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核能利用     
氢弹爆炸核能的释放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重核的裂变,即一个重原子核(如铀、钚)分裂成两个或多个中等原子量的原子核,引起链式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另一种是轻核的聚变,即两个轻原子核(如氢的同位素氘)聚合成为一个较重的核,从而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重核裂变能1938年,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铀-235是自然界存在的易于发生裂变的惟一核素。当一个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时,这个原子核能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同时产生2到3个中子和β、γ等射线,并放出能量。如果新产生的中子又打中另一…  相似文献   

2.
图中部圆形内介绍了铀原子核分裂的情况。当铀235原子核被中子击中以後,分裂成大小大致相等的两个碎块(较轻的元素的原子核),同时放出能量。每个铀235原子核分裂的时候发出来的能量,比烧掉—个碳原子要大五千万倍。更重要的是铀235原子核在分裂过程中同时还抛出两三个中子。这两三个中子撞击邻近的铀235核,又把它们分裂成碎块,这样就形成了原子核分裂的链式反应,产生了大量的原子能。图上部背景表示在用来产生原子能的物质的结晶体中,原  相似文献   

3.
天然放射性元素铀235以及人造放射性元素钚239被中子分裂的过程,是现代原子核技术的基础。当铀235原子核分裂的时候,有2-3个中子和碎片一起飞出来。每一个中子能够使新的铀核分裂。新的铀核分裂后飞出的中子,就使得更多数目的铀核分裂。像这样越来越多的铀核分裂的过程,就叫做“链式反应”。在链式反应中,有大量的能量产生出来。链式反应只有这种情况下才可以发生:一个铀核分裂後,飞出来的中子  相似文献   

4.
《科学中国》2007,(11):1-1
1942年 核能 二战爆发前几个月,物理学家们找到了一种将原子核的能量释放出来的方法.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兹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结果获得了一些新的原子,看起来是钡--一种比铀轻得多的元素.1939年初,里斯·迈特纳和奥托·弗里希意识到原子核分裂成了两部分.根据他们的测算,这种核裂变释放出的能量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闻     
高温气冷堆高温气冷堆,通俗地说,反应堆就是"原子锅炉",是通过控制核燃料的反应来产生原子能的装置。通常,反应堆的核燃料是铀235,在中子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核裂变。一个铀235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以热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两个  相似文献   

6.
高温气冷堆     
高温气冷堆,通俗地说,反应堆就是“原子锅炉”,是通过控制核燃料的反应来产生原子能的装置。通常,反应堆的核燃料是铀235,在中子的作用下能够产生核裂变。一个铀235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以后,会分裂成两个较轻的原子核,以热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并产生两个或者三个新的中子。  相似文献   

7.
发现核裂变具有重大意义.在实验中人们注意到,铀原子核分裂时产生的所有碎片,其质量加在一起比铀原子核原来的质量小,有一部分质量神秘地失踪了.1905年9月,爱因斯坦(1879-1955年)在关于"相对论"的第二篇论文中,曾经提出一个重要的论断:质量与能量可以相互转化,消失的质量可以转化为物体的动能或电磁波,并且推导出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公式e=mc2,即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最早揭开原子能量的秘密1938年德国柏林威廉大帝化学研究所两位著名科学家发现,用中子对铀原子核进行人工轰击,可使铀原子核发生裂变而产生巨大的能量,仅一个铀原子核就能产生出200兆伏特的能量。1939年初,科学家们又发现了链式反应,即用一个中子轰击铀原子核,放出2至3个中子,再继续轰击使铀核继续裂变,如此循环往复,1公斤铀核的裂变在百分之一秒内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500吨优质煤完全燃烧时产生的能量,这个能量有几百万度的高温和几十万个大气压的压力,这就是惊人的核裂变。但谁又会相信,揭开1公斤铀裂变能量的人,竟是当时科学最落后的…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能够展示核裂变链式反应过程的动态过程的科普仪器——核裂变链式反应的动态演示仪。演示仪以铀235原子核结构为模型,黄色小球代表中子,红色团表示原子核。采用PLC控制气动装置实现中子的撞击、原子核的分裂以及中子的释放,通过灯光效果,进一步增强了演示的趣味性。该项目获得了2008年国家发明专利,并在多个科技馆应用。  相似文献   

10.
左邊是一个鈾锅炉;在這裹進行着釋放蘊藏在铀的原子核内的能量。把盛在防铀腐蝕的鋁殼里的鈾圓桿装入鍋爐腔裹(即所謂反應室)。這些鈾圓桿在石墨塊里仿彿构成锅炉的鱸栅;在這裹石墨作為快速中子的減速劑。在石墨塊裹還有兩個能吸收慢速中子的鎘質圆桿。一個作为控制鍋爐的工作用:當提起這個圆桿時,就增加了反應室里中子的濃度,因此原子核分裂過程就進行得活  相似文献   

