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是一节新课,学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尽管我课前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但还是意外重重,让人始料未及。意外之一:“一张纸不是长方体?”导入新课后,我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  相似文献   

2.
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们尝试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激活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深刻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积累图形学习经验。一、直观体验,建立体与面的联系课始,教师拿出一张A4纸。师可以把这张纸看成什么图形?(长方形)是的,这张纸很薄,如果我们只看其中的一个面,而不考虑这张纸的厚度,可以把它看成长方形。现在老师增加几张,再继续增加一些,(拿纸演示)现在它是什么形状?  相似文献   

3.
遇见菲菲是一次美丽的意外。那天,阳光明媚。嗯,终于找到了,我心爱的唱片!我终于在三个月之后找到了这张梦寐以求的唱片——王菲的专辑《你快乐所以我快乐》。与此同时,也有一只手和我一起伸向了它。谁这么可恶啊?居然也要这张唱片。抬起头,看到的是一个胖胖的女孩,有着一张充满笑意的脸,算不上漂亮,但让我觉得很温暖,马上就联想到了一个词——阳光。“你也要这张唱片?”我们几乎是同一时间说的。“你先说。”又一起说的。我们都笑了。这次是我先说了:“是的,我找了三个月。”她说:“我也很想要,王菲的专辑我几乎都有了,惟独这张——”沉默…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完长方体体积以后,我问:“纸有体积吗?”这时,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说“纸只有面积,没有体积”,“纸可能有体积,但算不出来”……于是,我让学生拿出九册数学书量一量它的长、宽、高,然后计算它的体积。学生计算出数  相似文献   

5.
【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其后发现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老师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41。”师“:41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21,这个小朋友却折出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折。”生3“:虽然他没有按要求折,但我觉得他挺有创造…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能认识长方体的实物 ,会看长方体的立体图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特征 ,能说出长、宽、高 ;培养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长方体特征的认识与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引入新课1 (投影出示)说出下列平面图形的名称。2 (出示画在厚纸上的长方形)这张纸上画的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它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第2题后 ,教师剪下画在厚纸上的长方形 ,再用若干同样的卡片重叠起来 ,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它的厚度 ,并提出“重叠后的图形还是不是长方形?为什么”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得出 :由于有了厚度 ,它已不是一个平面图形 ,而是一个立…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课堂上出点意外,同学讨论中那种激烈的对话,总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一次意外,着实让我“一惊”。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时,有这样一个小环节。  相似文献   

8.
一位老师在教《长方体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长方体实物,观察可以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教师的意思是为了让学生得出可以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于是他把长方体放在桌面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很多学生正如老师所料,大声回答说:“3个面!”但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生说:“6个面。”老师很快否定了他们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案例“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我一边和孩子们读着,一边习惯性地扫视着。咦,似乎有一张小脸皱着眉且没有参与朗读定睛一看,是万泽霖。他怎么了?他可是爱朗读、爱思考的孩子啊我走过去轻声问:“怎么了?”他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找了好多地方才找到水,它一定很想喝了,可是这句话说乌鸦一个一个地放石子,让人觉得慢吞吞的,乌鸦好像很舍不得把石子放进去,一点也看不出它很想喝。我觉得这样写不好。老师,你说呢?”“哦,你觉得怎样好?”“我想这样写‘乌鸦赶紧把小石子一个个地放进瓶…  相似文献   

10.
流沙 《家长》2003,(Z1)
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向我讲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幼年的时候,母亲让他向一位老师学艺。老师拿来一张纸对他说:“墨,用我的;纸,你可得自己拿钱买。”老师指着一张宣纸又说:“一张纸5元,每天来学艺时,你一定要带来。”5元钱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他回家对母亲说:“这纸太贵,我不去学书法了。”可是,母亲却给了他5元钱,让他带给老师。老师收了钱,拿出一张宣纸,在上面写了一个字,然后对他说:“你跟着我写。”他觉得这纸来之不易,不敢随便下笔,因此用心揣摩着老师的写法。在母亲的支持下,他每天带着5元钱给老师。为了…  相似文献   

11.
气话伤人     
一天,我正在给小朋友讲故事。只见曹××小朋友拿着一张纸。一会儿折,一会儿咬。我走过去,一把夺过那张纸扔到桌上。生气地说:“你想吃,就把这张纸吃了吧!”随后我就不再理睬他了。接着,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室外做游戏。突然曹××小朋友走到我跟前,抽泣着说:“老师,你真的让我吃那张纸吗?我已经把它咬烂了,  相似文献   

