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好多人都有一句自己喜爱的名言,用它来鞭策自己。而我心中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和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日积月累,这些知识就如粒粒沙子,堆成了小沙丘。当你遇到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问与“学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学问一词,在汉语中有完整的词义。它与知识、见识等是同义词,此时学问是一名词。学问,又可是一个动词,意即学习提问,学习如何发现疑问,学着发问,学着问问题,学着质问。为了区别上述两种不同含义,暂且将后一种含义下的学问加上引号:“学问”。学问与“学问”之间有很奇妙的关系,由于这种关系,使得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与“学问”的关系,理解用学问一词表达知识的合理性、深刻性。我们对学问与“学问”之间的密切关系作如下的分析。一“学问”会使人更有学问知识本就产生于问题。例如,水为什么会沸腾?水又为什么能结冰?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难点孙中山的答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二、难点分析孙中山的答话是本课的重点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学问是向人请教来的;二是要求得真正的学问,就必须有不怕挨打的精神。现在的学生对旧社会的私塾先生用体罚手段强迫学生死读书的情况知之甚少。因而理解这个重点句有一定的困难。三、难点突破1.结合课文,介绍有关知识。一让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业绩,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中国的封建帝制。二是让学生了解“私塾”是什么?“成尺”是什么样子,做什…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怀疑与学问》中告诉我们要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顾先生先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的名言提出了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接下来的3、4两段论述怎样对待传说;第5段论述怎样对待书本和学问: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育人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曾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一般人对此理解为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着眼于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其实,广义地理解这句话,教师“教”的内容不单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的学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都是做人的学问,中国传统文化将其视为高于单纯的书本学问。因此,最好的“教”是将知识传授和教学生学会做人融会贯通,使学生在求知和做人两方面都最后达到不用”教“的程度,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操守和思想…  相似文献   

6.
翻开《辞海》及各种版本的《名人名言录》,都把“知识就是力量”归属于培根名下。就连学校的教室里、图书馆的墙壁上,也在这句名言的下面写上了“培根”两个字。其实,“知识就是力量”是咱土生土长的国产货。 先看看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沉思录》中是怎么说的:“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相结合为一。”“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而且几乎是一样的。”培根的这些话被后人浓缩成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相似文献   

7.
一、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装潢吹虚运筹全局B.驰惰羡慕明辨是非C.梗概敏捷高谈阔论D.寂寞揣摩搏学多闻二、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轻鄙挑剔炫耀蒸馏A.bǐtīxuánlíuB.bìtìxuànlíuC.bǐtīxuànliúD.bìtìxuánliú三、词语解释运筹全局:自欺欺人:四、指出下列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①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②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惟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五、“如果一个人不愿做笔记,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这是一句给我们诸多启迪的话,请结合你…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与自然科学技术李桂元一、注重自身的科学素养毛泽东是科学技术知识的不倦追求者。早在青年时代,他就认识到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1921年,他与新民学会会友谈论个人计划时说:“觉得普通知识要紧,现在号称有专门学问的人,他的学问,还不止算得普通或还不及...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人文传统及其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的本义是作为实现人(性)理想的学问,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人科学”,它所体现的是一种无功利的自由探求人生学问的精神:科学不是实用的知识学习和追求,而是摆脱实际的需要,超越功利地“为知识自身而求取知识”的自由探求和思考。因此,真正的科学精神,应是为实现人理想的自由探索精神,它包括精密的思想习惯或态度、历史的思想习惯或态度和批判的思想习惯或态度?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在中国起源很早,为人所熟知。中国有句俗话,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实际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地理学的起源都十分久远。几乎可以说,自进入文明时期之后,人类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开始不断积累关于地理环境的知识。但是,地理学也容易给人造成误解,以为就是一般地理知识的堆砌,是一门浅薄的学问。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一)①学问学问,要有所学,必先有问,必先有疑。疑是发现问题,问是提问题,疑问解决了,就获得了学问。②古今许多大学问家,都是学中有疑,善于发问的人。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学者,名叫戴震。他幼年读书时,就曾接二连三地向老师提出疑问。由于他读书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后成了一个著名的思想家。③在人们求知的道路上,怀疑犹如一粒学问的种子,没有它就决不会开出知识的花,结出智慧的果。没有对“物种不变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有无学问,似乎不是个问题,哪有教师没有学问的?没学问的也能吃教师饭?若这样考虑问题,本文就没啥可说的了。本文标题并未论及现在的数学教师有无学问,这类能惹人上火的问题我不沾,我也不会定义“学问”二字,原因有二,一是没那水平;二是没那必要。你就当没有前提的闲句(比闲话用的字少,故称“闲句”)一样看,又不是命题,无所谓真假。因没有定义“学问”一词,故什么是有学问的教师就不好说了。通常,对于某人是否有学问,大部分人是通过点头或不点头来表达看法的,只表意而不言明。  相似文献   

