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著作出版难,出路何在?这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出版界的热门话题,正在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目前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从总体上看,还束缚在“曲高和寡”的传统思路  相似文献   

2.
现在出版界的有识之士,要求图书出版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学术界也在呼吁要解决学术著作“出书难”的问题。这两个互相关联的问题,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议论纷纷,各抒己见,各开治疗病症的“药方”。我觉得我们出版界的领导人和广大出版工作者思想上应该明确,要贯彻中央的“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出版方针和出版工作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的原则,就必须使图书出版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不然贯彻执行中央的出版方针和原则便只是一句空话。近两年来,有些出版社的图书出版结构,出现了很不合理的情况。一些格调不高、内容不健康甚至有害的图书大量出版,而大量有一定保存价值的学术著作却不能出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在研究深化出版改革时认为,认真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关系到出版工作的声誉,并将直接影响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决定从1989年起,设立“长白山学术著作出版基金会”,筹集有效资金,资助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4.
科技出版基金设立的背景自80年代以来,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学术著作出版难已经成为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科技学术著作的出版难在哪里?在计划经济模式下,科技出版社对科技书刊的经济效益无需关注。随着改革的深入,科技出版事业的管理模式由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学术著作的出版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自然科学、技术类书刊的出版更是困难重重,而且日趋严重。面对这种状况,学术界怨声载道,出版社力不从心,书店爱莫能助。这一问题已引起知识界的普遍关注。为了能尽快地从根本上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我们必须对这一问题的严重程度、症结所在、解决办法,作深入探讨。 (一)严峻的现实 1987年以来,尽管全国图书市场销售量有所回升,大部分门类的图书全国书店国内销售总额与1986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增长15.8%);但由于纸张涨价、工价上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学术著作的出版曾经有过它的辉煌时期。但是,后来出现了“出版难”的呼声。当中国经济实行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时候,出版社逐渐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学术著作出版难的呼声更加高涨起来。    相似文献   

7.
优秀学术著作出版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与探索学术著作是众多类别图书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即相比较而言,学术著作的社会效益要显著地大于其经济效益,学术著作的印数(确切一点应该是发行量)一般都很难达到图书盈亏平衡点的量,因此只能是“亏本”经营。而且,从选题策划到图书营销,整个出版流程,学术著作的操作难度也比较高。产生上述困境的原因一般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优秀学术著作的选题比较难发掘,从而减少了出版机会;即使能发掘到好的选题,从作者撰写、修改书稿到图书出版,周期也相当长,从而降低了出书频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出版社(主要指有工作量指标考核的出版…  相似文献   

8.
出书难,出科学学术著作更难,这已成为当今知识界的一致感慨!原因在哪里?出路何在?一时间众说纷纭。然而,一个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往往胜过上千句空泛的感叹或许诺。1988年6月,重庆出版社决定:首次拨出100万元专款,设立“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40部在国内外具有第一流水平的专著。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该社邀请了钱伟长、费孝通、周光召、于光远、马洪等21位著名的科学家、专家,组成了该出版基金  相似文献   

9.
一、学术著作出书难的问题更为突出了我对10年来的出版改革,没有全面的了解,说不出总括性的评价。现在各行各业都在总结10年改革,似乎都离不开“成绩不小,问题不少”这个二分法的公式。从我所在的商务印书馆来看,与其说改革的效果并不理想,毋宁说学术著作出书难的问题是更为突出了。我感觉我国改革的理论准备很是不够。报刊上有关改革的理  相似文献   

10.
去徐州参加了《金瓶梅》讨论会,又往舟山参加了《西游记》讨论会,得与国内近二百位学者和研究者纵情漫话,深感学术界对出版工作是那么敏感,又是那么关怀。谨录所闻,略记随想,亦以献芹。“学术资料,学术研究著作,出版得太少了!”这是批评,也是期待。大会小会,会上会下,呼声弥耳。与会的十几家出版社的编辑,也有几位总编辑,在倾听着,在解释着:印数太少,赔不起,如此这般,难哪,难!没有一家出版社敢拍拍胸脯,说一声要多出学术著作。有的学者很含蓄,如数家珍地讲起了出版史话:当年,一个私营  相似文献   

11.
平林 《编辑之友》1993,(4):19-21
畅销书是出版社的摇钱树,出版畅销书历来是编辑们的追求。但是,畅销书的出版难度极大,美国一位出版界的权威人士说,“卖书比编书难,编畅销书比编一本学术著作难”。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版  相似文献   

