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协商民主具有破解村民自治"四大民主要素"发展失衡,纠正村民自治中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主体错位,防止村民自治中村民享有的权利被悬置,克服实践中村民自治制度被异化,破解级差政治信任的结构性风险等重要价值。但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也面临缺乏法律依据,乡村干部积极性不高,自治主体协商能力薄弱和政治冷漠,自治的制度环境变迁等挑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协商民主,国家要为村民自治提供法规保障,建立推进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的组织工作制度,培育和提高村民的协商能力与热情,适应制度环境变迁,探索推进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的适度单元。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形式。在村民自治中存在着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思想的矛盾。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本质是伦理道德思想,他把人看作是道德的存在而非政治的存在,这必然与村民自治产生冲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 99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成长从上看需要体制性的行政放权,从下看则需要现代社会组织的发育。村民自治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中产生的,其制度设计中蕴含着现代民主理念。但中国的村民自治具有国家赋权的特点,民主自治的立法精神能否落实取决于行政放权所提供的体制空间。村民委员会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制度性的自治平台,需要农民组织化参与。传统的家族组织不可能为村民自治提供所需要的组织资源,反而会扭曲村民自治的精神。只有市场化过程中形成的理性化社会和农民的自我组织,以及在民主自治实践中培育的农村公民社会,才能为村民自治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4.
村民自治是我国全社会民主自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村民自治的民主进程中,乡镇政府的政治责任与道德责任是由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学理要求和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实践所决定的。它不仅是一种逻辑或理念,还需要在政治生活中通过具体的内容和一定的制度或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制度在中国农村10多年的实践表明,民主是村民自治制度的基本属性,这一属性从根本上影响着村民自治制度在农村发展形态,村民自治制度的民主属性具体表现为:以基层民主化为制度目标,以“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制度内容,为代议制民主形式为制度原则,以村治法理化为制度结果,村民自治制度以民主为取向的发展,既包括了形式化的民主,也包括了实质性的民主;既包括了程序性的民主,也包括了结果性的民主,因此,民主作为一种制度属性,是评判和考量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前期阶段社会绩效的基本尺度。  相似文献   

6.
基层自治是实现直接民主的有效形式,初级阶段自治民主的特点是人民的直接管理性、兼容性和过渡性。推进村民自治进程应遵循的途径和措施是: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企业;加强党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健全村委会的运行机制;培养民主意识,提高自治能力;全方位支持和扶植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7.
关于村民自治的准确定位,国内学者众说纷纭。从目前村民自治发展所取得以及未来发展可能会取得的成就的分析来看,村民自治无疑推进了社会民主在农村社会的发展,进而与国家政权层面的民主建设形成合力,成为当代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要保持一定的"度",是受民主依据、民主意识、民主手段、民主成本制约的.保持村民自治的"度",必须正确处理好支委与村委、政务与村务、法律与章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保持村民自治的"度"必须加强学习,弄清村民自治的本质要求;完善机制,确保村民自治规范进行;强化领导,保持村民自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作为农村的基层民主形式,蕴藏着权利义务观念、政治参与意识、契约精神、法治理念等丰富的民主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整合现有教学资源、规范教学基地建设、提高教师综合能力、发挥高校主导作用等途径,能够有效地发挥村民自治在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中的功能,提高大学生民主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从词源词意和学理上说,道德相对法律而言具有先在性,法理性和引导性,在这里道德对法律而言,是一种理想,应当的评判和引导,是一种原则的设计,而非制度的操作,规范的实施,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伦理主体和伦理价值来源的转变,体现在婚姻家庭领域,要求张扬起一种对个人权益尊重的人精神,张扬起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人类普遍明精神,构建起一种经过分化的,公私边际有恰当界域的自治,理性,宽容的婚姻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村民自治是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形式。一、村民自治的发展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面推进奠定了基础;二、村民自治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三、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契约思想是西方社会一种广泛的社会伦理思潮。契约伦理的现代转向,以其价值合理性,较好地解决了多元民主社会的终极价值困境。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精神,它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价值多元的伦理生活中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正当性难题。价值多元但规范普遍,多元普遍主义的道德立场尊重多元谋求普遍.道德教育需要通过交往活动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广泛联合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是学校应当谋求的共同生活。相互承认的道德关系是道德自律和自我认同得以发展的条件,儿童只有在得到承认的条件下才能正常成长.道德教育应该为此提供情感的、认知的和价值的支持,承认的教育同时蕴涵了“每个人”和“所有人”的教育立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村民自治这一基层民主政治形式在我国农村的施行,临沂市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参政热情和参与意识已有普遍的提高。但调查中发现,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意识依然较低,参与基层民主的状况堪忧。要提高农村妇女参政水平,需要党和政府在实践中注意引导,创造出有利于农村妇女参政的环境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非政府组织的本质属性和伦理精神,使其成为一种道义性的社会力量。履行应有的伦理使命是非政府组织的价值规范,也是社会各界对非政府组织的共同期许。在此情景下,公共责任成为非政府组织的核心关切。人们对非政府组织公共责任的关注,主要源于其公益性质及行为的“正当性”;而复合性责任概念框架的提出,使得对非政府组织公共责任的探究具有了学理规范。非政府组织公共责任的多维性,使其公共责任机制也具有复合性的特点,需要通过自律与他律的协同治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的伦理文化和道德精神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父慈子孝、兄爱弟悌的家庭责任伦理;修己安人、仁者爱人的人际责任伦理;重义济世、敬业乐群的职业责任伦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伦理;民胞物与、爱惜万物的环境责任伦理等责任伦理思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弘扬中华民族的责任伦理思想,强化责任伦理意识,这实际上是修整人的心灵秩序,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道德自律精神,提升人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道德精神支撑和责任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构建和谐的伦理氛围,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必然要求。公民意识所内蕴的主体意识和民主精神,对伦理关系的优化、道德力量的强化、民主社会的形成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In an article discussing the means by which democratic values education is to be inculcated, Tapio Puolimatka argu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educate in democratic values in ways that fos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ational and moral autonomy of children only within the moral realist context'. Examining in detail Puolimatka's defence of moral realism, we will offer a Rortyan response to moral realism as well as a pragmatist account of democratic value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