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然在华兹华斯与陶渊明诗歌中具有不同的体现.主要表现在意义的不同、态度的不同以及追求的不同.陶渊明以自己的生活实践和诗歌实践,实现了玄学观念的"自然"向具体客观的自然界的延伸,达到了心性自然与实在自然的统一.他笔下的自然美好且更加真实可信.华兹华斯深受泛神论的影响,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真、善、美,代表着崇高和庄严.因而他笔下的自然有着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国"湖畔派"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终生崇尚自然,歌咏自然。其作品运用通俗的平民语言,描述自然中的景、人和事,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主题上,都开创了英国诗歌的新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华兹华斯不愧为自然的伟大歌者。  相似文献   

3.
作为19世纪初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对英国乃至世界浪漫主义运动都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选取其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水仙》,从诗歌节奏与韵律方面加以分析,并结合诗歌内容阐释华兹华斯对自然及人物真实情感的推崇,正是通过这些技巧,华兹华斯实现了诗歌表现中"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在创作思想与作品风格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区别,这源于他们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厚重的儒道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底蕴深深地影响着陶渊明的思想和诗风,他能把心身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而在西方理性分析文化滋养下的华兹华斯却常常以充满情绪、累积经验与价值判断的“我”去观照自然。  相似文献   

5.
中国厚重的儒道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底蕴深深地影响着陶渊明的思想和诗风,他能把心身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而在西方理性分析文化滋养下的华兹华斯却常常以充满情绪、累积经验与价值判断的“我”去观照自然。因此,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即使他在深情地呼唤“依恋自然”、“回归自然,,的原始情感时,也始终没有忘记和真正消除自我与自然的相对独立性。这便是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的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6.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是英国19世纪诗坛上的一颗巨星。华兹华斯的诗歌放弃雅致雕饰的古典主义诗风,用淳朴清新自然的语言来抒写大自然中的景色、生活中的人物及其周围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生活的沉思。本文将就华兹华斯诗歌中所表现的自然主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7,(4):88-90
华兹华斯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和诗论受到了很多关注。在二十世纪后半叶,随着文学批评领域新的发展,华兹华斯的作品被重新评价和欣赏。生态批评家们给华兹华斯建立了作为自然诗人的地位。华兹华斯作为浪漫主义学派代表作家,对自然的关注成为他作品中不变的主题。自然在其笔下神圣而美丽。自然也给予他无穷的力量和安慰。从自然的角度下研究了华兹华斯在诗中表达出来的美与力。论述了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形成;分析了华兹华斯笔下自然的美;描述了自然的力量。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经常走出去,去拥抱自然,享受它的美与力。  相似文献   

8.
"湖畔派"代表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描绘了各种各样优美的自然风光。笔者试从诗中反复出现的花鸟意象入手,探讨这些意象背后蕴含的深层意蕴。从不同类型的花鸟意象出发,并分析华兹华斯对自然的态度和对自然神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创作了很多具有鲜明生态意识的自然诗,他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赋予自然诗以独立的美学品格,真正把大自然作为和人并列的审美对象.从生态文学的角度阅读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发掘其诗作的价值并获得新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0.
正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是英国乃至欧洲浪漫主义诗风的开创者,也是19世纪最杰出的自然田园诗人,被雪莱称为"讴歌自然的诗人"。其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风格质朴,意境悠远,有"自然诗人"和"诗坛上的风景画家"之称。在他创作的大量反映自然的诗歌作品中,一切自然之物都可以被写进诗中,成为他笔下充满主观创造力的意象,如:水仙、激流、雪峰、夜莺、雏菊等。而他的诗歌之所以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  相似文献   

11.
南朝陈代的诗歌受人关注的主要是宫体诗,它是梁代宫体诗的延续,以赏玩的笔调表现女性生活,成为陈代诗歌中的一支。然而陈代还有山水诗、边塞诗,二疏离了宫体诗的风格,前步竟陵八友山水诗的后尘,更多承袭的是谢朓山水诗中清丽的风采,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齐、梁诗的风格;后出自以军乐为乐的风习,在对边塞生活的表现中,呈现出新的诗歌面貌,从而奠定了唐以后边塞诗的基本主题和风格。  相似文献   