12.
薄薄的一张纸,谁会在乎它的厚度?轻轻的一张纸,谁会在意它的重量?所以我就不在乎,因此也就被它几次划破手指.那天,我如以前一样,从一叠纸中随意抽出一张,准备写东西.不经意间,感觉手指隐隐作痛.我的手指又一次被划破,并流出了血.看着流血的手指,我终于意识到,这么不起眼的一张纸也用厚度形成了伤人的力度,让你不能小看它或忽视它.  相似文献   

13.
刘大军 《四川教育》2004,(11):25-25
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时时刻刻都会产生一个个惊喜,也会出现一个个意外。那天数学课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尽管课前我做了精心准备,但还是出现了意外,让我始料未及。  相似文献   

14.
小马虎有个做作业不打草稿的毛病,写错了就撕本子,开学不久就用了好几本数学作业本.一天爸爸下班回家,见小马虎又在撕本子,就说:“你知道一张纸的厚度吗?”“不知道.”爸爸拿了一本100张白纸的本子要小马虎量一下它们的厚度.“悔!11张白纸正好有1厘米厚.”爸爸听了后又问:“你知道世界屋眷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吗广“这难不倒我,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13米.”爸爸接着说:“我国有12亿人口,每人每天撕一张纸叠起来比珠穆朗玛峰还高!”小马虎不相信,说:“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爸爸说:‘算一算再说可能或不可能.”小马…  相似文献   

15.
王霞 《宁夏教育》2006,(6):53-54
一、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教师在让学生展示作品时,却发现了其中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师拿起该生的作业纸,故作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圆形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14。”师:“14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12,这个小朋友却折出41,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  相似文献   

16.
问与答     
《科学课》2004,(3)
问: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你无法把一张纸对折超过7次?答:在纸的宽度不及其厚度的2倍时,从物理角度就无法再将它对折。你可以用一张报纸试一试。每次对折后纸的厚度就增加一倍,而宽度则减少一半。对折了7次之后,厚度是原来的128倍,而宽度则是原来的1/128,这样就超过了可对折的极限。但假如你的纸足够大足够薄的话,那么它就可以无限地对折。加州一位老师曾让他的学生尝试将一张纸对折12次。一个名叫布丽特妮的学生创造了一个方程式,能计算出一张特定厚度的纸要对折特定次数最少所需的大小。她算出她需要一张1000米长、0.07毫米厚的纸,即描图纸的厚…  相似文献   

17.
纸的命运     
四张纸放在一个角落里。这时,有一个诗人走向它们,第一张纸对诗人说:“诗人,请你不要打扰我,我只是一张普通的纸,承受不了您的激情,忍受不了笔尖的锋利。”诗人对它笑了笑,诗人拿走了第二张纸。一会儿,一位企业家走了过来,第一张纸对企业家说:“滚开,不要摸我,我是一张普通的纸,你那么大一个企业,有我不多,没我不少,与其在你那里受冷落,还不如在这里悠闲呢。请你不要打扰我平静的生活。”结果,企业家拿起了第三张纸。又一天,一位小朋友走了过来,第一张纸吓得瑟瑟发抖:“小朋友,求求你不要把我撕成碎片,商店里有许多有趣的玩具……”小朋友拿…  相似文献   

18.
星期日,儿子非要和我玩折纸游戏,我拗不过他,只好答应了。我找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说:“强强,看到这张纸,你能想到什么数学知识呢?”“这张纸是四边形的。”儿子马上说。我点了点头,笑着说:“对啊!现在妈妈就来折这张纸,你看看它还会变成几边形,好吗?”  相似文献   

19.
这个星期天,几个好朋友又到小鱼儿的新家玩。“小鱼儿,你家的好东西太多了,我想把你家中的好东西都用3DMAX模仿下来带回家。”田田说道。“只要你有时间,没问题!我又没什么损失,呵呵。”小鱼儿大方地说。“那我今天就做你家的窗帘。”田田说道。“还用那个长方体来拉伸吗?窗帘可是很薄的东西哦,看你怎么用长方体拉伸。”小猴子想难一难田田。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陕西教育》(1991年第七、八期)小学数学典型试题分析一文中发现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40平方厘米,把这个长方体分开成为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我觉得题目很好,即选为某小学期中考试题。此题正确答案是24。结果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学生填了20。原因何在?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盒子就是长方体,把一个空盒子切成两半,不可能多出两个面来,于是填了20。这样的错误在一些书中也出现过,如某小学生数学辅导丛书中有这样的题目,“用硬纸板做两个盒子,一个是正方体,棱长5厘米,一个是长方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