11.
苏联联合原子核研究所的科学家,最近利用同步稳相加速器加速质子,(车车车)击原子核,使核的温度达到了比发光恒星的温度还要高数百亿度的高温,从而使核子力无法把质子和中子保持在原子核内,产生了原子核分裂的现象。苏联物理学家利用同步稳相加速器使氢原子核——质子,获得了能量为一百亿电子伏特的速度。物理学家还用了塗有厚厚一層敏感度极高的乳胶的特种底片,将基本粒子的踪迹记录下来。有一张相片把在加速器中加速到九十亿电子  相似文献   

12.
1948年6月,35岁的物理学家钱三强离开巴黎,回到了北平。先前他曾在居里实验室和妻子何泽慧合作,发现了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使人们对铀核分裂的认识前进了一步。何泽慧与  相似文献   

13.
原子能     
人类的智慧在物质内部发现了能量的丰盛的宝藏。上面是如何获得并应用原子能的最简单的图解。为要获得原子能,或则利用了原子量为235的铀的同位素,或则利用了原子量为239的人工造成的钚元素。在自然界中的铀以铀238(99.3%)、铀235(0.7%)及铀234(只有极少的仅可察觉的数量)等同位素混合物的形式出现。为要从这混合物中分离出铀235,用了各种各样方法。图上画的是其中一个方法——分离同位素的电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元素的天然放射性,是自然界中最有趣的现象之一。原子能时代的序幕,就是为这种现象的发现所揭开的。天然放射性是指某元素的原子核,在放射一个甲种粒子(氦原子核,图中用结合在一起的四个小球表示)或乙种粒子(电子,图中用一个小球表示)后(有时同时放射丙种射线),自己变成另一元素的原子核。而且这样产生的元素常常也具有放射性,它在放射后又变成另一元素。这种一系列的相续变化就形成了一个放射系。天然放射性重元素主要有三个系统,它们的起始元素分别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40年代,人们开始向原子核索取能量.这项发明有可能让人类在未来获得永不枯竭的能源.与此同时,世界也蒙上了核战争的阴影.  相似文献   

16.
“左亚”     
“左亚”是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得奖人、卓越的原子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1948年12月15日在法国建造的第一个原子核反应器(即原子堆)的命名。“左亚”的意思是“生命”,约里奥·居里是因为和平的目的才建造这个反应器的。“左亚”的主要设备是一个盛有重水的大缸,缸内插着铀棒。从铀里放射出来的中子,经过重水的作用把它的速度减低以后,便能使反应器中的物质发生原子核的链反应,产生原子能。缸的四周围着一层石墨壁,可以反射中子,防止中子散失,把中子尽量用来发生原子核的反应。石墨壁外面有一层厚厚的混凝土护壁,用来保护工作人员,使他们不致受到原子核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的危害。左亚的控  相似文献   

17.
漫话核电池     
整整一个世纪以前,原子核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人类进入原子能时代的大门。通过各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原子能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核电池就是其中一个方面。世界上的原子核有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两种类型。任何一种不稳定的原子核都会自发地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由于衰变过程都伴随着  相似文献   

18.
人们一直在追溯,物质的最小成分是什么?古希腊的一位学者认为,物质的最小结构是原子。上个世纪,终于有人证明了原予的存在,如果把原子放大到足球场那么大,围绕原子核运转的电子就像足球那么大。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它在遭受高能粒予的撞击下,也是可以分裂的,这种更小的微粒被称为基本粒子。  相似文献   

19.
在前边第二讲里,曾经提到原子的构造。原子是由一个原子核和围绕在外面的许多电子构成的。当元素互相发生化学变化的时候,祇是各元素原子外层或次外层的电子互相交换移转,每个原子的原子核并不发生变化。在普通情形下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很稳固的,很不容易用普通方法使它们破裂和变化。只有少数的较重的原子,因为它们构造复杂些,原子核是不大稳固的,经常自动地在那里放出东西来,慢慢的自己便发生改变。这种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像镭、铀等都是。现在我们已经能用一种特殊的办法人工的改变它们的变化,或使原子核之间也能互相发生反应,这就属於原子核反应的范围。今天在结束为一化学讲座的时候,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近代科学中关於原子核反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位于日内瓦附近的高能物理学欧洲中心的欧洲原子核研究委员会的物理学家们声称,如果有一天物理学家能够制造叫做Q球的微小的粒子群的话.那么人类就可获得一种取之不尽的能量。今天,制造奇异的Q球并利用它使探索一个崭新的物理世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