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马新民 《师道》2014,(10):25-27
师:同学们好!许艺(一名在座的学生)老师好!(学生坐下)为什么我要说“许艺老师好”呢?因为刚刚上课之前咱们班的许艺同学教了我一个字。(展示ppt中的“逋”字)就是这个字,我问一下你们.这个字该怎么读啊?(有的读fu,有的读pu,还有的读bu)有了三个读音,好,我们让许艺同学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2.
巧设障碍,激发学生求新求异。这里的障碍是指疑难,或“激将法”。那就是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故意设难,“挑刺”,激发学生“异想天开”。如教《桂林山水》一课,课文中“桂林的山真奇、真秀、真险和漓江的水真静、真清、真绿”时,我向学生提出文中的‘真’字可以换成别的词吗?”。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这一连六个‘真’字,都可换成‘很’字。”有的说“真”字还可变成“非常”、“特  相似文献   

3.
教《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时,学生检测完准备的材料后,我要他们分组汇报检测情况,其中一个学生说:“有的塑料是导体,有的塑料是绝缘体。”怎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他说:“塑料棒接在电路中,小灯泡不亮,而保鲜塑料袋接在电路中,小灯泡亮了。”有同学不相信,就说:“那你做给我们看看?”我叫他上台来演示,只见他用一根铜线放在保鲜塑料袋的下面,另一根铜线放在塑料袋上  相似文献   

4.
有一次听课,老师在分析“叛”字的结构时问学生: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而在给“戎”字查字典时又问“这个字应查什么偏旁?有的时候干脆“偏旁部首”一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听课,老师在分析“叛”字的结构时问学生:这个字的部首是什么?而在给“戎”字查字典时又问:这个字应查什么偏旁?有的时候干脆“偏旁部首”一起说。由此我想到,由于教师分不清偏旁与部首,学生也就错误地认为:偏旁就是部首,部首就是偏旁。其实,偏旁与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偏旁:“旧称汉字中合体字的左方为偏,右方为旁。习惯  相似文献   

6.
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一种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使人的思维活动灵活。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应引起教师们的注意。有的教师强求全班学生按指定的同一方法记忆字形,并用重复抄写的方法去识记生字,这不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识字方法、思维方法不应是一个模式的。有一位一年级老师教生字“休”,问学生怎样记住这个字?有的说:“左边是个人,右边是个木,合起来就是个休。”有的说:“单人旁一个木字。”老师启发学生:“谁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它吗?”一个学生答:“人靠在树木上。”还有的说:“身体的体字去掉一横。”这位老师鼓励了后面  相似文献   

7.
遭遇尴尬     
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时,在学生汇报课文主要讲了有关闰土的哪几件事时,随即板书,当“拣贝壳”的“拣”字出现在黑板上时,下面同时出现了几个声音:“老师,‘拣’字写错了!”当时我脸一红,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不小的错误。但我并没有因这几个学生给我带来尴尬而生气,也没有将错字简单地一改了之,而是问那几个同学:“能不能告诉老师这个字为什么用错了?”其中一个学生一脸得意的神情,站了起来,显得有些激动,说:“我们原先学过,‘拣’字有‘挑选’的意思,而‘捡’表示把东西捡起来,课文中说在海边‘捡贝壳’,所以应用‘捡’字。”我点头微笑,肯…  相似文献   

8.
审题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领会题意,作起文章来能围绕中心,选材恰当。第一篇作文命题是《大雨中》。这个题目的是根据暑假期间本地区连降大雨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出题后,我就问:“对这个题目要特别注意哪个字?”开始有个学生回答:“要特别注意‘大’字。”我又问“有不同意见吗?”第二个学生回答:“我以为要抓紧‘中’字。”“为什么要抓紧‘中’字呢?”我立刻追问。“这个题目指明要我们写的是下大雨的时候发生的事。不写大雨以前,也不写大雨之后,才符合‘中’字的意思。”学生回答得很好,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于是我又问:“大雨中的事很多,写哪一些才有意义呢?”学生稍加思索后,相继发言了。有的说:“要着重写大雨中干部帮助社员克服困难。”有的说:“要写社员和大雨作斗  相似文献   

9.
雷洁 《甘肃教育》2003,(1):37-38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一次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一句话时,要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饱满”这个词造句。有的学生说“麦粒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扬起,两眼炯炯有神。接着,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饱满。”斯霞老师接着又问:“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一个个挺胸抬头,坐得端端正正。斯霞老师根据词语教学的需要,辅以自然朴素,而又准确的情态,  相似文献   

10.
犤案例犦当学生们读到“油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时,忽然听到有学生说:“老师,这句话里有个别字。”“是吗?”老师循声走去,其他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认为课本上是绝对不会有错字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怎么办?我在下面为这位教师捏了一把汗。)只见授课教师灵机一动,对大家说:“咱们来一场辩论赛怎么样?”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教师说:“认为这个字有错的为正方,认为这个字是对的为反方。请大家分开坐好。”正方发现别字的那位同学自信地说:“油船、画舫都属于船,船在水中运动是划船,我们平时都用立刀旁的…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教材特点,在课堂上创设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西门豹》一文时,西门豹巧用妙计,破除邺这个地方给河伯娶媳妇的陋习,是该课的重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西门豹妙计所在呢?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除了西门豹这个方法外,你还能有什么好的方法来破除给河伯娶媳妇这个陋习呢?问题一提出,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一本正经地把自己摆在县老爷这个位置上,认真地思考起“妙计”来。一会儿时间,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要叫手下人在邺这个地方贴满布告,明令禁止给河伯娶媳妇。违者一律下大牢。”有的说:“我要叫卫士把那些装神弄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披文入情”就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同样可以引导学生“披文入情”,例如教《称象》。在阅读课文第三段时我问,官员们想出了几种称象的办法?同学们都说想出了三种办法。显然是错了。我就追问,想出了哪三种办法?学生重新仔细阅读课文才知道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造一杆大秤;一种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那么,为什么起先都说是想出三种办法呢?是因为他们看到课文里,“有的说……有的说……也有的说”,以前对这种句式的理解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阅读时只停留在形式上而没有深入到具体内容中去,产生了错觉,仔细阅读,弄清了前两个“有的说”讲的同一个办法;“也有的说”才是想出的另一个办法。我继续问:这三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刚出示课题,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吴老师,我想问一下,蜜蜂真的会引路吗?”这一问,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因为我预先设计的是先教学课题中的“蜜”、“蜂”两个生字,再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没想到这小家伙先行一步了。我灵机一动,快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问题,并兴奋地说:“这位同学真会学习,把老师的提问抢去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蜜蜂会引路的,有的说蜜蜂不会引路,各抒己见。我示意大家停下,说:“同学们,今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一场辩论赛,认…  相似文献   

