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穴来风”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一般辞书(比如《现代汉语词典》)注释为语出宋玉的《风赋》:宋玉对(楚襄王)日:“臣闻于师,枳旬来巢,空穴来风。”刘洁修编的《汉语成语考释词典》(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认为语出《庄子》:“空门来风,桐乳致巢。”因此可以这么说,“空门来风”是这个成语真正的源头,“空穴来风”是后人在使用中修改定型的词形,二的意思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有许多长期为人们习用、结构较固定、言简意赅的词组或短句,叫成语。构成成语的词,主要是实词,但也有一些文言虚词,特别是那些历史悠久的老成语,保留有更多的虚词。象“之乎者也”、“何其相似乃尔”、“不宁唯是”,全由文言虚词构成。有的四字成语,三个字是虚词,如:“忘乎所以”、“如此而已”。也有些成语保留了文言的句式特点,如“不亦乐乎”、“唯利是图”、“何去何从”。因此,了解成语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作用,对准确掌握成语的含义是颇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3.
遍读纳兰词,就会发现纳兰词与梦有不解之缘。冯统同志编校的《饮水词》是至今收纳兰词最多的本子,共收词三百四十八首,而其中带“梦”字的词就有一百一十一首,此外还有几首不带“梦”字,但也写到作梦的,共计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词可分三类:一类是并非写作梦,而是用梦作比喻的。如“秾华如梦水东流”(《于中好》)、“人生南北真如梦”(《水龙吟》)。这类词约有二十余首。第二类是写别人作梦的。如“寂寂锁朱门,梦承恩”(《昭君怨》)、“梦里靡芜青一剪,玉郎经岁音书远”(《天仙子》)。这类词约有十首。第三类是写自己作梦的,约有八十首,占《饮水词》总数的四分之一稍弱。这类词中有几首是写“寻梦”的,其余全是写作梦的。可见纳兰性德的梦是极多的。 他一年四季都在作梦。“梦回酒醒三通鼓”(《菩萨蛮》)写的是春梦;“亲持钿合梦中来”(《鹊桥仙·七夕》)写的是夏梦;“梦里砧声浑未歇”(《清平乐》)写的是秋梦;“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菩萨蛮》)写的是冬梦。尤其是在春天,他的梦更多:“一春幽梦逐游丝”(《浣溪沙·古北口》)、“一春幽梦有无间”(浣  相似文献   

4.
上古文言中,“莫”主要用作无定指代词。但这种意见,只反映在一些古代汉语语法著作中,而许多大型辞书中,如《辞源》、《辞海》都没有无定指代词“莫”的义项。中华书局影印的《中华大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词典》中也没有。使用较广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在解释以“莫”字为开头的成语时,统统释“莫”为“不、不能”或“没有”。其实,无定指代词“莫”在文言中  相似文献   

5.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是高考语文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而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且强调的是在动态语境中考查成语的使用,即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强调语境在成语分析中的重要性,既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词义轻重、范围大小等。如何应对高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考点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对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50例成语作以透析,以期从中得出一些启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拜为上卿”中的“卿”是多大的官河北申改社《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拜为上卿”句。有的教材注“上卿”为战国时最高的官阶。笔者认为欠妥。如按教材注,廉颇在蔺相如完壁归赵前既已登上“最高的官阶”,就与后文中的所述相如“位在廉0颇之右”有了矛盾——难道有比“...  相似文献   

7.
一、补写成语例:补写成语的后半部分。前事不忘,只可意会,(天门市2001年中考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完整掌握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是四字短语,但也有少数是由两个短语组成,如“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这种成语学生要能够完整地记住它的上、下两部分。此题的答案分别是:后事之师;不可言传。二、考查出处及作者例:下列成语的出处及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水落石出———《醉翁亭记》———欧阳修B.作奸犯科———《出师表》———诸葛亮C.心旷神怡———《岳阳楼记》———范仲淹D.一鼓作气———《曹刿论战》———司…  相似文献   

8.
成语辨正     
翻读《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1年第10期,发现有两处对成语“始作俑者”的误用:1.在老人看来,当人得到幸福的时候,没有必要感谢那带来幸福的“机缘”或命运之神。因为,这机缘或命运之神,既可成为幸福的源头,又何尝不能成为不幸的始作俑者呢?生活的辩证法就是如此。(《生活的真谛》)2.那位始作俑的女士被挤在车中一隅,她的人生一直平凡,但她心中仍保留着前几分钟欣赏“那边大花园”的愉悦,这是她的心理习惯,恐怕也是她在平凡的人生里维系生趣的重要链条。(《那边有个大花园》)始作俑者:本义为开始发起制…  相似文献   

9.
象声词是摹拟事物的声音的词,如“砰、啪、叮当、哗啦、轰隆隆”等都是象声词。对于象声词的归类,汉语语法学界是有分歧的。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实词的一个小类,如黄伯莱、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版);有的把象声词看成是虚词的一个小类,如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有的则把象声词合并在形容词里,如张静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还有人把象声词合并在叹词里,如邢福义主编的《现代汉语》把象声词、叹词合在一起,叫“拟有词”。象声词到底是实词还是虚词?它是应自成一类,还是该合并在别的词类里?我们认为,象声…  相似文献   

