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六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的前夕,《藏汉大辞典》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公开向国内外发行。《藏汉大辞典》是已故的张怡荪教授主编的。全书收词五万三千多条,分上中下三册,全部精装。它汇集了藏族日常生活和科学文化知识等各个方面的词语,按照藏文字母的次序编排,为藏汉双解辞书。它以词语为主,兼收百科。它是我  相似文献   

2.
四陈翰伯同志在抓辞书工作的过程中 ,还有两件事值得一提。一件是1978年春 ,国务院转来邓小平同志的一份批件 ,指示落实《藏汉大辞典》的出版问题 ,同时附来张怡荪老先生一封长信。信中说 ,他早年执教于北京大学 ,后任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20年代末期 ,他看到研究西藏文化的著作多为英国、印度等外国人所著 ,中国人很少研究 ,就立志要编一部《藏汉辞典》,为沟通藏汉文化、研究西藏的学者提供方便。他于1928年在北京开始学习藏文 ,以后到成都创办西陲文化院 ,至1945年编成《藏汉辞典资料本》10册 ;解放…  相似文献   

3.
在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青年画家陈亚莲在北京举办以藏汉团结为主题的“《我的西藏十年》陈亚莲艺术展”。同时,《我的西藏十年》大型画册也由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我的西藏十年》是著名年轻画家陈亚莲十年来在藏区写生创作的,具史实性、并以现实题材为主的大型艺术展。作为一名年轻画家,在过去的十年中,陈亚莲坚持深入藏族地区,实干、创业、探索、追求。她着力用鲜活精致的画面和优美翔实的文字,展现祖国西藏及其余各地藏区的壮丽河山,记录雪域高原人类的生存文化,她努力用有生命、有穿透力、代表着用全身心去奉献的艺术线条,再…  相似文献   

4.
<正>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语言不通会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交融。因此,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任务,学习好、运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为帮助西藏及四省涉藏州县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藏族中小学生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2022年5月,语文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词典(藏文对照)》(以下简称《学习词典》)。《学习词典》由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担任顾问,语文出版社社长、  相似文献   

5.
3月25日,西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西藏人民出版社在自治区新华书店图书物流配送中心共同举行了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日第一批献礼图书首发仪式。本次首发的《西藏今昔(藏汉版)》、《西藏地方现代史》、《透过历史看西藏》、《雪域民生的尊严》、《阳光下的罪恶》、《西藏辉煌50年》、《西藏民主改革50年(藏汉对照)》、《雪域边线行》等8种图书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体例,  相似文献   

6.
近三十年来,我国对西藏地区的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整理出版了一批著名的藏族历史典籍和西藏地区历史著作。近年出版的如《国际关系与西藏问题》(张植荣著,旅游教育出版社版),从国际角度入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诗歌吟咏西藏风情的作家不乏其人,如清代的杨揆、孙士毅等,但以散曲来反映西藏风情的作家则较罕见,从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清嘉庆年间的林乔荫或许可属第一人。他用二组套曲记述了藏族的风俗民情,反映了藏汉人民和睦相处的历史事实,在中国散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林乔荫,福建侯官人,清初文学家。他创作颇丰,据《闽侯县志》卷四八《艺文志》记载,有《三礼陈数求义》三十卷、《石塔碑刻记》一卷、《汲古绠》六卷、《瓶城居士集》若干卷,因皆未刊刻,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作今存有《樾亭诗稿》抄本二册、《西藏闻见  相似文献   

8.
第一张德语词典的只读光盘业已问世,并投放市场,售价为400马克。 这张在汉诺威计算机博览会上展出的光盘称为《百科光盘》,其中包括杜登、迈尔斯和朗根沙伊特三家德国最著名的词典出版社出版的五部词典:《迈尔斯百科词典》(三册)、《杜登系列词典》一(正字法)、五(外来词)和八(同义词),以及朗根沙伊特的《德英词典》。这张光盘储存了45万个词条,2千张照片,200首国歌,以及其他的音乐和录像片断。  相似文献   

9.
赵婷婷  冯萌 《今传媒》2015,(3):131-132
大众媒体所营造的媒体文化和国家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交流与对话关系。本文以《西藏商报》为研究对象,考察城市媒体文化对西藏社会的影响。研究认为,西藏城市媒体有效地结合地域文化与受众的特色对藏族群众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国家认同观念的建构。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条件下辞书出版的宏观监管与市场规范(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辞书出版的管理和宏观调控加强辞书出版的管理和宏观调控是当务之急,具体建议有以下几条:第一,重点项目应实行重点管理。我国辞书事业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发展壮大起来的。至今,大多数有传世之功的工具书,无不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产物。上文所述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中国大百科全书》、《藏汉大词典》等莫不如此。新版《辞海》的成功修订,也与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因此,国家对于重点的工具书项目,可予以重点扶持与管理,使之尽早上…  相似文献   

