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四新数码摄影器材交易中心位于“中华商住第一街——长寿路”中心商业地段,距著名商业街——南京路;上海副商业中心——曹家渡商业圈仅1-2公里,商业氛围浓厚、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  相似文献   

2.
利基——利益的基础、利润的来源。 展店——开店、新开店。 商圈——商业圈、商业范围、商业地区。 构面——构成面、有关方面。  相似文献   

3.
时至今日,《良友》已经作为一种都市文化符号载入中国的出版史。它记录时尚,记录生活,记录那个年代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民国时期中国都市文化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杂志这一媒介形式产生于城市,具有构造和凝聚城市共同体的天然功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商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是当时中国新闻业的中心,诞生了为数不少的出版物,《良友》是其中反映都市时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1926年《良友》画报由文化商人伍联德创刊于上海,1945年停刊。在  相似文献   

4.
马薇薇 《东南传播》2013,(5):112-115
晚清上海开埠后逐渐发展成近代都市,商业的繁荣培养了市民消闲娱乐的兴趣。身处其中的《申报》在"及时行乐"的观念指导下,展示了晚清上海娱乐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符合近代都市的经济内涵和市场生存法则,又有着浓厚的道德意识形态的乡土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5.
都市文化既是都市的内涵之凝聚,又是其特色的表征,是都市个性的体现。上海都市所呈现的浓厚的商业性、兼容性和多元性及蔑视权威、务实进取的个性文化,使上海有别于其他都市。上海出版业在都市化的进程中体现着、同时影响着这种文化。本文着重从近代上海出版业的这一特定侧面,对都市的商业性文化进行探讨。一.商业发展的需要呼唤出版业从其导源上看,不少出版机构直接导源于商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后,上海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和商业逐渐繁荣起来,但租界与华界的分割,造成治安管理上的不便,导致娼妓业迅速发展起来.1917年,英国社会学家甘博耳对世界八大都市的公娼人数和城市总人口的比率作了调查,上海为1:137,妓女比例之高,居世界八大都市之首.  相似文献   

7.
张顒 《今传媒》2013,(2):42-44
本文通过透析田子坊中的构成元素、形成特性,看田子坊在上海都市文化消费中所构成的独特消费环境与文化优势。田子坊作为上海都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传播窗口,其本身成为一种城市传播的媒介,聚合上海都市文化因子,打通都市文化与都市人的文化沟通路径,多角度、多层次的塑造了上海都市文化的消费路径与文化感观,成为了上海都市的一种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8.
孙鸥 《新闻记者》2008,(11):58-60
作为中国两个最大的都市,北京、上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上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大众文化为大众提供了根据自身爱好与兴趣选择的主动权,这个重要特性让大众文化如燎原之火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传统文化、精英文化一起构成当代中国基本文化格局.引导大众文化更好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服务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明 《浙江档案》2004,(3):25-25
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20世纪初就已开始实施都市农业.近几年来,上海、珠海、深圳等地也相继实施都市农业.所谓都市农业是指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发展战略的农业,其功能、结构布局纳入大城市发展规划,与城市现代化同步发展,城乡融为一体,是符合城市性质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农业.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农业由单一功能扩大到生态、文化、社会化功能.目前,富阳市的都市农业已基本形成"四线三区一中心"的产业格局,与此同时,都市农业档案也应运而生.都市农业档案是都市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原始记录,也是农业农村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汽车行业日渐繁荣,汽车专刊已经成为了都市类报纸继房地产专刊之后的第二大专刊。在武汉地区,已有汽车媒体逾百家,其中主流大众平面媒体均毫无例外地设有汽车专刊。《楚天都市报》都市车风创办于2004年,它自诞生以来,通过信息整合、活动策划以及一系列经营策略的运作,从诸多平面媒体的汽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