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中存在三大问题。即发言人制度的法律保障监督体系;新闻发言人是信息公开还是言论垄断;新闻发言人的素质、选拔和培训。通过对美国发言人制度的对比研究和传播学理论意义的探讨,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展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二元属性看其在我国作用弱化之主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立足于我国当下情境中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实践中作用弱化的突出问题,从新闻发言人制度自身所具有的“信息通报机制”和“政府公共关系手段”两种属性出发,指出在“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等方面缺少法律保障和法律认可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两种属性无法达到合理和理性平衡,并最终导致新闻发言人制度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从而为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构建提供了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维护起点公平是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为缩小差距、维护起点公平,需要完善教育法律制度、就业法律制度、改革户籍法律制度,以及完善公共投资法律制度、公共财政法律制度、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等。  相似文献   

4.
新闻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行为,即新闻传播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制度规范下进行,但现实的新闻传播活动,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这主要是因为:一、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式制度供给不足,二、规范新闻传播活动的非正式制度逐渐消解。这就必然导致新闻传播监管盲区的产生与调控乏国。因此,强化制度体系的建设是解决失范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闻传播及公众知情权的需要,“新闻发布会”及“新闻发言人”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并逐渐制度化。“新闻发布制度”与“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两种不同的概念,其混淆误用时有发生,辨析两者的异同,能够引导我们在当代新闻传播中的实践,并有助于机关单位制定相应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6.
法律文化与法律制度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必须要关注的两个问题。法律文化是法律制度构建的基础,法律制度也对法律文化有相应的巩固和引导作用。我国尚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演进,但其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当前的法律制度构建依然要以传统法律文化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化进行引导,进而构建更完备的法律制度,而不可能一蹴而就。法律制度构建的目的不只是在于法律制度本身的完备性、发达性,还在于其对传统文化转型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律援助制度(又称法律救助或法律扶助制度)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家和社会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费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得以实现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作为一项现代法律制度,特别是现代诉讼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英国,并先后为许多国家所借鉴。迄今为止,法、意、德、日、芙、加和香港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及地区,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非洲的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相继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并且随着司法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其制度进一步完善,内容也进一步扩展:从刑事案件扩大到民…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是两个基本制度,它们与“三同时”制度、许可证制度和经济刺激制度等构成了我国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从我国环境评价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的实践过程来看,其局限性制约了实际效果,有待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但我国有关终身教育的法律制度建设滞后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因此,需要在学习借鉴国外终身教育法律制度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注重非正式制度建设在终身教育法律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完善终身教育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加强终身教育法律制度配套体系的建设,推进终身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本土化研究,是立足于本土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发展的需要,面对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实践而进行的,旨在促进既蕴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容纳现代先进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理念的、本土化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构而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从“抢消息”逐渐转向“找角度”,因此,在新闻的写作中,甚至是在新闻策划、新闻选材、新闻立意时,角度表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好的角度会增加新闻的价值,会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容易使新闻具有“独家性”,因此,在新闻写作中如何寻找角度。如何确定角度就越来越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以及新闻研究者日益关注的问题。笔者从新闻的价值、新闻的受众需求乃至新闻的独家性几个方面强调新闻角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条文化的新闻规范由新闻法律法规、新闻行业标准两部分构成。新闻行业标准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新闻职业标准,另一种是新闻事业标准。因"报道端"有着自己不同的深层结构,奉行新闻职业标准的媒介呈现的是"建构的社会现实",而奉行新闻事业标准的媒介呈现的是"被要求建构的社会现实"。媒介有"前窗",也有"后窗"。媒介的"前窗",以新闻行业标准在新闻生产中形塑新闻框架;媒介的"后窗",以禁止性新闻规范在新闻生产前过滤事实。  相似文献   

13.
根据新闻事实属性和受众兴趣,可以将时下的新闻分为政治新闻、中性新闻和娱乐新闻。中性新闻是一种事实存在。新闻的中性化,是坚持对新闻事实的公正、客观报道,最大限度维护受众利益和新闻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1月由台湾《苹果日报》推出的"动新闻"因为其传播"腥膻色"在台湾引起了轩然大波,招致公众和业界人士对"动新闻"的新闻伦理及新闻真实的多重拷问。文章针对"动新闻"的"新闻真实"问题作了粗浅分析,认为"动新闻"这种新闻形式的出现具有必然性。"动新闻"同时具有"新闻"和"剧作"的特点,作者尝试提出"动新闻"向"新闻剧"转变的假设,从而为"动新闻"具有"想象"和"感情"等特征提供理论层面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娱乐新闻到新闻的娱乐化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娱乐新闻是不是新闻,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它甚至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的差别。传播学者刘宏认为,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在娱乐新闻大行其道的今天,娱乐新闻的具备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那么,新闻的娱乐化是否就是所谓的"娱乐新闻"呢?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事实上,新闻的娱乐化,是现代新闻的一种表现方式,一种表达手段,它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消减了新闻当中严肃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去挖掘新闻的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新闻的娱乐化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并适度加入了人情味因素,强化了事件的戏剧悬念、冲突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如何正确看待新闻娱乐化,我们应当遵循新闻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6.
回归事实:用故事讲述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用故事讲述新闻是新闻回归事实的新取向。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闻的本质是故事,然后阐释了用故事讲述新闻的意义,并从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两个层面论述了用故事讲述新闻的途径。应该说,用故事讲述新闻,在娱乐化的基础上提升了新闻的内涵,拓展了新闻的影响力,使新闻更具有魅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网络阅读新闻已经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阅读方式,随着网络新闻资源的日益普及,在海量的新闻中,用户很容易被一些偏离自己兴趣爱好的信息所淹没,这种现状促进了新闻推荐系统的发展,其旨在帮助用户在巨大的动态新闻空间发现心仪的新闻,提高用户满意度.分析新闻推荐系统研究过程和现状,对新闻推荐系统的4个关键技术进行重点分析,并比较其...  相似文献   

18.
新闻控制:实质与特征目的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控制的实质是控制新闻自由,即把新闻自由限制在控制者认可的范围内。新闻控制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稳定性和灵活性、类别的多样性和目标的多元性等特征。社会大系统运行的统一性,新闻传播业与其他社会子系统的相互依赖性,特别是新闻传播业相对政治系统、经济系统的被支配性以及新闻自由的合理运用与实现,都要求对新闻必须进行一定的控制。新闻控制的限度就是新闻自由的限度。新闻控制的内在精神是保护新闻自由的实现,不是缩小新闻自由的正当范围。  相似文献   

19.
陈佳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3):47+49-47,49
穆青在他6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采写出大量的新闻作品,报道了很多典型人物。在阅读和学习穆青的新闻作品时,无论是通讯、特写、游记甚至消息,都可以感受到他融文学手法于新闻写作的风格,与这种新闻写作风格相对应,穆青提出了著名的"新闻三论"。"新闻三论"即散文式新闻、视觉性新闻和实录性新闻,是穆青对我国新闻业务的重要贡献之一。穆青把文学手法贯穿在其一生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许多学者用狭隘的语境定义新闻,这无异于削足适履,因而“非对称层级新闻范畴系统”应运而生.处于上位范畴的是新闻的核心概念: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处于下位范畴的是:本闻,即本体论意义上的新闻,是相对于社会实践主体的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知闻,是新闻认知主体感知到的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媒闻,是新闻传播主体通过媒介传播的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受闻,是新闻接受主体通过媒介接受到的客观事物变动的重要信息;馈闻,是新闻反馈主体通过媒介传播的反馈受闻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