10.
“不瘟不火”是个比较常见的成语。瘟,指戏剧表演沉闷乏味,不够火爆,如“这出戏情节松,人物也瘟”。火,兴旺、兴隆,“火爆”即为此意,如“这一场戏的场面很火爆”。整个成语本来用在戏曲表演中,指戏曲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如:“京戏著名演员表演,总讲究不瘟不火。优秀的歌手在热情地歌唱时,情真而又能自持。” (人教社编高中《语文》第 1册杨述《恰到好处》 )现在一般指不紧不慢地做某事或进行某项工作。但是,不知为何,《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辞海》等工具书均未收这一成语,并且往往被人写作“不温不火”或…  相似文献   

11.
阴知奸党姓名(《张衡传》)遐迩闻名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百无聊赖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很多成语来自古代文献典籍,因此古代汉语的许多特点在成语中都有所体现。借助成语,学习文言,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贴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又死学硬记为活学活用。这样,成语文言相互印证,相互深化,一举两得,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借助成语,理解词义有些词,古汉语用,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还有些词,古今同形,但意义却不相同。成语中有不少这样的调。这些词出现在成语中,学生可能已经理…  相似文献   

12.
(一)正确使用“弱不禁风”时下,批阅学生作文,聆听首长报告,测览报刊载文,常把成语“弱不禁风”写作“弱不经风”或念作“弱不禁(加)风”,他们还自以为是而不以为非。其实,成语“弱不禁风”之“禁”(Jin),既不可写作“经”字,也不可念作(加)。其中“禁”义为受、担当。此成语用以形容娇弱得连风都经受不起的那种病态。成语源于诗圣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诗句:“弱云狼藉不禁风。”放翁诗人在脸炙人口的《剑南诗稿》中用此成语:“白菌售香初过雨,红蟑蜒弱不禁风。”(菌艺:hdnddn荷花<书>)但愿误用“弱不禁风”的人…  相似文献   

13.
一、连绵词亦有能反序的。佟慧君先生在其编著的《常用同素反序词辨析》(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序文中认为,双音单纯词(按:即双音连绵词)不能反序。这个看法值得商榷。王力先生在《〈古汉语词典〉序》中谈到“壹郁”一词时说:“它是双串联绵字(同属影母),表示忧闷的样子,其词义与专壹的‘壹’无关。所以字又作‘抑郁’,甚至倒过来作‘郁抑’、‘郁悒’、‘郁伊’、‘郁纡’。”旧诗中为了协韵,常将复音词颠倒使用,如韩愈有“碧流滴珑玲”、“光景何鲜新”等句(《辞源》第一册第230页),其中所指复音词除复合词外,也包…  相似文献   

14.
袁枚《祭妹文》中有“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之句,由于权威的工具书如《辞海》《辞源》《汉语大词典》等均未收录“义绝”一词,这给我们理解词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大部分的注释都将“义绝”译为“断绝关系”(如《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这种译法是就字面上翻译,笔者认为不太准确。其实,“义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离婚方式。  相似文献   

15.
古诗中“可怜”一词的含义“可怜”一同,在古代有好几种意义。(1)值得怜悯。如“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2)可惜。如:“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贾生》)(3)可爱。如:“可怜九月初三夜”(白居易《暮江吟》)“百花高楼更可怜”(杜甫《江畔...  相似文献   

16.
“三顾茅庐”这一妇孺皆知的成语,在统编教材初、高中语文课本中均有涉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讲解这“三顾”之“顾”,就不是人人都清楚的了。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字典辞书中的释义吧———《现代汉语词典》:顾(3)拜访:三顾茅庐。《汉语大词典》:三顾,指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亦泛指一再顾访和诚意邀请。新版《辞源》[三顾茅庐]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访聘诸葛亮,世称三顾茅庐。新版《辞海》:顾(5)拜访。如光顾;枉顾。杜甫《蜀相》诗:“三顾频烦天下计”。《汉语大字典》:顾(4)探望,访问。如:光顾;枉顾。…  相似文献   

17.
汉语里通常所说的“成语”,在英语中叫做“idiom”。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在汉语中,成语大多由四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对“idiom”一词的解释为:a phrase which means something diff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sopaxat ewords.  相似文献   

18.
“似的”不应写作“似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似的”这个词,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经常用到它。如: ①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阿累《一面》) ②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鲁迅《藤野先生》) 有的人写文章时,经常用“似地”,语文课本中也常见。如: ③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 (《一面》) ④它冲出人群,一溜烟似地跑了。(《分马》) “似的”与“似地”在意义上莫非有什么不同?不是的。《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和《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只有“似的”一词的注条,而没有“似地”。为什么把“似的”写作“似地”呢?由于人们习惯在名词前面用…  相似文献   

19.
一、语素“灰”义项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收录含语素“灰”词组34条(成语6条:~头土脸|吹~之力|死~复燃|万念俱~|心~意懒|抹了一鼻子~,未计),分布于词头24词、词末10词,双音节25词、三音节6词、四音节3词。  相似文献   

20.
形式上和语义上都是被动的句子,其谓语动词一般是及动物词或相当于一个及物动词的成语动词;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可能是不及物动词。下面就英语及物动词(主要是“成语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主要是“非成语动词”)所构成的被动语态之间的差异做一探讨。1“成语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