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艾伦·金斯堡的名字常常是和"垮掉的一代"、"后现代"等字眼联系在一起的。从文学史角度看,关于金斯堡与浪漫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之间的联系的提法甚多,针对金斯堡和现代主义的联系却少有人关注。倘若不把后现代主义看作"后期的现代主义",金斯堡看似颇具后现代性的诗歌艺术实质上体现了现代主义的认识论。金斯堡与现代主义的联系不仅表现在他与意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关联上,还表现在现代主义的失望但不绝望的探索精神上。  相似文献   

2.
美国诗人爱默生与金斯堡在迥然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诗歌创作,但是爱默生的诗歌和诗学理论无疑对金斯堡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爱默生关于诗人作为"代表性人物"的观点使金斯堡认识到了作家的责任与使命,这两位作家作品的相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诗人对社会主流文化的挑战,诗歌的民族性及其唤起民众觉醒的功用,"催生韵律"的个性化表达,与神秘主义的共通性:直觉性感悟与追求超越。金斯堡在后现代语境中对传统诗人爱默生的回应是对后现代时期主流话语和文化的对抗。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是一位"全能式"的文化巨人,而金斯堡被誉为"垮掉的一代"之父,诗歌创作是二人文学活动的起点,甚至是贯穿整个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郭沫若与金斯堡诗歌创作背景及创作理念等内容的基础上,着重探究了二者在诗歌创作题材方面的取舍差异,旨在抛砖引玉,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4.
高金和 《英语辅导》2014,(3):209-210
艾伦·金斯堡是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垮掉派著名诗人。《卡迪什》是金斯堡为悼念他母亲而写的一首挽歌,是他的又一首代表作。本文从内容简介、特点分析、作品主题三个方面加以探讨,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卡迪什》一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七蹭蹭 《成长》2006,(3):10-12
上世纪60年代,美国以金斯堡、克鲁亚克、鲍罗等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树起“the Beat Generation”的标杆,以仇世文学的恕号奏响反政府反主流文化的号角,[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1955年秋日某夜,一帮被称为“垮掉文人”的美国反学院派诗人在加州圣弗兰两斯科第六画室举办了一次诗歌朗诵会,时年三十的艾伦·金斯堡以他如波涛涌动、急风暴雨般的声音形成的强劲语流“倾泻”了他的诗作《嚎叫》。朗诵会现场的爆炸性反应与会后的巨大冲击波使此一时刻有了“垮掉的一代诞生之夜”一说。  相似文献   

7.
在路上     
在美国战后一片追求物质和金钱的社会气氛里,凯鲁亚克们试图寻找新的信仰、真正自由的美国梦,也寻找一种新文体新幻象,像金斯堡所说:“我们正尝试以绝对真诚和全然无隐的写法来表达心中的想法”,打开《在路上》,即兴自发式的写作技巧、思绪的自然流动.  相似文献   

8.
<正> 塞林格是美国五十年代初期崛起的一位极其重要的作家。他上承二、三十年代海明威等人“迷惘的一代”,下启五、六十年代金斯堡等人“垮掉的一代”,在美国文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一九五一年,他出版了《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下简称《守望者》),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轰动.一些大中学生纷纷模仿主人公霍尔顿的言谈举止,倒戴着鸭舌猎人帽,掀起了一场“霍尔顿热”。于是,惊世骇俗的官谈举止,红色的猎人帽,便成为美国社会奇特的街道景观。作者也因此而一举成名.沃伦·弗伦奇在《五十年代》中这样描述过: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超现实主义”(或“深意象”)运动的创导者是罗伯特·布莱(Robert Bly,1926——)。面对50年代的诗歌危机,布莱没有象金斯堡那样去追随布莱克和惠特曼的浪漫主义,也没有象黑山派诗人那样去追随威廉斯和庞德的美国现代主义,他选择的是当时被普遍忽视的超现实主义。布莱毕业于哈佛大学,1956年他获得富布赖特研究奖金去祖居地挪威时,发现了聂鲁达、巴列霍、希梅内斯、特拉克尔等人的作品。回到美国后,他在家乡明尼苏达州的麦迪逊办了一个叫《50年代》(后来叫《60年代》、《70年代》)的杂志传播超现实主义,还办了一个同名的译文出版社,出版了许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问题是近二十年来心理学中最富于争论性的问题之一。美国心理学家R·W里伯(R·W·Rieber)和G·沃依特(G·Voyat)曾提出七个有关的问题同心理语言学领域中最有影响的五位代表人物N·乔姆斯基、C·奥斯古德,J·皮亚杰、U·奈瑟和M·金斯堡进行了对话,并将谈话记录编为一书,题为:《关于语言与思维心理学的对话》,使读者对这一领域内各种不同的观点有一清楚的理解。现仅将皮亚杰关于语言与思维心理学的观点摘译出,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穆旦1957年的诗歌创作,一方面表现了对新生活的热情向往,歌颂了新时代,另一方面又对个人的真实性及其在新时代中的位置作了深入的思考。后使得他的个人立场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现了疏离,从而遭到了压抑与放逐。穆旦的命运,实际上是一代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普契尼一生中创作的12部歌剧都堪称是经典之作。在创作过程中,他不仅吸取其他作曲家的精华,而且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作才能,使得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流畅,情感表达细腻悠长,音乐风格独树一帜,自成一体。普契尼的歌剧因其新颖的创作手法,至今仍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的歌剧舞台上。  相似文献   

