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兄弟学校一教师在课堂上扇了学生一耳光,家长以老师体罚学生为由到学校大吵大闹.同行们在议论该事时,一中年教师向青年教师们传授“经验”:现在的学生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骂不得、打不得,当教师的要“想得开”.他上课要睡觉,你就帮他盖被子;他要爬桌子,你就帮他搬凳子……总之,他要干啥,你就让他干啥,顺着他,别跟他对着干.那些年轻教师听后如获至宝,纷纷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2.
朋友来访,愁容满面,询问原由,原来是因为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班主任对孩子动辄冷嘲热讽,只要孩子作业出点错,教师就说了:你爹不是大教授吗?大教授的智商咋没有遗传给你呀!昨天孩子上学去晚了,老师对全班同学说:××损害了班集体荣誉,怎么办?同学大喊:罚她站着听课!……孩子回到家放声大哭,死活要转班或转学。我想去找学校领导反映、可是她既没打孩子,也没骂孩子,你反映什么呢?”听了朋友的叙述,我的心里沉甸甸的。的确,这位班主任并没有体罚或者侮辱学生,但是,她的讽刺挖苦和有意孤立学生的做法对其心灵的伤害,在…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不准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然而,有的教师或受“棒打出孝子,棍打出才子”的封建教育方法影响,或“恨铁不成钢”又缺乏教育方法、教育艺术,而无视国法,任意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带来不可低估的危害。一、影响学校声誉,损害教师形象有极少数教师处理问题欠冷静,对学生动辄火冒三丈,大声训斥,甚至推、揉、踢、打。这些做法造成恶劣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4.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了共识。然而,有的教师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不打学生,不罚学生,批评学生有什么错?我严格要求学生,说他骂他是为他好,这也不  相似文献   

5.
现在,在不少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育仍然使用体罚。有的教师,即使在学校里从不打学生,而对自己的子女则仍旧使用体罚。这些家长的共同苦衷是教子无良法,只得求助于体罚。教育孩子是科学,是艺术。要真正掌握和运用它确是不容易的。在六十年前,陈鹤琴先生就说过“用体罚以指导小孩子易,不用体罚而用别的良法以指导  相似文献   

6.
一说起学校教育中的暴力,我们就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打手心、扯耳朵、揍屁股、刮脸皮、抄课文、罚站。其实在教育中还存在着另一种“体罚”,这就是“心灵施暴”。“心灵施暴”一词比起“体罚”来,人们可能陌生得多,不过对“心灵施暴”的现象却不陌生。在校园里,我们会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某位老师对某个学生说: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有什么两样;以后上课时手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了我们班的后腿,真丢人。有的老师在评价某个学生的时候会…  相似文献   

7.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一个使用得最多而且也被议论得最多的方法,恐怕要数“打”的方法。1984年,英国“全国教师协会”在斯科尔保罗通过取消体罚儿童的制度时,有部分教师却在会议上声称:“鞭打的威胁是唯一制止学生捣乱的基础。”教师派克尔则说:“凡是与马、猫和小孩相处过的人都知道,及时的鞭打是大有益处的。”杜克斯在《学校卫生》一书中甚至把臀部叫做“生来就是挨打的地方”。关于“打”的效果,我国民间素有“棒打出孝子,惯养忤逆儿”,“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成祸害”的说法。即使是皇太子挨了老师的打,皇帝爷也不可横加干涉,更何况平民百姓呢?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手段的进步,“打”的方法日益遭到人们的非议。许多教育专家认为,“打”的效果只是暂时的、表面  相似文献   

8.
一天,一个学生向我告教师的状:“因为有点私事,今天我没上课间操,也没请假,班主任老师非得要罚我在操场上跑两圈。我对老师说,这是体罚。老师说,不跑步就别上课。校长,老师体罚学生对吗?不让学生上课对吗?”我回答道:“老师体罚学生不对,不让学生上课也不对。你违纪在先,虽然老师纠正违纪行为的方式不对,但动机是出于维护学校的纪律,也是对你的健康负责,不是和你故意过不去。你没有接受教师的批评,反而指责教师体罚,这就把事情闹僵了。要想解决问题,双方都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出操却不请假对吗?如果有错误就应该向老师承认,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勇敢者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城里孩子最聪明,小小年龄就知道1+1=2。妈妈经常教导孩子说:“不要害怕别人,别人打你你就不敢打他?他打你一下,你应该打他两下;他骂你一句,你应该骂他两句;他吃一个苹果,你应该吃一个拿一个,总之要比别人多一个才对,这就是2。”俺农村孩子比较笨,爷奶父母教导也似乎无方。邻居家老根的小孙子今年四岁,到村上学校教室窗户外听老师给学生上课,回到家里问老根:“爷爷,老师说1+1=2,你们小时候1+1等于几啊?”老根很认真地告诉孙子:“我们小时候1+1就等于2。做人也要这样: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谁打你一下…  相似文献   