14.
教妹妹识字     
我妹妹今年才四岁,上小班。今天,阿姨要我教妹妹识字。这可怎么办呢?教妹妹我可没经验,我自己还刚上三年级呢,我怎么教她呀?再说了,我妹妹的绰号叫“日本鬼子”,一点都不能定神,就是把她的头揿在书上,她也会思想开小差的。你看,我在教她认识“西瓜”的“瓜”,妹妹却说:“姐姐,我们一起吃糖吧!”我教她字,她却想到我们姐妹俩吃糖去了。我得想想办法。我们的黄老师教我们可有办法了。比如她讲“攀登”的“攀”,说:这个攀字,就是“一只大手抓住两个树枝之间的叉叉”,边说还边画图给我们看,我们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字。我也用这种方法来教妹妹。…  相似文献   

15.
覃廷邕 《师道》2006,(9):36-36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很头疼学生写的字:有的东倒西歪像被台风扫荡过的禾苗;有的左右连体像绞成一团的乱麻;有的张牙舞爪像要咬人的螃蟹……我千思百想:如何让他们改掉坏习惯,认认真真地写出工整的汉字来呢?最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作文讲评课上,我如往常一样从书写讲起。我说:“我们很多同学写不好字,是因为习惯成自然的结果,我们都觉得某个字就是这样写,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不信,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好不好?”“好!”专心听课的同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走神了的同学赶忙问同桌发生了什么事。我接着说:“我们的实践活动就是反写汉字,我们平时…  相似文献   

16.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燕子妈妈笑了》一课,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中,有个孩子说:“把‘借’的单人旁换成金字旁,就成了‘错’,错误的错。”我评价说:“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有的孩子说:“菜园是方的,所以‘园’这个字用大口框围起来。”我又马上评价说:“你也是个有心人,能联系生活实际记生字,小朋友们都佩服你。”这样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中也渗透了对学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一天数学课,我讲完课准备让学生做作业时,打乱了发作业本的常规,把作业本的面朝下,随意发给学生。这时,有的学生在下而小声嘀咕:“这本不是我的。”有的便大声说:“老师,本发错了!”我清了一下嗓子:“同学们别急,今天的数学作业请大家做在拿到的作业本上。”大家便“啊”的一声!“老师今天怎么搞的?”我发现大家有疑问,就接着说:“请你们看看别人作业写的字、做的步骤、排的格式如何?好的就向其学习,不好的请你给其做个样子。总之,在别人的作业本上做一次你最满意、最理想的作业,好不  相似文献   

18.
大笑八声     
1.尊称语文课上,包老师给学生们讲解孔子、孟子的文章时说道:“古代如称对方为‘子’,那是尊称。”一个学生说:“包老师,那您在古代的尊称是……”包老师:“……”2.健忘教授博学多才,只是健忘得厉害。一次,班里来了一个新学生,坐在后排,教授见了问他,你从何处来?回答是云南。第二天,这位学生坐在了前排,教授见了又问他,你从何处来?回答依旧。教授喃喃地道:“又是一个云南来的学生,可是昨天坐在后排的那个学生到哪里去了呢?”3.才错一个字一学生对同桌说:“我爸爸看了我的作文后把我狠狠地揍了一顿,只因为我写错了一个字。”“一个字?”“就…  相似文献   

19.
“小朋友,现在我们上课了……”自从女儿适应了幼儿园的新环境以来,家中就多了个小老师。这不,现在她又给我们俩上起了音乐课。我们也乐意当她这个小老师的学生。“谁会唱《两个小娃娃》?”说着她一本正经地教我们唱起来:“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这个小老师教得挺认真,而我这个做教师的“学生”学得更起劲。因为我发现在我学的过程中能指正她的发音、丰富她的想像,锻炼她的各种能力。一次,女儿吃完晚饭后又来充当“熊老师”的角色给我上起了课。她先用水彩笔画完波浪线后告诉我这是水,然后问:“哪个小朋友会说‘shuǐ’?”我高高地举…  相似文献   

20.
乐翻天     
口吃的监考官某口吃者监考,发现一学生偷看,气急败坏地吼道:“你,你,你,你,你竟敢作弊,给我站起来!”五个学生站了起来。这就是勇气!有一位哲学系的老师在期中考试时只考了一题,题目是“什么是勇气”。就在大家拼了命在想怎么写的时候,有个同学交卷了。他不是一个字没写哦!不过他写的只有五个字——“这就是勇气!”结果,老师给了他满分。谁创造万物某宗教学校的教师在课堂上厉声问学生:“你们说,是谁创造了世间万物?”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屏住呼吸,不敢出大气。教师许久听不到回答,更加火冒三丈地说:“我非要你们说不可!谁?”说着,灯泡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