象;英语与专业学习的错位现象;研究生教育“学店化”现象;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学术行为失范现象;在中学开设大学先修课现象;师资选聘“唯文凭化”现象;“填表教授”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质和现象”这对范畴应改造和扩充为“现象-实体-本质”这组范畴。“现象”应摆在这组范畴的前列,“本质”应摆在后面,传统的“本质和现象”的提法应改为“现象与本质”。实体是现象与本质的中介,是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是现象向本质的过渡。规律与本质是并不完全等同的同等程度的范畴,应用“现象-实体-本质”取代“现象-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量的事实,提出“冬眠用户”、“冬眠现象”等概念,论述“冬眠用户”的类型及其表现,探讨“冬眠现象”的根源,研究“冬眠现象”的预防以及“冬眠用户”的激活、唤醒.  相似文献   

5.
“超重”与“失重”现象是日常生活及现代科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升降机的启动和停止过程、火箭的发射过程及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中,都存在“超重”或“失重”现象.而对于“超重”和“失重”现象中“视重”和重力的关系、“超重”和“失重”的实质,相当数量的学生还存在模糊认识,现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化学实验中“意外”现象的出现是常有的事,“意外”现象却能较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势利导利用“意外”现象带来的意外情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遭遇了“高原现象”、“舌尖现象”、“克拉克现象”和“木桶效应”现象,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8.
在汉语里,有两种完全相反的音变现象,一种是合音现象,一种是分音现象。 这两种音变现象,古已有之,有的已经被人们发现。例如“不可”的合音为“叵”“之于”或“之乎”的合音为“诸”;“笔”的分音为“不律”,“孔”的分音为“窟窿”等。 这两种音变现象,发展到现代汉语,更是屡见不鲜。例如“不用”的合音为“甭”(béng),“只要”的合音为“嘦”(jiào);“蓬”的分音为“扑棱”,“拱”的分音为“骨甬”等。  相似文献   

9.
<正> “歧义”现象是复杂的语言现象之一。在我国,人们对“歧义”现象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然而,真正对它作系统的、独立的研究却是最近十多年的事。这十多年来,“歧义”研究跨上了两级台阶:第一级台阶是对“句法里的歧义现象”的研究,朱德照先生的《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1980)是代表作;第二级台阶是对“语境中的歧义现象”的研究,徐思益先生的《在一定语境中产生的歧义现象》(1985)是代表作。这两种研究从深度和广度方面探索着语言“歧义”的奥秘。但是,随着“句法歧义”研究的展开和“语境歧义”概念的提出,“歧义”研究中“扩充地盘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一端扩展到“语义”领地,“讲歧义时,笼统也是歧义,模糊也是歧义”一端扩张到语用领域,讲歧义对,费解也是“歧义”,曲解也是“歧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把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的不和谐现象和问题,称为“新课堂现象”。这些“新课堂现象”很值得教师反思、研究并逐步消除。一、“新课堂现象”现象之一:把“对话”当作“问答”。在课堂上,有的教师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将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问答”,无论有无道理或正确与否都不给予“表态”和引导,任凭学生遐想与信口开河,还美其名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现象之二:有“活动”…  相似文献   

11.
“假借”是利用已有字形的音去记录其他词的现象,而“形借”是利用已有字形的形去记录其他词的现象。本文对“形借”的发生机制、“形借”的借音现象、“形借”的分化现象进行讨论,并指出因“形借”而产生的分化字与同源词无关。  相似文献   

12.
任意 《陕西教育》2009,(10):17-18
随着“90后”新一代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本文揭示了何为“90后”现象,评析了“90后”大学生的总体特征,分析了“90后”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阐述了面对“90后”现象我国当代高等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多元”与“多变”现象是成人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试就这一现象及其与成人教育管理的关系作些探讨。一、成人教育的“多元”与“多变”现象在对成人教育的各种现象的分析中,人们一般把其中的多种办学、多样教学等等概括为成人教育的“多元化”。然而,科技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当前体育枪手的现象,揭示违背体育道德和体育规则的“体育枪手”现象,分析“体育枪手”现象的表现、现状,阐述对“体育枪手”现象的认识,提出道德和法制两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中外诗歌史上存在的“暗合”现象予以论析,考察了古人对这一现象所持的不同态度,分析了“暗合”现象的优劣短长,揭示了造成“暗合”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研究生“一稿多投”现象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高校研究生群体的“一稿多投”问题,首先分析了“一稿多投”现象的表现,然后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治理“一稿多投”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杨雄 《上海教育》2009,(18):8-8
与其说“富二代”是一个问题.不如说“富二代”是一个社会现象,“社会现象”不等于“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虚高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突出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上。文章把这种现象称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虚高现象”。围绕这个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虚高现象”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已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在教学中存在着良莠不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一些情况。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以下几种现象:“锁孔现象”、“滑过现象”、“显然现象”、“迷失现象”、“随意学习现象”。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进行网络课堂教学设计时没有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讲例题时,学生听“懂”了,但在课后学生解答同类练习时又会出错的现象。这说明教师讲例题时学生并不是真懂了,这种现象本文称之为“假懂现象”。如何根除“假懂现象”是许多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高三教学中,采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能较好地根除“假懂”现象。下面以一节习题课为例,谈谈如何运用“一变、二问、三讨论”的方法,根除学生“假懂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