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设“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演示实验沪闵行鲁汇中学(201112)程彩宜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1.在广口瓶里放入几小块碳酸钙;2.在干燥管球部装满过氧化钠;3.按上图连接好实验装置;4.点燃烧杯D和烧杯E中的蜡烛;5.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盐酸。三...  相似文献   

2.
面粉爆炸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新教材(上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91页“观察与思考”栏目面粉爆炸实验,其操作过程是:把一根长约30cm、铅笔杆粗细的塑料管平放在桌面上,将面粉堆在管口的一端,点燃一段2cm~3cm长的蜡烛,放在面粉堆附近,把一只约10×10×12cm纸盒(或直径约10cm、高约为12cm的塑料瓶)盖在面粉堆和燃着的蜡烛上面。拿起露在盒外的塑料管,用力一吹,观察现象。该实验的设计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所需材料很容易得到,可作演示实验或者家庭小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将使学生生动真切地感受到爆炸的威力,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爆炸,在日…  相似文献   

3.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必做的重要演示实验,此实验要向细长的玻璃管中灌装水银,手要接触有毒物质,操作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还容易引起水银四处溅溢,既损失了水银,又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对原实验演示器作了改进,效果很好。1演示器的改进a.如图1,制作一个颈长为90cm左右的长颈分液漏斗,代替托里拆利管。制作方法是取一分液漏斗,接上一段普通的托里拆利管,即成。b.用有双孔瓶塞的广口瓶代替原演示器的水银槽,广口瓶中装有水银。c.一孔插长颈分液漏斗,另一孔插自行1.长颈分液漏斗;2.自行车气门…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取硬质玻管或无底的坏试管一支(玻管的长度略大于烧杯高度),大的滤纸一张在中间挖一个玻管口径大小的孔,套在上述硬质玻管或坏试管的一端,粘牢,做成一只上部巾纸组成、下端由玻管组成的漏斗,把白铁片弯成三个阶梯.二.实验装置图:三.实验过程:点燃三支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三个阶梯上,把白铁皮架放人大烧杯中,然后再把特制的漏斗放入烧杯,向漏斗里倾倒二氧化碳,观察蜡烛先后熄灭的现象.四.实验时的注意点:1.纸漏斗下端管口应靠着杯壁放下,末端试管口接近杯底,随着二氧化碳的倒人,将漏斗慢…  相似文献   

5.
化学“情境分析题”已被单独列为一大中考题型,命题紧扣同学们的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侧重考查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结合中考实例予以剖析,以增进大家对这类题目的认知和理解.例1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1,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产…  相似文献   

6.
1 面粉爆炸实验取一大截塑料饮料瓶 (去底 ) ,在塑料瓶下端留一小孔如图 1所示。在桌面上点燃一支小蜡烛 ,放上一些面粉 (其高度与饮料瓶下端小孔齐平 ) ,罩上饮料瓶。从小孔处通入O2 ,O2 气流将面粉迅速弥漫到整个饮料瓶中 ,O2与面粉接触面积增大 ,只听“砰”一声 ,面粉爆炸 ,爆炸气浪将饮料瓶高高掀起。此实验可使学生理解油库、面粉厂应“严禁烟火”的道理。图 1 面粉爆炸实验装置图2 CO2 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教材中只是用文字说明CO2 不能供给呼吸 ,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改用实验则效果大不一样。预先让学生捉几只大蚂蚁放在大烧…  相似文献   

7.
有关光的直线传播的两个小演示实验兰州市七里河区教师进修学校贺雅琴中师物理课本有关光的直线传播一节中,只给了小孔成像的图示。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建议增加以下两个课堂小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小孔成像实验器材:蜡烛、火柴、高30厘米直径10...  相似文献   

8.
初中化学课本中(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面粉爆炸实验很难成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面粉与空气接触程度不够,蜡烛被吹灭,面粉还没爆炸。所以让面粉迅速雾化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对装置作如下改进后(如图),效果非常好,成功率在95%以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初三物理教材中的焦耳定律演示实验,按课本图中的装置做演示实验,演示时间长,操作不方便,重复实验多。为了克服以上问题,笔者对该实验做了如下改进,效果良好。1制作方法a.构造如图1。b.组装:将甲、乙、丙三个相同容积的分液漏斗和一个长颈漏斗组成连通器装置...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土壤的种类时,课本中是用三个去底的长颈玻璃瓶搁放在木架上,里面放入各种土壤进行实验。制作木架、去底的玻璃瓶都要花一定的精力、时间,特别是去底的玻璃瓶,老师制作时,稍一疏忽没有将瓶底口磨平,学生使用时就有可能割伤手。因此,在研究土壤种类的实验中老师一般只做演示,很少让学生做分组实验。其实,我们的实验室中有很好的工具,它可以帮我们给学生开好这个分组实验。用漏斗代替去底玻璃瓶,用过滤纸代替蒙在瓶口的布,用三脚架代替木架。把漏斗放在木架上,过滤纸放在漏斗里,将土壤放入漏斗中,就可以进行试验了。但要…  相似文献   

