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反腐是指互联网用户以微博为工具,监督、揭发并批评与公权力相关的腐败行为的社会现象.换句话说就是,以微博为载体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促进信息的传播,引导社会舆论,进而推动反腐机构的运行,达到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的作用.微博本质上是一种工具,它既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工具,也是政府收集民意、整合民众智慧的工具.由于微博反腐具有信息传播高效、公众参与广泛、信息真假难辨和举报成本低廉等特征,以微博为反腐工具,既能拓宽传统反腐的信息渠道,又能调动民众反腐的积极性,汇聚民众的力量,推动反腐工作.  相似文献   

2.
反腐倡廉工作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微博由于其发布信息及时便捷、传播全民化、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强等特点,成为反腐倡廉的主要战场。微博反腐在促进政务公开化、弥补传统反腐方式不足的同时,也显露出了诸多弊端,如真假信息难辨、易带来网络暴力和媒介审判等,这些问题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微博平台在反腐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4.
微博作为发展迅速的新媒介有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但同时存在随意性大、信息庞杂、平面化复制等问题.微博发展的新路径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微博功能专业化,即微博功能的核心是信息舆论平台,而不是将无关紧要的功能肆意整合到微博平台;二是拓展多元的赢利模式.  相似文献   

5.
邓秀军  刘静 《现代传播》2014,(4):127-131
从微博在中国投入运营开始,伴随而生的微博反腐就成为了微博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从"郭美美"、"微笑表哥"杨达才、"十二秒哥"雷政富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微博反腐舆论聚焦的对象权力越来越大,汇聚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产生的舆论监督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到底微博反腐的机制是怎样运行的?影响微博反腐舆论生成的关键要素又有哪些?本文从生产性受众的理论视角,从信息传播路径、用户行为模式和主体互动关系等三个层面,剖析和揭示微博用户在微博反腐机制运行中的地位、功能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6.
曹琳琳 《云南档案》2012,(12):42-44
档案信息资源碎片化对应的是一种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零散化的信息传播模式。档案微博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传播媒介,在档案信息资源碎片化传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也有些不足之处,本文试对利用微博平台传播碎片化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微博反腐是当下互联网多边舆论场中最为典型的民意现象.受现实国情、文化传统和网络传播环境等影响,微博反腐中信息流、意见流与舆论演进具有独特的运动规律与内在效应,给整个网络反腐和网络文化带来建设性与破坏性的后果.构建可以真正公平参与、有效对话合作的公共平台,让大众、意见领袖、媒体和政府等各种主体都能参与舆论博弈,可以有效发挥微博反腐传播效应的正向价值,进而促进整个网络反腐良性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近期的公共事件中我们不断发现微博的作用,尤其是在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中,微博再次展示了强大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新闻、评论、救援行动等方面都发挥作用.微博传播改变了当代的传播格局,它推进了社会化互动信息生产模式、行进式实时移动表达模式,并产生了信息流动的多重多向性及传播效果的多元化.微博以其超常规的用户扩张...  相似文献   

9.
郭斌 《青年记者》2013,(2):65-66
微博,作为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其信息传播方式类似于人际传播,但信息传播速度却是人际传播无法比拟的。在微博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转发或评论其他微博,只要微博内容符合用户口味,信息就会以裂变的方式传播下去。随着微博的广泛应用,微博反腐也应运而生。"表哥"的出现与微博反腐2012年8月26日,陕西省延安市境内发生一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36人死亡。时任陕西省安监局局长的杨达才闻讯赶到现场。在事故现场,杨达才一个不经意的笑容被新华社记者拍摄到新闻照片里,并发布在新华网上。随着  相似文献   

10.
汪平 《报刊之友》2011,(9):98-100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1.
汪平 《今传媒》2011,(9):98-100
微博的出现和发展历时不长,但迅速成为大众进行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微博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内容的简洁性,使之成为一种新颖的传播渠道。传统的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中心式"传播模式,正在各种新技术的影响下逐渐转型,代之以"分裂式"的信息消费模式。探讨微博传播力,把握这种新传播机制,进而更好地发挥其积极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2.
微博以其极大的信息量与高效的传递速度,对于反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文章结合典型案例,对经由微博引发的网络舆情信息传播在反腐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为微博反腐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以提出病毒式动画这一新的传播形式作为出发点,提出了病毒动画的概念和特征.以新浪微博三种病毒动画高信息密度的运动图形动画、营销病毒式动画、剧集病毒式动画的微博传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博可视化分析对病毒动画进行传播分析和传播特征的研究,并对传播行为引源进行探究.在传播模式、传播路径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传播数据,对意见领袖用户转发行为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其传播的情感因素,并总结出病毒动画的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娇娇 《今传媒》2012,(9):101-103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层出不穷,微博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信息空前传播。微博在融合传统媒体传播特点的同时,也正以独特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引发信息传播的变革。本文试图分析微博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点,从传播效果理论角度对微博的传播效果进行探讨,并试图对微博传播的负面效果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微博的传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白文杰 《今传媒》2015,(3):40-42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带领我们走入自媒体的新时代,公众通过自媒体这一媒介参与政治生活,微博反腐走进公众的视野。微博由于其扎根普通民众、广泛的参与度、低门槛、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从传播信息到相互交流,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自媒体的代言人。在网络资源整合下,微博反腐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其高效便捷、互动性强等优势也得到了普遍认可;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依然面临着看困境。通过分析微博反腐的得与失,更深层次的理解微博反腐,以期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李想 《大观周刊》2011,(24):6-7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平台,依靠其独特的便捷性、移动性和适中的距离感,以及特色的碎片化语言形式等逐渐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同时,又用其海量复杂的博文信息、瞬间核裂变式的超强传播模式颠覆了传统新闻发布的流程,对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带来了冲击。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4,(21):55-59
在互联网社会化加速、政府不断加大反腐力度的背景下,具有先进传播优势的微博成为当前民间反腐利器,其舆情活动亦为中国互联网最为突出的民意现象。微博反腐是公民权利反腐,是对权力反腐的一种有益补充和促进。本文探讨微博反腐及其民意表达实践,分析了其特征及其中存在的混乱与失范问题,并对加强权力反腐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产物,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重要参与者和互联网媒介的强大催化剂。微博正在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与特点冲击着现在的新闻传播模式,被业界称为信息传播方式的又一次革命。微博来袭有利有弊,看清微博模式下新闻传播的不同特点才能促进信息传播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9.
聂晶磊 《中国出版》2013,(18):36-40
微博作为最火爆的传播媒介,大大延伸了人类身体器官的功能,应验了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的经典名言"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众多的微博主成为"微博控",说明微博信息传播具有独特的传播魅力和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手机结合网络的微博则是强大舆论载体。随着普通公民权益意识的增长,微博用户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体现,微博反腐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本文以微博举报的刘铁男腐败案和上海高院法官招嫖案为例,分析微博反腐事件的新闻叙事模式及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