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它们同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但彼此间又有严格的区别。1.地位不同。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2.保障的对象不同。社会保险是为工薪劳动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业以及遭受职业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物质救助。社会救济是对生活在社会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社会贫困成员或遭受意外灾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社会福利包括以全体…  相似文献   

2.
社会救济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的一项政策手段。在中世纪西欧几乎无社会保障可言的情况下,行会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济贫和济困措施,如对没有工作能力的贫困者提供帮助,保障贫困会员的最低生活水平等来帮助需要救济的行会成员,收到了积极良好的社会效果。探究行会的社会救济职能,对于中国构建现代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能提供些许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安徽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安徽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是交织在一起的,其社会救济包含了社会保障.当时的社会救济包括贫穷救济、职业救济,灾害灾难救济等,而公立社会救济占主导地位,民问救济团体很多并发辉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共产党领导的苏区、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区的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障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社会权概念提出至今,由于理论上的困扰及实际保障中的局限,一直影响着该项权利的真正实现。针对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公民社会权的救济模式——积极救济模式(社会保障制度及实践)和消极救济模式(宪法解释、社会立法、司法裁决)何以可为及何以可行的分析,从法学与社会学融合的视角提出,在我国,把积极救济模式与消极救济模式结合起来对公民社会权予以保障,不仅有益于社会权理论的充实完善和公民社会权的真正实现,而且有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以及社会权法治化进程的推进。  相似文献   

5.
社会保障是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业及遇到其他事故面临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通常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等内容,它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福利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由于建立时间晚,又受计划经济体系的影响,已明显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保障覆盖面小,实施范围窄,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低目前,城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保障项目仅有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农村自按199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农村养老保…  相似文献   

6.
试论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集中于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并形成了突出优抚、强调“政府、社会与群众”多主体保障和寓社会保障于战时社会经济政策之中的特点。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战时抗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社会保障政策主要集中于优抚、救济和福利方面,并形成了突出优抚、强调"政府、社会与群众"多主体保障和寓社会保障于战时社会经济政策之中的特点.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的社会保障政策是战时抗战政策的组成部分,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和改善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维护抗日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咸同年间,山东特别是鲁西南地区大范围修筑圩寨,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圩寨时期。这一时期,社会保障主要是对群众生命的保护和日常生活的救济。地方绅士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他们首先修筑圩寨、主办团练来保家护命,进行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特别是在社会心理保障方面,地方绅士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清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障主要是蠲免赈济、恩恤、优抚和各种荣誉性质的精神奖励。清政府和地方绅士一同努力,进一步维护和强化了摇摇欲坠的名教体系。  相似文献   

9.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社会保障成为社会行政的重要方面。南京市作为首都,许多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市政府逐步建立并完善城市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形成了从低级保障层次的社会救济到体现社会保障现代性的社会保险,再到较高层次的社会福利的保障网络体系。南京市社会保障事业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有序,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城市发展的近代化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0.
合法、正当的救助程序是公民的社会救助权利得到保障和获得救济的基础,也可以有效防止政府救助资源配置异化,属于社会保障法顶层设计的范畴。我国现有的社会救助程序法治化明显不足,轻程序现象突出,不利于社会救助的全面法治化和公民权利的保障。应该从立法上完善社会救助程序的顶层设计,明确社会救助程序及其约束力,确保公民的参与监督,并建立汇集民间调解、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三个层次的立体化救济程序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按照宪法规定享有的可以要求国家积极保障其过上享有人类尊严的基本生活的权利。作为社会权的属性决定了社会保障权应主要依靠通过立法机关积极的立法来达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排斥该权利的司法可救济性。承认社会保障权是一项权利,国家就有义务满足权利人的合法要求,保障权利人社会保障权的实现。社会保障权的可诉性具有学理上、国际法上的依据,并为一些法治国家司法实践所采纳。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大转折年代,美国城市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的探索,对其后来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该时代寻求社会变革的呼声此起彼伏,主要涉及特殊人群保障、失业保障以及工伤保障等社会救济立法方面。该时期产生了后来“福利国家”的萌芽,为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出台奠定基础;而各地的州市政府则充当了美国现代社会保障的“先行者”,为相关福利政策的开道铺路。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社会保险制度是培育劳动力市场的必要条件。然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落后,严重制约了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因而,必须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形成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市是有区别的,重点应放在养老、医疗、社会救济、义务教育等方面。现阶段要着重抓好保障制度、保障基金、社区保障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5,(1):24-29
当前农村弱势群体主要面临着法律保障不完善、输血功能受阻、造血功能障碍及救济途径缺失等困境。根据以上困境,应确立以下措施: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立法层次,加大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政府关注力度,壮大社会救助力量,畅通输血渠道;三是完善教育法律制度,提升个人素质,培育造血功能;四是提升弱势群体法律意识,完善权利救济途径,保障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即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通常国家依据法律制定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以保证其社会保障政策的实施?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社会保障的基本权利。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根据社会保障的一般原理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保障法构建必须以社会分配正义为价值目标,社会保障法体系的构建必须结合社会保险法、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等具体法规,放在一个社会保障法规群下加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新政时期美国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福利改革,政府不仅承担起社会救济责任,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性立法和社会保障法。对失业工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提供救济与保障。女性在新政时期的社会福利改革中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美国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现状和改革曹雪琴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已形成了国家企业个人社会共同承担、保险福利慈善救济齐步发展、规模可观、内容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从保障数量看,已形成相当可观的社会保障规模。1992...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非常迅速,这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和构建社会和谐社会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社会因素影响,农村社会保障构建还存在众多问题,这对于保障农村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极为不利。有鉴于此,笔者从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对于如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行社会统筹,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好这项工作,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