11.
1实验材料铁架台、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小烧杯、酒精灯、多孔隔板、塞子、稀硝酸、铜片2实验过程及现象a.如图1连接装置。b.将稀硝酸加入小烧杯,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将铜片放入U形管的多孔隔板上。c.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塞和活塞,通过长颈漏斗加入稀硝酸,当加入的稀硝酸液面刚好超过分液漏斗的活塞时,停止加入并立稀硝酸小铜片多孔隔板图1实验装置即关好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d.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左边上升,右边有无色气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e.打开分液漏斗下端的活塞,生成的气体在液柱作用下被压进…  相似文献   

12.
科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79页安排了一个演示实验——面粉爆炸实验。我根据课本中的制作方法,反复制作,反复实验,都未成功。原因是由于易拉罐容积小,氧气含量少,如盖紧塑料盖,没等气球膨胀,易拉罐内的氧气已消耗完,蜡烛很快就熄灭了,导致实验失败。此外,如不盖紧塑料盖,鼓入空气,最佳现象也只是看到塑料盖稍微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教材中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虽简便易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可见度差。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实验效果欠佳;二是可视范围小。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三是物像重合不理想。由于受火焰晃动、蜡烛燃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物像不能完全重合;四是物像位置不易确定。由于蜡烛横截面的直径相对于物(像)距偏大,其中心位置的确定既不方便,又不够准确,给实验造成误差。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本节的演示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1 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烧杯、漏斗和注射器这三种仪器组合成探究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实验装置,将对蜡烛燃烧两种产物的探究整合到一个实验中,水雾和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现象均十分明显,有力地证明了蜡烛燃烧的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缩短了实验时间,有利于老师在课堂做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5.
1实验准备肥皂液的配制:切一小块肥皂放入容器,然后加入适量的凉开水,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3体积的甘油,待其混合均匀以后,用吸管醮取少量溶液试吹,如果能够吹出直径为10cm左右的肥皂泡,那么溶液即可使用,如不能,再加入少量的肥皂,直到能吹出这样大小的肥皂泡为止。2实验过程a.演示液体表面能力。拿来一个小漏斗,用漏斗头醮取少量肥皂液,然后用嘴从漏斗颈末端缓缓吹气,这样在漏斗头处会形成一个漂亮的肥皂泡,直到肥皂泡直径10cm左右为止,用手指封住漏斗颈末端,这样肥皂泡就制成了。然后再将制好的肥皂泡靠近一只点燃的蜡烛,让漏斗颈末…  相似文献   

16.
化学实验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实验现象要吸引眼球;二是实验内容要是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在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中有如下实验存在不足。1.在验证浓硫酸特性的演示实验中蔗糖慢慢变黑,不仅耗时较长,而且容器壁上黏附的炭也不容易清洗。2.燃烧引起的爆炸实验有两个,其中在面粉的爆炸实验中受面粉材质的制约,成功率较低;在电解  相似文献   

17.
安全方便演示钠和水反应的方法江苏省沛县师范学校(221600)宋志贵实验装置:取一较大的干燥管,一端连接一止水夹,一端装一带有漏斗和尖嘴玻璃管的双孔橡皮塞.如图所示.实验方法:关闭上水夹1,在干燥管中注入近1/3容积的酚酞溶液,然后加入煤油至满,塞上...  相似文献   

18.
乙炔性质的补充演示实验河北迁安一中(064400)秦凤仁实验用品:蜡纸筒、棉花、医用白胶布、蜡烛、水、电石、火柴。实验装置:如图b:湿棉球c:白胶布d:小孔e:蜡烛f:电石操作方法:1.将蜡纸筒一端用医用白胶布粘牢,并包裹好,以确保实验安全。2.在距...  相似文献   

19.
李锦文 《物理教师》2006,27(6):8-30
1 平面镜成像实验误区的纠正 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关于“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在桌面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玻璃板后面放一支同样的、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板后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前面看来好像点燃似的,即让它恰好与点燃蜡烛A所成的像在同一位置上…….”(如图1)按照教材要求,各学校的实验室都照此配置了实验装置进行学生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围绕着该实验设计的关键点“玻璃板”,在各类练习题或试卷中成了一个出题的“题眼”和考题的“热点”.  相似文献   

20.
改进演示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武汉市洪山区教研室洪璐(430070)1.增补部分演示实验(举例)章—节原有实验增补实验内容说明1—4[实验1—10]用导气管向水中白磷通氧气增加实验趣味性,促进对燃烧条件的理解1—4汽油和空气混合气体爆炸实验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