10.
本刊启事     
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是教育工作者的大忌,这一点在教育界已达成了共识。然而,有的教师却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我不打学生,不罚学生,批评学生有什么错?我严格要求学生,说他骂他是为他好,这也不行吗?当然,批评是必要的,但伤害学生自尊的批评不仅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会把学生推向反面。这里所说的“心罚”就是指教师伤害学生自尊的批评。  相似文献   

11.
日前,在幼儿园遇到这么一件事:一个小女孩独自在做游戏、忽然,她抱起板凳上的小娃娃,嘴里学着大人骂小孩的语言,右手拿着小竹鞭在抽打着小娃娃。我问她:“你为何打小娃娃呢?”她说:“她打破了杯子就要狠狠地打,这样才能记住。”我又问她:“你过去打破杯子,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打你?”她说:“他们就是这样打我、骂我的。”听了孩子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这样粗暴的“教育”所引起的不良效果是不能等闲视之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往“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正在公众的谴责声中渐渐收敛的时候,然而,在一些学校,老师采用挖苦、讽刺、揭短等等话语使学生出丑的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走在这些校园里,耳边不时会飘进一些让人难以承受的话语:“白吃了十几年饭”“你父母给你吃什么长大的。”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学生违反了课堂纪律,老师暴跳如雷地将他扯出教室,大声呵斥道:“去找你家长来!家长不来,休想进教室!”这个学生急忙哀求:“老师,你打我骂我都可以,千万不要找家长,我保证再也不犯了”。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找家长”真有魔力!据这位老帅说,对调皮的学生光靠说理根本不行,你说一句,他顶两句,教师既不能打又不能骂,只好“找家长”。因为家长听说孩子惹  相似文献   

14.
近来常听老师们在一起议论:教师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那些问题学生,教师似乎变得束手无策,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是体罚,众所周知,对问题学生一味采取体罚的方式进行教育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导致学生的逆反,甚至是强烈的对抗,而且教师也无权对学生进行体罚。但现在连批评也不太敢了,因为批评重了,说不定哪个学生想不通而走极端,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为了少惹麻  相似文献   

15.
(9)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9岁男孩刘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该生自然课教师甘某说该班学生在上次测验中没有考好,大骂学生“笨得跟猪一样”,并且走到刘帅面前,一边说“教你  相似文献   

16.
教师打骂学生通常被认定为师德问题,例行的解决办法是警告、扣奖金直至开除,然后以此为鉴,对其他教师进行师德教育。然而,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事件近年来仍屡见于报端,并且见诸报端的只不过是“冰山的一角”。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常用的师德教育的“药方”对症吗?   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学校总跟学生发火的教师在家里也经常发火,爱跟学生动手的教师也爱跟爱人及子女动手。   将家里家外的表现联系在一起,我们不能不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师德问题,而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方…  相似文献   

17.
教育惩罚:教师的职责和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学生在课堂上公然违反课堂纪律时,当学生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教师该如何处理?在当前教育中,有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滥用惩罚,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一种是不敢使用惩罚,不作为。一般来说,发生教师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是有地域性的,在农村以及边远地区学校的案发率普遍要高于城市学校。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素质偏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有更多的压力和渴望,体罚或变相体罚就容易出现。而在城市中,更多的教师是“谈惩色变”。“赏识教育”、“愉快教育”的倡导,新闻媒体对某些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不当事件的报道,学校对教师的告诫:“安…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有媒体报道校园里有了教师忌语,具体地写明了几十句或是上百句不准教师对学生讲的话,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有病呀是不是?”“我看你是不可救药了!”“我要是你我早就不活了!”等等。这使我联想到有人指着我的鼻子没完没了地对我说:“我以后再也不骂你是混帐东西了,再也不骂你是乌龟王八了。”我想起过去偶尔也曾受过一些窝囊气,  相似文献   

19.
尚巾 《家教指南》2004,(12):38-39
一些家长让孩子“以暴制暴”《家庭导报》报道,记者不久前偶然听到两个七八岁男孩的对话,觉得很惊奇。一个孩子说:“现在学校没人敢欺负我了,谁打我一拳,我就打他两拳。”另一个孩子则说:“要想让别人怕你,自己就要长得壮一些。”让记者更吃惊的是,孩子的这些“以暴制暴”想法竟然是他们家长灌输的。记者随即采访了一些家长,发现教孩子“以暴制暴”的还真不少。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这种意识,平时会故意打孩子一下,如果孩子不还手,就教育他说:“不管是谁打你,一定要还手”!一位家长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强者,以免在学校被人欺负…  相似文献   

20.
漠漠问老师:“大人骂人应该打哪儿?”漠漠:老师,昨天我爸爸妈妈夜里打架,可凶了,把我吵醒了。爸爸骂我妈妈,好难听,还打我妈妈。我急了,跟他讲理说:“爸爸,你骂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