13.
《阳光下的人们》是巴勒斯坦抵抗文学的领军人物——格桑·卡纳法尼代表作,他在作品中借鉴了西方意识流的表现手段,并结合了东方的审美习惯,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本文回顾格桑·卡纳法尼一生的文学探索之路,以纪念其逝世36周年。  相似文献   

14.
焦亮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以会党首领的身份参加太平军 ,在太平天国早期运动中有过突出贡献。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太平天国的宗教理论、政策措施的某些局限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并竭力批判之 ,力图改造之 ,但因其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 ,焦亮终未能施展抱负 ,最后在永安被俘 ,英勇就义。  相似文献   

15.
江凌 《培训与研究》2009,26(6):7-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余秋雨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处立定,以其深邃的思想、冷峻的理性、充沛的人文意识、生花的妙笔绘出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一批"秋雨体"文化散文。秋雨文化散文旺盛的生命力在于:深邃的思想、持久的生命力;忧切的文化良知、独特的文化人格;鲜活、质感的语言;融散文、小说、戏剧手法于一炉,在大文化散文创作中注入曲折动人的小说手法和立体的戏剧剧场效果;在人文山水中行走,从象牙塔里的"互为观众"到行为文化散文;从故事到感悟,从具象到抽象,从微观细节到宏大抒情、议论等等。  相似文献   

16.
在夏丏尊为数不多的散文中,“对话体”散文占据了一定比例,并成为他区别于其他散文作家的特色。“对话体”现象体现了夏丏尊散文写作的“客观性”倾向。这种倾向既体现在它的散文作品中,也在他的文学批评中有所阐述。而这种“客观性”则从根本上来源于他的教师身份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在夏丐尊为数不多的散文中,“对话体”散文占据了一定比例,并成为他区别于其他散文作家的特色。“对话体”,现象体现了夏丐尊散文写作的“客观性”倾向。这种倾向既体现在它的散文作品中,也在他的文学批评中有所阐述。而这种“客观性”则从根本上来源于他的教师身份和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巴金早年诗歌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关注丧家的小孩,抒发对压迫者的愤恨与反抗,探寻理想与光明,具有直面现实、人生、世界的眼光与胸怀,这与巴金的其他作品形成"互文"关系。巴金早年诗歌以明心见性的方式,非常直观地展示出巴金的人生追求与情感基调,这为理解他的其他作品与他的性格气质提供了富有意义的注脚。需要更多地关注巴金早年诗歌的意义与价值,以完整呈现一个丰富、伟大、悲悯的巴金。  相似文献   

19.
教师通过对教授领域的学术研究或学术研究动态的把握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以《中国文学史》课程为例,从"教"与"学"两个角度以例证说明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政治与文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 ,既能相互交融 ,又存在矛盾。瞿秋白在 2 0世纪 30年代参与左联文学活动时期 ,处于政治家与文学家两种身份的自我认同之间。他在这个时期对新文学的贡献和认识上的偏误 ,值得今人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