12.
玄言诗与宫体诗中的物象是从山水到美人的演变,是从追求本质真实到执着现象真实的转换,这充分表明了东晋到南朝物象地位变迁的轨迹。玄言诗中的自然山水以象征化、简约化的形态彰显自身,宫体诗中的物象具有鲜明的感官化、唯美化的新变特征。主体的不同心态促成了二者各异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一般的诗论家认为,中唐著名诗人张祜只是以宫词和山水寺庙题咏诗著称于世,其他的诗歌则少有价值。但通过对张祜诗集的全面爬梳,发现其咏史、寓怀、投献诸诗有济世报国、志趣高尚,关心国运、悲悯生民,讥刺奸邪、讴歌贤良的特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展示了诗人的思想与个性。  相似文献   

14.
论皮日休、陆龟蒙的杂体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作家皮日体、陆龟蒙二人在苏州相识之后,开始了一年多的诗歌唱和活动。据陆龟蒙编纂的皮陆二人唱和诗集《松陵集》看来,其中杂体诗一卷,凡86首。这是文学史上一次规模较大的杂体诗创作活动,其种类繁多, 而且有明确的理论探索,富有文体创新意识,颇为引人注目。研究皮陆杂体诗,对皮陆唱和文体特征的把握,有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欲从苏轼理趣诗与魏晋玄言诗的关系以及苏轼理趣诗的“理”与宋理学的区别进行探讨,来对苏轼理趣诗进行界定。对苏轼具体的理趣诗作分析,知晓苏轼理趣诗是情、景、理三者的有机融合体。苏轼理趣诗的情与理的创作方式成为宋诗理趣诗的典范,也是理趣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在苏轼2000多首诗和300多首词中,涉梦诗词达352首。这些诗词分真梦诗词和欲梦诗词两类,真梦诗词有的记录其真实梦境,有的记录其在梦中的感受和状态,有的记录其在梦中所作诗词;喻梦诗词则主要抒发其古今如梦、劳生如梦的生命意识,而后者又主要表现为世事如梦和时间如梦两种形式。苏轼之所以大量创作涉梦诗词,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他本人的人生经历、敏锐的感受力及前人创作多涉梦有关。  相似文献   

17.
《诗经》中的诗篇 ,十之八九不能确定其具体时间 ,事件和作者。两千多年以来的《诗经》研究 ,大体上是在确定诗之能指。用隶书传授《诗经》的三家诗 ,在这一方面很有典型性 ,而后来居上的古文(小篆 )毛诗又何以言外呢 !赋诗制度与《诗集传》是诗之能指的成功范例 ,但是它们带着时代的局限性。今天的人们学习《诗经》 ,既要珍惜传统 ,又要找出适合今天的时代要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刚刚在重庆出版发行的《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是一部具有特殊意义的学术作:它填补了地域新诗发展史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的切入角度不同于一般诗史作:追寻重庆诗歌发展的民歌源头,追寻重庆诗歌发展的诗体建设。这两个特殊角度的思考和阐述,对于整个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才女,其诗作数量不多,精品不少,秀美之作几乎无可比肩;诗作多发表于新月社的《诗刊》、《新月》等,其诗作最美者为《别丢掉》;沈从文以小说闻名于世,亦有诗作问世,其格律诗多,自由体少;长于爱情诗,表现欲爱不敢疯狂的爱,不擅创伤时事诗;柔美中略带硬度;部分诗受民谣影响。  相似文献   

20.
谢灵运山水诗中的景与理,在抚慰他的忧虑苦闷上获得一致,并进而统一在一起。景与理都是谢灵运用来消忧的工具,二者的地位是相等的,谢灵运的山水诗与玄言诗中的景色描写有很大的不同,谢灵运的山水诗更多的还是学习当时的山水之作,而不是玄言诗中的山水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