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读句、读段、读篇的过程中,都要有一定的间歇,这个间歇就叫停顿。恰当地运用停顿,读的人可以从容不迫地把句子或段篇的意思表达清楚、正确;听的人可以边听边想,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段篇的意思。这样朗读会收到表情达意的效果。怎么掌握好朗读中的停顿呢?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掌握好三种停顿:句中停顿、句间停顿、段间停顿。句中停顿,要按句子的基本结构,也就是把句子中表示谁或什么的,做什么或怎么样的词、词组间适当停顿开。最初指导学生朗读时,让学生把词语或词组之间划上停顿符号“/”,朗读时指导学生在停顿符号处音断气不断,读得语气自然、连贯。句间停顿,每个句子后面的标点符号就是朗读时的停顿符  相似文献   

2.
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的成分,也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它的作用就是表达各种不同的语气,如:提顿、祈使、疑问、感叹等。从语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来看,可分为句首、句中、句尾三类。《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作品之一,语气词的使用也特别丰富,在句子中的位置也特别灵活,表达效果更是及其多样。并且其中大量运用的是句尾和句中语气词,句首语气词也有涉及,但数量比较少。通过对《论语》语气词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作为比较诚实可信的语录体著作,《论语》不仅仅反映出文本本身语气词所使用的特色,也体现出先秦语气词使用的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3.
<诗经>语气词兼有足句、押韵、咏叹和表示句子各种语气等多种功能.辨析<诗经>语气词这种种不同功能,为了解西周、春秋时期句子的语气和语气词的特点提供了较真实可信的原始口语材料.作者对<诗经>语气词动能的研究共写成三篇论文,此为第一篇,论述<诗经>语气词的足句兼表停顿、感叹语气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可以用各种语气词表示不同的语气,其中“啊”是最常见的语气词之一。语气词“啊”的读音是轻声“a”,它可以用在句中停顿处或句子的末尾,并且总是附着在其他音节之后,永不独立(独立使用时是叹词)。因受前一音节末尾音素影响,“啊”会发生变读,反映到书面上,就要用不同的字形来表示。  相似文献   

5.
周锄莉 《语文知识》2013,(3):41-42,56
为了更强烈地突出句子后的成分,湘语新邵话的副词"是"、"就"与其前的成分或结构重组,并且其后伴有停顿和语音延长,从而逐渐形成表示强调和感叹的句中语气词"是"和"就"。湘语中这类语气词并未发展出真正的句末语气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单句中语气词能出现在以下句法位置上:主语和谓语之间、状语之后、述语和宾语之间、述语内部、述语和补语之间、双宾语之间、双重定语之间、名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动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形容词性并列成分之后、句子特殊成分之后。句中语气词的使用受语体因素的制约、结构的制约、音节的制约、口气的制约。句中语气词并没有表达语气的功能,只有预示停顿和表达口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寻甸方言日常口语中,"么"常用作连词、语气和叹词。连词在于提出疑问,做出总结,表承接、选择、转折的意义。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申述和疑问的语气;句中语气词则用于句中停顿处表强调,目的在于提出话题,引起注意;叹词"么"常置于句前,表惊讶、感叹的意味。从语用上看,连词"么"可以充当话语标记,语气词"么"则具有标记话题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语气词是附着在词语、句子末了,表示语气的虚词,常用在句尾或句中停顿处表示种种语气。其中,"了"在现代汉语,尤其是人们的口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三个平面"语法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基于"三个平面"语法理论,探究现代汉语语气词"了"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平面的不同意义,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交际中有效地传达信息。  相似文献   

10.
第十六讲 二十三、答李翊书 1.道德之归也有日矣之:构成主谓词组作主语。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相似文献   

11.
正语气词指的是表示语气的虚词,一般都用在句尾或句中的停顿处,用来表示某种语气。在口语和书面语中,语气词都是不可或缺的词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语言文字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和信息载体。正确使用语气词也是语言建构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语气词,掌握语气词,运用语气词,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2.
读清句读(dou)、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内部各种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划分的语气停顿。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切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眼动向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起落,往前…  相似文献   

13.
陕西洋县方言中有一个使用非常普遍的语气助词 "ga[ka]", 与ha[ha]、xia[cia]并存使用,它是中古音的保存;ga[ka]作为语气词,主要表达祈使语气,还可以用在表陈述、疑问、感叹、虚拟等语气的句子中,以强化语气,还可以表示停顿.  相似文献   

14.
语气词"啊"、"呀"、"吧"、"嘛"和"呢"5个语气词各有不同的语义。"啊"带有感叹的意味,"呀"表示惊讶,"吧"表示试探,"嘛"表示显然,"呢"表示对比。除了句尾,这些语气词也可以用于句中话题后,表示停顿和强调等意思,也有不同的意义。这些语气词用于句末和句中都具有语篇衔接的语用功能,但是由于语义不同,衔接的方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常常会涉及文言句子诵读节奏方面的考查。如何正确地停顿?有以下规律可循。一、发语词、总结词和关联词的后面一般需要停顿。例如:故/君子有不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分析]文言文中将语助词、总结词和关联词这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诵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二、主谓之间一般需要停顿。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分析]主语与谓语分别表示句子相对独立的“意义单位”,应停顿加以体现。三、动宾短语、…  相似文献   

16.
学习文言文,要处理好句中词组间的组合关系,通过相应的停歇体现出内部层次,使句子的结构、意义与语气协调、和谐、统一,防止读破句而造成歧义。不要以今度古,把句中包含的古分今合词误读成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准确切分短语,处理好词语的归属;分析句子结构,体现出重要的结构关系;处理好句未语气词的停顿。  相似文献   

17.
由于在句中的分布不同,语气词表现出来的语气也不同,本文就《论语》语气词的句法类型进行考察,从语气词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可分为三类: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尾语气词。  相似文献   

18.
1、抓住主、谓、宾进行断句.这种方式适用于句式比较规范的情况. 2、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备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起落,进行断句.这种方法适合于省略主语、宾语或主语不断更换的情况. 3、利用句末虚词断句.句末虚词都在句末,借助它们,可以点断一些句子. 注意:有些句末语气助词亦可用在句中,表句中停顿或舒缓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表示句子没有完全结束的语调,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个较短的停顿,书面上用句中标点(逗号、分号等)表示。  相似文献   

20.
广义分裂句最重要的特点是句子里的焦点部分和非焦点部分被明显地分割开。汉语里带有句中语气词的句子就是一种广义分裂句,其焦点是信息焦点,可以分为谓语焦点和整句焦点两种。句中语气词的作用是导出焦点。语气词前面的成分分为预设和外围成分两类。文章最后还对广义分裂句进行一定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