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化学实验室所使用的贮气装置,利用排水集气和液体压力排气的原理可收集、贮存、排放如氧气、甲烷、氯气等气体.它的体积一般为3000ml。由于它体积大,操作复杂,特别是多种气体同时使用时就显得特别不方便。如果在实验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化学实验中用一次性医用引流袋代替贮气装置,则具有操作简便、轻巧、便于携带之优点。  相似文献   

2.
仪器的连接与气体制取(一)1.C2.D3.B4.A5.B6.A、C7.B、C8.D9.D10.C11.(二)1.(1)略、(2)①b②g③b、c、d2.②①④③⑤⑦⑥①防止高锰酸钾的粉末进入导管②集气瓶里水已排尽,瓶口有气泡冒出③防止水沿导管倒流入试管.造成试管破裂3.(1)a、长颈漏斗b、集气瓶(2)①长颈漏斗没有插入液面下②导气管的过气口不应插入液面下③导气管出气口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④不应选用稀硫酸,而应选用稀盐酸(3)CaCO。+ZHCI一CaC;+H刃十Ct)。十复分解反应(4)排水法向下排空气能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4.排水集气法H。…  相似文献   

3.
1 用于制气实验 1.实验室在运用排气法集气时为避免瓶外空气流动影响集气,常在集气瓶口加一棉团。 2.用高锰酸钾制氧时为避免高锰酸钾微粒随气流进入集气瓶中,常在大试管的胶塞里加一棉团。 3.制乙炔时,为避免反应产生的泡沫由导气管喷出,常在大试管的塞下加一膨松棉团。  相似文献   

4.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属于哪种类型装置 ?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何依据 ?答 :实验室制氧装置为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的典型装置 ,同时又是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的典型装置 .前者简称为“固 (固 )加热制气型发生装置” ;后者简称为“排水法集气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为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为 :气体的水溶性和气体的密度 .2 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 :任何干燥的物质都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这些水分受热时变成水蒸气挥发出来 ,在试管口温度低的部位冷凝下来 ,若试管口向…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中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排空气法又包括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究竟选择哪一种收集方法由气体的性质即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性来决定。凡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或微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法来收集,如收集O2、H2。收集装置如图1。凡是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中的某些成分反应的气体,如O2、CO2均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如图2。凡是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气中的某些成分的反应的气体,如H2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如图3。oZri厂排空气集气法图3向下排空气集气法气体的密…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人教版第一册的学生实验六,学生在做二氧化碳的灭火实验时,往往集气瓶底已朝上,气体已倒尽,蜡烛火焰却不熄灭,并且几次都不成功,如何找明原因,做好该实验呢?我在指导学生具体操作中总结出应掌握的几点关键,供老师们参考。a.正确收集、验满二氧化碳是灭火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第一步。收集时,集气瓶正放,且导气管要伸到底部。验满时,不要使木条火焰离瓶口太远或伸入瓶中,应尽量稳定在瓶口导管附近,因此处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验满不要太频繁,那样会引起瓶口温度升高,加快二氧化碳的挥发,形成二氧化碳的对流,减小瓶…  相似文献   

7.
水的化学作用在《化学教学》92年第4期已有人撰文论述。本文主要根据水的物理性质说明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一、收集气体因为水是极性物质,对哪些极性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如H2、O2、CH4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度高。当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完气体后,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以免发生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二、检漏作用在化学实验中,对那些需要控制液体反应物体积的定量实验,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前必须用水检验所用仪器如容量瓶、酸式滴定管等是否漏液。另外也可用水检验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相似文献   

8.
陈少康 《化学教学》2005,(12):17-17
初中化学(人教版)中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演示实验较难操作,其原因在于如课本所示的仪器不易控制,稍有风吹就会摇摆不定,给实验操作造成麻烦.为改进该仪器,提高实验效果,本人认为该仪器可按如下要求设计。  相似文献   

9.
中学化学实验室所使用的贮气装置,利用排水集气和液体压力排气的原理可收集、贮存、排放如氧气、甲烷、氯气等气体,它的体积一般为3000ml.由于它体积大,操作复杂,特别是多种气体同时使用时就显得特别不方便.如果在实验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化学实验中用一次性医用引流袋代替贮气装置,则具有操作简便、轻巧、便于携带之优点.  相似文献   

10.
白烟喷泉——一个有趣的热力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烟也能做喷泉 ,是否感到很奇怪 ,不妨可看下面实验。一、装置氨气装在一个小圆底烧瓶里 ,用一个合适的带有玻璃导管和胶头滴管的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氯化氢装在一个 5 0 0 m L 的锥形瓶中 ,也用一个合适的装有玻璃导管的双孔橡皮塞塞紧瓶口 ,用橡皮管将两个导管相连。这样就装置成了所需的实验仪器。注 :氨气可通过浓氨水与 N a OH固体反应制取 ,氯化氢可通过浓 H2 SO4与固体 Na OH反应来制取。二、操作用手慢慢挤压装满水的胶头滴管 ,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松开胶头 ,几秒钟后 ,HCl气体开始进入烧瓶 ,喷出白烟。实验时应注意氯化氢气…  相似文献   

