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家庭生活,激发作文真情;感知学校生活,更新作文格局;感知社会生活,丰富作文内容;感知世界形势,提升作文品位.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收到作文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2.
严霞 《文教资料》2010,(35):93-94
采用场景作文教学法,有益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为此,教师应适当地营造自由表达的场景,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丰富多彩;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为学生创设主动练笔的场景;运用多种评价机制,激发学生持续练笔的热情等。  相似文献   

3.
<正>思维,是作文教学的三大支点之一。感知,是作文思维过程中的第一步,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仅仅依靠粉笔和嘴巴来展开,形式老旧、单一、呆板,不易激发学生感知。而现代媒体的运用,却能用声、光、画、电等变化多样的手法,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并能拓宽拓深学生的思维,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作文教学时可以在以下一些环节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学,它是以弘扬人的本性为特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兴趣直接影响着工作过程和结果。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明了兴趣的重要性。作文是一个感知生活、抒发感情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落脚点,作文水平的高低更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综合性的尺度。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分为三个阶段:低段———激发兴趣,初步感知阶段;中段———培养习惯,尝试实践阶段;高段———培养能力,巩固提高阶段。当然字词句的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不可偏废,应把作文教学同字词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好地去理解掌握语言,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下面就从作文教学的三个阶段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一、激发兴趣,初步感知对低段学生来说,他…  相似文献   

6.
从学生作文心理障碍疏导出发,提出教师要加强学生写作意识的疏导,激发作文内驱力;加强学生主体原则的疏导,养成乐写的习惯;加强学生真情倾吐的疏导,培养情感、个性和意境,提高作文表达的艺术境界;加强学生生活感悟的疏导,让学生去感知、体验、领悟生活中所蕴涵的哲理。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文教学要重视训练过程。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练习 ,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直接感知的环境 ,启发学生的作文愿望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引导学生在训练中感知事物 ,认识事物 ,以促进表达能力的增强。近年来 ,作文教学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 ,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如指导方法机械、缺乏针对性 ,束缚在“审题选材”的框框里 ,难以触发学生的情感 ,不能启迪学生的想像 ,学生感到无话可写或是空话连篇。多年来成功的实践经验表明 :作文教学只有在训练过程上下工夫 ,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 ,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来。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教好学生作文,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作文教学要巧妙地设计教学导语,激发孩子们的习作欲望;引导学生动手练习,用身边的事物勾起孩子们作文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人机交互,丰富作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累多样化,丰富学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重要的环节。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少,作文题目落入俗套.内容单调重复和作文指导概念化、公式化。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丰富、充实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学生学会感知生活,激发乐写热情;改变指导模式,优化形式内容;科学评改作文,促进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1.
想象作文 ,即“新思维作文”的一个侧面。想象作文是指学生在受到感知材料的刺激后 ,对感知的表象和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 ,从而获得丰富的事物形象材料所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作文。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 ,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象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新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 ,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一、创即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一种手段 ,一般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 ,让学生据这种情境 ,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习作。创设的情境要精心设计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使其具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2.
有为数不少的小学生 ,特别是农村小学生 ,从心底对作文感到害怕 ,一到作文课简单是活受罪。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 ,有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不少教师缺乏创造性 ,只以教材的作文训练内容进行训练 ,量少 ,指导方法呆板不生动 ,学生感觉生涩、抽象 ,无以下手。长此以往 ,学生害怕作文就不足为奇了。作文应以教材为纲 ,向学生广阔的课外生活延伸 ,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激发兴趣 ,培养乐于作文的情感。 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 ,就会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保持清晰的感知 ,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把多媒体技术引入作文课堂,使学生的听觉、视觉等都参与感知活动,从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乐写、善写,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教师也能从繁琐的作文教学中解脱出来。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快乐作文呢?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  相似文献   

14.
所谓作文情境,是指能够触发学生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并由此激发写作情绪的具体的场合、情景、环境。创设情境合乎学生作文的心理反映过程。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经过  相似文献   

15.
陈又元 《教学随笔》2016,(3):102-102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要改变农村学生作文难教、学生怕写的局面,就要善于利用农村特殊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动机。  相似文献   

16.
蔡萌 《广西教育》2012,(13):36-36
尽管老师在写作训练上费尽心思、花大力气反复指导,强调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甚至手把手教,其结果依然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素材。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考,进而产生表达愿望。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有教师费尽心机进行作文指导,而学生所写的作文仍然是内容空洞、东拼西凑。而写作源于实际,让学生真实的感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进行写作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文章的丰富性有重要帮助。本文就以实际生活为契机,合理的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说真话、诉真情,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 ,声像同步 ,动静兼俱。如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可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口、耳、目、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 ,创设宽松和谐的作文情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从而使作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运用多媒体技术 ,创设作文情境。“儿童想要好好学习的愿望 ,是跟他乐观地感知世界分不开的。”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融视、听、于一体 ,把声、形、光、动安排在同一界面上 ,化静为动、化远为近活化作文指导 ,有利于创设生动有趣的作文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写…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也是决定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要改变农村学生作文难教、学生怕写的局面,就要善于利用农村特殊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动机。  相似文献   

20.
无话可说 ,是小学生作文难的重要原因。经验告诉我们 :要让学生喜欢作文 ,首先要指导学生寻找作文源。观察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进行积极的思维 ,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或实物 ,教给观察方法 ,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作文 ,写出的文章一般都有具体内容 ,有真情实感。活动作文。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小品、外出旅游、打扫公共场所、帮助孤寡老人干活等。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 ,往往津津乐道 ,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验和感受 ,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