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很多时候只知道“我想做什么,我要做什么”,家长也基本顺从他们的意愿,他们很少考虑到其他人的想法,更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怎样教育他们尽可能地体谅别人,多多倾听别人的想法,并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他人,成为班主任日常教育的重要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还不知道如何沟通,教师的桥梁作用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孩子是我们的一切,是我们的全部希望。”这几乎成为现代社会中家长们的口头语,随之而来的是他们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少家长在教育子女时,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家长身份,认为孩子的可塑性大,完全可以根据父母的意愿任意加以塑造:要他们学什么就学什么,要他们怎样学就怎样学,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家就可以成为什么家。有许多家长顽固地坚持自己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要让他们 45 分钟集中精神听一节课,实际上很有难度。试想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他 面对的课堂会是怎样的枯燥无味,而这样的课堂不可能是高效 的。所以老师的任务首先在于引导学生走进来,让学生自己去 体会学习的乐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  相似文献   

4.
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像繁星闪烁;给学生一片草地,他们也会让繁花似锦,课堂上大胆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他们更会让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5.
林红妹 《教育艺术》2009,(9):48-48,47
在课堂上,师生是交流者、合作者,教师以积极的对象性情感和自我体验感染学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给他们无拘无束创造探究的天地,给他们以家的亲切感与归属感;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因此,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正高中数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时,有时会觉得教授学生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或者根本没有把自己教授的知识听进去,或者貌似听进去了但是在做题时却老出现错误,有时学生似乎非常排斥自己给他们讲授数学知识.这种情形让这些数学教师很困惑,自己教给他们数学知识是为了让他们成长,为什么他们却这么反感学习知识?数学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如果一味地灌输给学生知识,学生会觉得自己是被强迫学习的个体,他们就会以排斥的态度对待灌输给他们知识的人.教师只有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7.
教育应该是怎样让孩子们努力地表现自己,表现自己所具有的优点,那么,多给学生自主空间,以心灵与之相守,他们会像花儿一样绽放,教育者也会从中感受到幸福与快乐。  相似文献   

8.
热爱关心每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他们的人生;弃绝一个学生无异于毁灭一个学生。学生在成长中需要更多的关心、鼓励和激发,给他们一点阳光,他们就会灿烂,好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而且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为自己的梦想奋斗。  相似文献   

9.
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有效创设有趣、真实、给力、和谐的情境是打造有效课堂的一项重要策略。通过具体创设有效课堂情境的几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使数学课堂能够成为学生满意、自己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满意课堂"。  相似文献   

10.
康友玲 《甘肃教育》2008,(13):28-28
教育是以人为本的事业,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学生,作为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常常会看到一些被动学习或逃学的学生。有的学生平时看似忙碌,课堂上认真听讲,晚上做作业到深夜,然而实际上他们也是被动学习,他们把学习当成家长和教师强加给自己的任务,这是一种“要我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模仿名课呢?笔者从两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一、课堂创新不同于文学创新课堂创新是指不断地给某个学生群体(班级)以新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能快乐地、有效地学习,并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文学创新是指不断地用新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让他们经常得到精神滋养和享受,从而丰富生活,调动和激发生活情趣。乍一看,两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且"爱憎分明",对于喜欢的学科或老师,他们会积极主动地配合,不遗余力地学习;反之,则会弃而置之,进而影响今后的学习。怎样使英语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使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呢?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发言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堂发言表述自己的思考,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进行评价,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启发,促进学生更好更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点策略来使课堂发言评价更加"有效"。一、重赏识激发兴趣班杜拉指出,当学生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实施那一活动。相反,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学生,  相似文献   

14.
谭华 《现代语文》2009,(6):106-107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局限于颈部以上的只有知识存在而无人存在的活动,而我们想建构一种接通学生情感生活领域、充满儿童情趣的生活化课堂。在这种课堂上,师生是交流者、合作者,教师以积极的对象性情感和自我体验感染学生,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给他们无拘无束创造探究的天地,给他们以家的亲切感与归属感,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因此语文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5.
课堂发言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课堂发言表述自己的思考,反映自己的学习成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的课堂发言进行评价,给他们必要的鼓励和启发,促进学生更好更主动地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上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课堂是把学生组织起来,提供给他们发挥优势、展示特长的舞台。我们教师则成为幕后的导演,怎样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片“沃土”,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排练”好每一出戏.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7.
贺近岚 《考试周刊》2013,(40):98-99
<正>新课改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以往那种以老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前我们在备课时,更多的是在考虑自己怎样讲才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而学生像机器一样被动地接受知识,显然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而现在,学生在课堂上是主人,他们充分展示自己,质疑、纠错、补充,教师成了一名听众,必要时答疑解惑,归纳补充。  相似文献   

18.
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一下我们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多留一些空白和悬念,把思考的权力、寻觅结果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时时处在不懈地追求中。对有些知识的传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引导,启发学生去悟规律、悟方法,当他们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时,他们才会记忆终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留下一些空白和空间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深深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和寻觅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学习。课堂上多留下一些空白,是培养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9.
活动背景 现代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家长都是百依百顺,这就导致一些孩子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挫折。有时候由于迟到、和同学闹矛盾等,被老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会想不通,片面地认为老师是故意和自己过不去、给自己找麻烦,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抗老师的教育,甚至让家长到学校帮自己“理论”、无端投诉老师,严重地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批评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家长课堂已成为建设家校合作关系的一种新型模式,但家长课堂在引入班级的过程中仍旧存在不成熟、方法欠佳的教学现象,教学质量不甚理想,家长资源也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家长无法短时间内对自身进行角色定位。针对家长课堂的困境,教师作为家长课堂的合作者,要带领家长挖掘自己独特的教育资源,带动家长资源逐步走向专业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做中学”健康快乐地成长,最后形成有效的家校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