11.
一部中国新闻史是由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 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始于1905年,这一年在内蒙古创办了蒙汉合璧的《婴报》。之后,在1907年藏汉两种文字的《西藏白话报》创刊。继之又在我国东北地区出版朝鲜文报刊《月报》,在辛亥革命时期,汉、维、蒙、满文字的新疆《伊犁白话报》又相继出刊。我国少数民族报人的办报活动,还要提前到1902年满族报人英敛之办《大公报》之时。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后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受到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制约,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发展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2.
《专科知识大辞典》是按学科内容分类的专科知识辞典的总汇。可以全套备查,也可分册使用。湖北人民出版社在1985年——1990年内,将分批出版五部《专科知识大辞典》。 (一)《汉语专科大词典》。本辞典计划分为十三卷:《汉语古今字形对照字典》、《汉语古今字音对照字典》、《汉语异体字字典》、《汉语同义词辨异词典》、《汉语反义词解析词典》、《汉语语词搭配词典》、《汉语多音多义词词典》、《汉语通假字词典》、《汉语联绵词词典》、《汉语  相似文献   

13.
保障藏族人民学习使用藏语言文字的权利,促进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一直以来是我国落实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西藏和平解放开启了藏族文化发展的崭新进程,藏文辞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各种藏文辞书相继出版.60年来,民族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等9家国内涉藏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各类藏文辞书数十种.这些辞书类型丰富多样,为藏族人民学习使用藏文,对藏族社会文化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档案学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祝贺《档案学词典》出版冯子直一本装帧精美、内容丰富的《档案学词典》出版问世了。这是我国辞书出版和档案学研究取得的又一个重要成果。这本词典的出版,填补了我国几千年来没有一本专门档案学词典的空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档案事业、...  相似文献   

15.
胡丰月 《出版广角》2016,(19):61-63
《藏族典籍翻译研究》一书为我们了解藏族文学、宗教、历史及其典籍翻译情况提供了很好的文献支持,也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如何通过翻译出版"走出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该书的出版加深了人们对中华多民族优秀文化翻译出版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为繁荣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促进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四川最近出版了一批颇具民族特色的音像制品。其中有藏族的卡拉OK带《高原回声》,把原汁原味的藏族歌曲和雪山草地风光及民族风情融为一体;还有由三位土生土长的彝族歌手演唱的歌曲音带《山鹰演唱专集》及充满彝族人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种工具书奇缺,广大工农兵和专业工作者迫切要求有一批词典出版。最近,我们访问了有关出版社负责同志,他们对大家普遍关心的中外语文词典的编写出版情况作了答复: 为了尽快满足急需,正在重印一批文化大革命前出版的、基础较好的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词典》、《袖珍英汉词典》、《英华大词典》、《简明英汉词典》、《简明法汉词典》、《阿拉伯语汉语词典》等。重印的这批词典,大部分可望今年上半年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8.
《伏藏》这本书是崔忆和宁心在西藏6年行走、拍摄、感悟、生活的记录。著名藏戏剧作家、藏语教授、书法家群培在序言中总结了本书的三大特点:第一,作者介绍了很多藏族人都不了解的让人心旷神怡的神山、圣湖;第二,作者通过研究前人留下的文化资料、书籍,拜访藏族文化老人,准确地介绍了藏族文化;第三,作者还拍摄了许多图片资料,更加直观地介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藏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出版中外语文工具书和学术著作仍是今年商务印书馆的两个主要出版方向。 在汉语工具书方面,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新华词典》在国内外久负盛名。近年来除不断修订,以保名牌产品与时俱进外,为拓展名牌效应,还推出了《新华拼写词典》、《新华正音词典》、《新华成语词典》,以满足不同层面读者的需求。商务印书馆:坚持主攻方向,不断拓展外延  相似文献   

20.
西藏纪录片是以影像为传播形态的视觉文本,视觉表征则具有对这样的影像符号、文化进行编码与解码的功能.将西藏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文本《藏北人家》《西藏一年》以及《第三极》的分析,考察西藏纪录片影像中占主导地位的表征范式的内容与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视觉符号是如何通过动态的视觉影像的"认知提示",书写藏族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建构出西藏的民族形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