13.
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人把知识叫学问,认为学从疑得、知从问出.所谓问题就是指以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释、理解和说明的现象.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时下,在美国哈佛大学师生中亦流传着这样的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然而在现实中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学生应该爱问、多问、常问。不应该不提问题。问号的形状像把小钥匙,靠它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把一个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就懂了一个道理。拉直的问号越多,获得的知识就地越多。想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总要先能把问题提出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问题。这就可以不断地长知识。不懂就问.才会有长进。学问,学问,就是要又学又问,勤学好问.学离不开问。要想把别人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应该多问。好问,可以变成知识富翁:不好问。可要落为知识的赤贫者。爱问看起来好像不懂的地方很多,其实是有学问的人:不提问题看起来好像没什么不懂的,其实是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15.
学问一词通常指有系统的知识.据载,此意源于<世说新语·文学>:"褚季野语孙安国云:北人学问渊综广博.孙答曰:南人学问清通简要."我国素有重学问的传统,上至孔子讲学民间,有教无类,传播学问,下至当代提倡科教兴国,有学问与无学问,成为做人处世的一个标准.西哲培根认为"学问入于性格",即有系统的知识可以造就人,具体说就是:"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相似文献   

16.
一、游戏目标:通过轻松愉快的扩、缩句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和巩固扩句和缩句的知识,提高遣词造句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游戏方法:游戏适合3人参加,人多可以分组进行。游戏时,3人轮流充当“出题人”、“扩句人”和“缩句人”。一轮3次结束。  相似文献   

17.
本文的作者顾颉刚是一位历史学家,他所写的《怀疑与学问》也必然地提及了一些历史知识。我们不得不承认,本文论点显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是议论文中典范。其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更是安排得恰到好处。本文历史知识的运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用历史知识引出论点本文的论点出现在开头,他引用了两句名言。读者看到这两句话时,一定会去想,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作者为  相似文献   

18.
曹剑波 《中国德育》2014,(10):39-43
正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哲学与人生的话题,我们将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探讨如何认识自己,以及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这些问题。为什么要从哲学思维的角度来探讨人生呢?这是因为哲学思维是一种可以把握人生智慧的思维。哈佛大学流行一句名言:"一个成功者和一个失败者,不在于他的知识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这句名言是哈佛大学第26任校长陆登庭说的,它明确地表明了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哲学是一门爱智的学问,是指导人  相似文献   

19.
冯春芳 《现代语文》2010,(7):122-123
在高中选修的《论语选读》中,有孔子的一句“君子不器”,意思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应该仅仅只是可供使用的器具。知识,教会你做事;文化。则教会你做人。看来,孔子希望他的学生能将学习视为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甚至是生命目的,而不只是谋生的手段。从现代社会及将来发展趋势看,谋得一个职业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指尖上的书香,最能长久而深刻地影响人的心灵。然而在浮躁心态主导下,知识和学问被功利和实惠严重边缘化,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少阅读的时代。据统计,我国每年每人读书仅4.5本,一年中连一本书都不读的人超过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