12.
对解决“出书难”的一点思考徐兴旺“出书难”,尤其是学术著作出版难,是当前出版界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必须正视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出版社要压缩品种,优化选题,保证重点,多出有一定思想深度和艺术质量、具有文化积累意义、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长命书”...  相似文献   

13.
近一两年来,出版业的舆论普遍认为图书市场不景气,社科类学术著作尤其不景气。不能说这不是事实。当然,谁也不能否认前几年社科图书的的确确“热”了一阵子,由于多种原因,终于被轮番登场的其他“热”(诸如畅销小说、武侠、养生、气功、相术、生活实用类等等)挤到角落里去了。是社科类学术著作“无用武之地”了?恐怕不能这么武断地下结论。因为作者出书难、出版社卖书难、读者买书难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作为一个主要出版社会科学学术著作的综合性出版社,它的性质决定编辑、出版、发行的各个环节要始终贯彻为学术图书出版服务的方针,促进社会主义祖国学术研究事业的繁荣。社科出版社在其创业和发展的十几年间。在学术著作出版难的困难局面下,始终坚持自己的出版方针,使一大批国家社会科学重点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国内外有学术价值的著作、译著、资料、文献、工具书等得以出版,在国内外社会科学学术界、知识界享有一定声誉。  相似文献   

15.
协作出版的初衷是为了利用社会力量,扩大资金来源,解决学术著作出书难的问题。但从实际执行情况来看,这一政策的出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却起了扰乱社会主义出版市场,涣散编辑队伍军心的作用。它的出现对社会主义出版事业是弊大于利。 1.协作出版并没有达到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的目的从笔者经手或接触的协作出版问题看,真正的学术著作,作者是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搞协作出版的。大部分研究人员和大学教授是没有时间往返于出版社和印  相似文献   

16.
学术腐败的根源在哪里?从个体看,当然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的道德的失落、急功近利的物质追求有关,但是从整体看,应该说学术评价体制的不健全,为那些蝇营狗苟之徒提供了“用武之地”,尤其是一些出版单位出于利益的驱动,为他们提供了“精神”转化为“物质”的“成果”,客观上起到了为虎作伥、呐喊助威的作用,应引起全体出版人的警惕。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以来,为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出版界开了“协作出版”的先河,继之发展为买卖书号,而且愈演愈烈,竟然发展到不问学术质量如何,只要肯于出钱,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学术糟粕变成精华。本来“协作出版”是为了使那些读者面窄的高深的  相似文献   

17.
我面对着一位山东女子——山东科技出版社的社长、总编辑王为珍。她在倾诉,她在歌唱: 学术著作出版难,是目前突出的问题,主要是赔钱太多。学术著作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出好学术著作是国  相似文献   

18.
出版事业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建设。在我国,“学术著作出版难”的矛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固然需要出版界坚持正确的出版方针,深化出版改革,加强经营管理,但也需要有一定资金作为事业发展的后盾。建立基金会,吸收社会各方面的财力,支持文教事业的发展,是当个世界各国所采取的一项积极措施。看来要解决“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确需建立各种形式的“出版基金”。为了使读者了解我国和世界一些国家建立事业发展基金的情况,本刊特向您推荐新闻出版署研究室王德春同志提供的一些资料。作者说明:本文所提供的资料,系1988年至1989年元月中旬,见之于报端和部分内部刊物的资料;国内各项事业基金很多,鉴于篇幅所限,重点介绍了新闻出版基金。这些资料仅供参考。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基金款项未作具体介绍,请大家鉴谅。  相似文献   

19.
学术著作出版是知识积累和传播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出版学术著作的社会效益要显著大于其经济效益。但出版实践中,学术著作出版成本较高,以致起印数很难达到图书盈亏平衡点的印量;即使起印数人为设定到盈亏平衡点印量,但因其读者群相对狭小,大量学术著作长年在书库中被束之高阁。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学术著作出版大多是“亏本买卖”;从生产运作角度看,学术著作的出版周期较长,既提高了出版成本又延误了其学术价值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宋庆龄思想研究的新贡献──盛永华《宋庆龄论》的出版价值吕明灼在学术著作“出书难”的呼声中,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93年推出了盛永华的30万字新著《宋庆龄论》。在困境中难得出版的学术著作,是要有特殊的出版价值,出版家才舍得赔本让它面世的。近年来,对伟大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