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建平教授的新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并运用心理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教育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以新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实践问题进行了诠释与解读,充分阐述了心理健康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在素质教育环境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谢建伟 《教师》2011,(6):64-64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人格完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以及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当代社会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的重视,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了完备的心理咨询室。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完全依赖于心理教师和心理教育课。在条件相对落后的学校和地区,心理教育的相关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班主任的工作了。  相似文献   

3.
王建平教授的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书,从教育理论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社会学,并运用心理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教育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以新的理论视角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心理实践问题进行了诠释与解读,充分阐述了心理健康在青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了在素质教育环境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自2020年开始,将心理健康课程纳入国家健康教育必修内容成为英国应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举措。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提升了英国政府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英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目标和内容上以心理健康素养为导向,在教学策略上以独立的健康课程为基础,以学科渗透、灵活多样的活动与项目为辅助。在课程发展与教学实施方面,英国重视顺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安全的教学环境中,通过积极正向引导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其人际关系和社会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从心理资本视角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体系构成,对比高校大学生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资本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从改善贫困生贫困认知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丰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育积极的心理愿景,加强贫因生乐观主义教育、大力培育贫困生改变贫困的能力,提高贫困生抗挫心理阈限、培育贫困生“坚韧”品质四个方面建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化发展,要积极面对和自主调适心理问题.如角色心理矛盾、工作心理压力、职业心理倦怠、专业心理障碍和发展心理危机。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是心理安全、心理平衡、心理自由、心理成熟和心理和谐的教师,应是心态积极、心理健康、精神充实、人格健全和个性张扬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全面加强心理建设,完善自身心理素养,实现专业化发展目标,扮演好“重要他人”、“心理指导者”、“人格示范者”、“精神关怀者”和“自我实现者”等专业角色,成为现代“心理人”。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转变,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小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令人堪忧。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知识,更要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小学是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社会观的形成。然而,当前许多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缺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本文将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心理拓展训练在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使教育者和学生都能从积极的角度看待成长中的学生个体。目前高校正在尝试的心理拓展训练是一种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本文论述了心理拓展训练的含义和特点、对象和内容以及实施效果等。实践证明,将心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时期,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加大,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据某网报道:专家称中国有3000万青少年儿童心理亚健康,约1/5的孩子有抑郁倾向,自闭、沟通障碍、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情况在青少年身上广泛存在。因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表明:仅靠几次心理辅导,远远不能解决问题。我想应该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建立完善、健康的人格。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也理应如此。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秋燕 《文教资料》2007,(21):136-138
文章认为,消极心理学取向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削弱教育功效、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不利于形成积极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系统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应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手段应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健康教育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应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1.
邹清泉 《考试周刊》2011,(36):151-152
随着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的不断提高,“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已成为公众认可的健康标准,青少年儿童形成健康的心理十分重要而且迫切。本文运用文献法,对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塑造学生健康心理、扩大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忽视了学生积极心理的培育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到的积极预防作用.将积极心理培育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能有效的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更好的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理念,形成积极的心理,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并以此带动全社会积极社会心理的形成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何珍  韦晶晶 《广西教育》2022,(21):123-125
本文论述以积极心理理念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的策略,建议高职院校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重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原则,达成心理健康教育预防性、适应性和发展性目标,将积极心理理念融入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团体辅导、协同育人等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被削弱、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枯竭化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预防为主,心理咨询与辅导作为辅助、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分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被削弱、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间关系对立、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枯竭化等问题。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其目的是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预防为主,心理咨询与辅导作为辅助、着重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重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应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积极完善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传统的方式重视人的问题心理,偏离教育目标,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能通过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方式化解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形成良好的隐性功效。教育系统各要素通过贯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构建设定功能期待、进行功能取向、采取功能行动、获得功能结果的模式,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隐性功效的释放,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状况的需要.普通高中在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时应采取如下策略:学校领导重视,配齐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心理辅导室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师生心理档案,发挥学生心理辅导员的协助作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等.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心理社团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心理社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校在心理社团建设方面,将心理社团活动纳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并以此为载体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大学生就业中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大学生就业受挫后会产生内心的相对剥夺感、妄自菲薄心理、不满和宣泄心理以及依赖心理和侥幸心理等负面心理行为反应。增强大学生就业抗挫能力的对策包括:改革大学教育模式中不合理部分,使之适应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加快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优化就业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方法单一和相关的软硬件不足等问题。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多年的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表明: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突出,实施方式多样,实践效果非常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倡导朋辈心理辅导,并将其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对大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意识、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使其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