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新闻媒体“人文关怀”来说,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对人的价值、尊严以及社会公平的鼓吹;二是“受众本位”的回归。所谓“回归”就是按新闻规律,还受众主体位置,尊重受众、了解受众、帮助受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始终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  相似文献   

2.
汪志鹏  赵馨 《新闻前哨》2005,(10):68-69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文关怀的内涵不断丰富拓展。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人文关怀已经从原来的侧重教化,发展为进一步强化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和尊重,对符合人性的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等的关注和保障。人文关怀思想的产生,是和人类文明发展相同步,与人们追求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相适应的,无论是从过去和现在来看,人文关怀都是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为指导,针对新闻传播活动中存在的缺乏人文关怀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新闻报道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道主义立场,理解人情、尊重人性.也就是说,在新闻采访、写作、制作等一系列环节中,都要把人奉为主体,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就应当大力为之,否则,即便是"价值"再大,也应放弃.这个"人"主要指报道主体,也包括受众.当前新闻报道中,有些表现缺乏人文关怀,学界与业界有责任拿出解决缺乏人文关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人文关怀,是当前传播形势下新闻报道"含金量"的一个新取向。新闻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新闻传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媒体责任感和新闻工作者良知的一种标志。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传播讲人文关怀,就是要以受众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闻传播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突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更好地体现出"受众本位"原则、有效塑造媒体品格。实现人文关怀,要考虑到新闻受众需求、加强对新闻报道对象的保护、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等。  相似文献   

6.
蔡志远 《新闻窗》2014,(6):38-39
随着电视节目发展的多样化和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越来越理性的受众,法制节目多年来形成的制作手法已经与形势严重脱节,那些靠搜奇猎异,靠追求刺激赢得收视的法制节目更是快速退市。法制节目要接地气,要关注民生,要充满人文关怀在业界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那么,何谓人文关怀?如何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法制节目中呢? 笔者认为,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在法制节目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重视人的表述、倾听人的呼声和关注人物的命运。虽然弘扬正义、普及法律知识是法制节目的大任,但是生涩的法律条文只是法律的表象,而人文关怀才是法律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7.
刘雅 《新闻采编》2012,(3):11-13
新闻传媒在报道客观事实的时候,一定会在"人文"层面影响其受众。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灾难性报道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当前新闻报道中为什么需要"人文关怀"?本文试图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8.
社会新闻的出现是一种人文现象,它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有所影响。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报纸对受众的"人文关怀"必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关怀"让社会新闻充满人情味从人文角度出发,社会新闻的关怀对象,显然应该是人性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而这种关怀的本质就是对人的关注、尊重和维护,以及在情感上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是电视民生新闻的功能定八位和社会责任,也是受众的期待需求.县级电视台如何从生活关怀、理性关怀和生命关怀等层面去体现电视民生新闻中的人文关怀? 笔者认为,本土民生新闻的人文关怀,要在真正领会"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基础上,着重突出民生新闻的地域性、时效性、受众性,以人文关怀的理念来创新和提升县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价值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人文关怀,是当前新闻报道“含金量”的一个衡量标准。“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其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报道讲人文关怀,就是要强化受众意识,以受众为中心,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寻求与观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解读普通人的生命意义,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1.
在各种新闻报道中,无论是被报道对象还是受众都离不开一个主体——人。而人文关怀正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  相似文献   

12.
<正>"人文关怀",理解起来非常简单,就是对人的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对人性的关心、爱护和尊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也为新闻工作者观察分析问题、科学判断当前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宣传中要重视"人文关怀",特别是作为电视工作者,由于电视镜头对受众的冲击力更为直观,因此"人文关怀"应  相似文献   

13.
从受众的异同心理解读新闻传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受众的求异心理和求同心理越发凸显,为满足受众的这两种心理需求,新闻传播要不断改革创新并始终关注民生、体现人文关怀,这样才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当然,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也应该把握好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4.
常虹  易铭 《新闻传播》2008,(3):21-22
在各种新闻报道中.无论是被报道对象还是受众都离不开新闻的主体——人。而“人文关怀”正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明天的思考。它关怀的是我们人类的和谐与发展,体现了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  相似文献   

15.
浅谈当前新闻传媒“人文关怀”的体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闻传媒的出现是一种人文现象,它在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必然会在“人文”层面对受众有所影响、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必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仅就我国当前新闻传媒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做了简要分析,并对其产生的社会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与人文精神相应,人文关怀的实质就是对人关注、尊重和维护,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弘扬,以及在情感上对人的关怀和理解。但浏览一下当前的新闻,记者的人文关怀意识并未充分地体现出来,而且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传授关系未摆正,自己高高在上。 无所不及的大众传媒造就了一个高度发达的信息化,同时也造就了高度自主性的受众。萌发了个性意识的受众,不再满足于做一名被动的信息接受者。 而有些自诩为“无冕之王”的记者显然未能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仍然在采用灌输的方式把某些所谓的重要新闻强加给受众。目…  相似文献   

17.
刘晓瓯 《新闻窗》2013,(3):85-85
新闻事业是一项为他人、为社会、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崇高事业。新闻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新闻洞察力、深刻的辨析能力等,更要遵守严格的道德规范,做一个有良知、有素养的人,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宣传阵地和文化载体,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必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文关怀应贯穿在整个采编播过程中。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难发现我们的一些媒体呈现出一些实用性与功利性特征,放弃了自身的社会责任,片面迎合部分受众需求,缺失了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彭菲  戴文辉 《新闻前哨》2012,(10):50-51
人文关怀的实质是确定人的主体性,从而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人文价值关怀。作为社会环境的守望者,大众传媒弘扬人文奥运精神、体现人文关怀、正确反映和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奥运报道体现人文关怀,不仅是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和媒体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文关怀拉近了大众传媒与大众  相似文献   

19.
徐遥 《新闻传播》2013,(12):266
人文关怀,是以人的价值为中心,关注人的生存状况、人的尊严等基本需求,还有对人的情感、思想等内心世界的关注。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现如今媒体所应该思考一个重要问题。有越来越多的新闻采编工作者开始自觉地对电视、报纸这些传统传媒进行广泛的人本思考,发掘深藏在新闻背后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价值,与受众建立一种平等的交流与沟通。"人文关怀"成为连接观众与新闻媒体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20.
胡萍 《新闻窗》2009,(3):91-92
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的区别并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其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上。民生新闻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普通百姓的需求为着眼点,体现了报纸强烈的受众意识和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