11.
王绍琴老师对小学自然第10册中《二氧化碳》的实验做了改进,提高了实验效果。通过本人操作觉得在收集二氧化碳时,用排水集气法较好。因为用排水集气法可以清楚地看到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的收集情况。具体作法如下: 材料:木槽、集气瓶、导管、小块玻璃和水。 操作过程:当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气把水全部挤出瓶时,要先从集气瓶拿出导管,立刻在盛满水的水槽中用玻璃片把集气瓶的口封住,然后再拿出集气瓶。(收集多瓶可重复操作)  相似文献   

12.
一、实验步骤1.按附图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实验开始前,先在大试管中用排水法收集好一试管氧气,并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备用。2.在平底烧瓶中收集一瓶 NO_2气体并用橡皮塞塞紧瓶口。这时可以观察到烧瓶内充满红棕色的 NO_2气体。此时气球处于自然松弛状态。3.用注射器将水注入平底烧瓶内,轻轻摇动平底烧瓶,烧瓶内的红棕色消失,NO_2气体变为 NO 气体。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第一册金属钠(钾)与水反应产物的检验,因瓶口不易被拇指堵实,造成气体泄漏,再则瓶口移近酒精灯时,易把水洒出,使火焰熄灭,往往造成实验失败.第二册钠与醇反应产物的检验,因反应器中有大量空气,收集的气体必需验纯后再点燃,实验操作繁锁,成功率低,为此,笔者对上述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第一册金属钠(钾)与水反应产物的检验,因瓶口不易被拇指堵实,造成气体泄漏,再则瓶口移近酒精灯时,易把水洒出,使火焰熄灭,往往造成实验失败。第二册钠与醇反应产物的检验,因反应器中有大量空气,收集的气体必需验纯后再点燃,实验操作繁锁,成功率低,为此,笔者对上述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气球用于化学实验,有材料易找、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现象明显,既卫生,又安全等优点.因此,现将气球在化学实验中的二种用途简介如下.一.比较气体的密度和空气密度的大小把气体充人气球中,再将气球的口捆紧,放手后,气球往上飞,证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如:n。、wna、on。等气体,、n。气的效果最好.二.做某些气体的性质实验1.SO。与H。S的反应实验在两个气球中,分别装满SOZ和HZS,按图装置好,打开两个气球导管的活塞,两种气体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可看到玻璃管壁上吸附一层黄色的单质疏,同时,还有少量的水珠生成,…  相似文献   

16.
实验表明,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运用这一知识可解释许多物理现象.1.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给做口圆底烧瓶加热,使其中的水沸腾如图a.然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瓶口上,推动活塞向瓶内压气,看到瓶内的水停止沸腾如图b.将图a中酒精灯撤去,水就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烧杯中的水又重新沸用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由于压气,b图中水面上气压增大了,水的沸点也就升高了,水就停止沸尽了.反之,由于抽气,C图中水面上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就降低,当水的…  相似文献   

17.
在义务教材自然第八册第十八课《物体的热胀冷缩(一)})中,重江介绍厂气体的热胀冷缩,课文中讲了几种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现在我介绍一种更简单的证明气体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方法。拿一个黄色的乒乓球,球身沾些水(目的是封闭好瓶口),放在一个烧瓶的瓶口上,这时观察乒乓球是一动不动的。然后用双手捂住烧瓶瓶身,给它“加热”,不一会儿你将惊喜地发现,乒乓球在瓶口上慢慢地转动,并且从烧瓶口处会不断地冒出气泡来。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如果你不给烧瓶内的空气加热会不会有这种现象呢?稍加思考,学生会很容易说出,由于气体…  相似文献   

18.
钠与水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人教版高一新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是用铝箔包住金属钠,并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用镊子夹住,放在盛满水的试管口下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学生分组实验原先也是用这种装置。现在改用镊子直接夹住钠粒,迅速插入预先准备好的放在盛满水倒置在烧杯里的试管中,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其中教师演示的实验装置虽然比较可靠,但操作繁琐,有时也排不出气体,有时排出的气体不能全部进入试管。而学生分组实验的装置,操作难度很大,学生往往不能一次正确地将钠粒送入试管,而使之浮在水面上反应掉,有时…  相似文献   

19.
丁烷是一种易液化的还原性气体 ,其密度比空气大 ,难溶于水。用市售丁烷做一系列的化学或物理实验 ,具有取气方便、操作简单、实验效果好等特点。现介绍如下 :1 做制取Fe(OH) 2 的保护气Fe(OH) 2 是一种白色的不溶性物质 ,因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难以观察到它的白色。若把新制的FeSO4溶液倒入试管中 ,在试管中通入丁烷气体至满。由于丁烷比空气密度大 ,因而试管中的丁烷不易外溢。把刚刚煮沸除氧的热NaOH浓溶液 (煮沸时间不低于 2分钟 )用滴管滴入试管中 (滴管应插在管口以下 ,以防液滴接触空气 ) ,会发现试管中有大量…  相似文献   

20.
氯化氢的喷泉实验是中专化学“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观察到氯化氢在水中的溶解现象。但是,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实验的操作尚有几点不足,需要改进。 (1)用通常的方法(常压下向上排气集气法)向烧瓶中充入氯化氢气体时,不能杜绝氯化氢向空气中扩散,会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