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古代,由于信息不通,交通闭塞,一些乡村或溪渡隘口,常常遭遇盗贼匪帮的袭击,他们轻则劫走钱财,重则伤害人命。因此,民间为保家护宅,习武之风很盛。如今,我们还能看到许多沉默于乡村  相似文献   

2.
卞青,一位80后的年轻画家。卞青,肩一袭长发,眉清目秀,顾盼之间的神气中,自带一缕道骨仙风。卞青,与其说这是一个画家,不如说他更像一位武侠。卞青说,的确,一直习武来着。卞青,一位习武的画家;一位画画的武侠。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剪纸纵横观左汉中剪纸在中国民间美术中可说是最为普及、最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所用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著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千百年来,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民间长久流传、永不衰竭。本文试图以纵、横观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沛县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千百年来,沛县人勇宕强悍,爱好练功习武,其武术闻名还选,延继不衰。明清见鼎盛,各地武士侠客慕名纷至求艺学技。遂演绎形成武功拳术十二个门派。新中国延生后,沛县武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作为国家命名的“全国武术乡”、“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气功先进县”,现乡乡有拳社,村村有武场,爷孙夫妇,拳剑刀枪,习武场景蔚为壮观。全县100多万人口中习武者达20多万。不少人自幼练功习武,内外兼修,身怀绝技。上海电视台赴沛县摄制了“硬气神功”电视专题艺术片。多年来沛县向国家和省体育、文…  相似文献   

5.
所谓民间信仰,即广泛传播于大众之中(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在上层统治阶级亦相当流行),无一定规范的教义、仪式、布道场所,无严格组织形式和森严约束力的民间宗教。这种民间宗教,必须具有某些约定俗成的礼俗和团体成员内部一致认同的某些规则。由于采取了一些民众所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西南古道的民间性质入手,梳理并揭示了过去不为人们关注的西南地区的民间交通和商业贸易往来。虽然西南古道难于上青天,但由于各地的优势不同,互补性很强,商品贸易仍然有利可图,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总得进行相应的贸易交流,所以一直存在相当规模的民间贸易,并终于流淌成各地间相互沟通的大动脉,成为大西南地区的联系纽带。这一方面使得每个地区、每个社会都在某种程度上分享了世界上所有的资源和智慧,使得人们都能改进各自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借民间商贸交流这一相对来说更合理、更公平,而且也更含有感情因素的活动,使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有了更为人性化的、更普遍的、更有弹性的空间,从而相互包容和吸收,达成文化上的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7.
闻华 《华夏文化》2007,(4):46-48
明清时期的“绍兴师爷”远近闻名,了解他们在官场上的身份地位、作用影响,对于掌握传统地方政府的实际运作机制是很有帮助的。师爷是通俗叫法,由于晚清的师爷多出于绍兴八县,所以被民间冠名。实际上,各地都有师爷,比如清代陕西惟一的状元王杰,就当过师爷,而且他能在科考中夺魁,  相似文献   

8.
水乡船趣     
江南水乡,河流纵横,湖塘密布。长期以来,船舶就一直是人们的代步工具,诚如古人所言“北人骑马,南人驾船。”事实上,船舶除了作为水乡人民的交通运输工具外,还出现于民间习俗和娱乐中,成为江南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西郊的青浦县与江苏省昆山市交界处,有...  相似文献   

9.
正2016年2月21日,武汉革命博物馆在武昌农讲所纪念馆举办"闹元宵说民俗"系列活动。100多个家庭的老老少少在这里制花灯、赏糖画、包汤圆、做游戏、抢灯笼,一片欢腾热闹,将小年开始延续的庆新年活动推向高潮。一声声"爆竹"噼里啪啦,拉开了农讲所里闹元宵的大幕。在声声报福游戏区,大家你争我抢踩气球,每个气球里面都藏有惊喜,有的是祝福语,有的是兑奖券,参加活动的观众拿着兑奖券可以获得革博送出的精美礼品一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巫”产生很早.他们能文能舞,从事祈祷、卜筮、星占工作,兼为人求福、祛灾、治病,是最早掌握较高文化的人.“巫”所从事的都是正当职业,与今天相比是完全不同的.这些职业除了“巫”之外还有不同的称谓,其中有的是从“巫”分化出来的职业.  相似文献   

11.
闲话算盘     
潘春华 《寻根》2015,(3):30-33
算盘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由于其运算方便、快速,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各阶层普遍使用的计算工具,即使在计算机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算盘也没有被废弃,人们往往把算盘誉为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珠算是一种计算方法,算盘则是珠算的工具。早在200  相似文献   

12.
洪虹 《寻根》2016,(4):124-129
一明、清两代,徽州民间分家析产现象便十分普遍,分家析产通常会订立书面契约,记录家庭的概况、所生子女以及家产的阄分详情等,这种契约称作分家文书,还可称为分家阄书、分单、议墨合同等,正是由于徽州地区一大批分家文书的存世和发现,更加反映了明清时期徽州民间在父母在世时进行分家析产的现实,也为研  相似文献   

13.
从“圆觉经变”石刻造像论宋代四川民间佛教的信仰特征向世山由于历代史志撰修者和近现代专家的忽略和轻视,民间信仰与民间宗教的记述和分析都非常缺乏,而从石刻造像研究这方面的构成情况与特征,却是一个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也可弥补目前对石刻造像仅从艺术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端午百索考     
正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民间有吃粽子、划龙舟之俗,也有挂菖蒲、艾叶,系百索之俗。所谓系百索,即以五色丝系臂,现在民间已少有人为之。事实上,这一民俗在中国历史上是源远流长的。例如,唐代万楚于端午日观看歌舞表演,中有一妓令其心醉神迷,直欲出于生而入于死,《五日观妓》诗曰:"谁道五丝能续命,却令今日死君家。"所谓"五丝能续命",应该是当时  相似文献   

15.
田探 《华夏文化》2010,(1):45-47
<正>信仰体现了个体对生命最高价值的追求。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中国民间信仰在农村根基深厚,影响广泛。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民间信仰环境的宽松,在广大农村民间信仰成为非常活跃的现象,呈现出繁荣的趋势。因而,关注民间信仰问题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身心和谐,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一竹枝词原名竹枝,又名竹枝歌、竹枝曲,是一种在土家族的先民巴人中传唱的民歌,鄂西与川东一带是它的发源地。这种古老的民歌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形式,并与音乐舞蹈相结合。演唱时手执竹枝或花枝;或在歌词中插入“竹枝”、“女儿”等衬字。由于它植根民间,源于生活,并且密切联系实际,因此受到群众欢迎。早在一千多年前,竹枝已经风行民间。唐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他深入民间采风,先是学会了唱竹枝,以后又写出了保持歌谣格调、富有生活气息、脍炙人口的11首竹枝词。这些作品在唐诗中别开生面,因此刘氏也成为将这种…  相似文献   

17.
可以这样说,除了丰富多采的民间神话传说和故事,没有一种艺术形式在白族聚居的地方能和歌谣相匹敌。这是因为在我的家乡,除了心灵,历史拒绝以任何形式来承载,即使象文字之类与心灵一样永恒的东西。  相似文献   

18.
儒学是以儒家学者为代表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体系,民间信仰是民众对神神鬼鬼的信仰和崇拜,两者是大小传统之别的重要代表。儒学既存在不同时代分期的历史发展走向,也存在政治化、学术化、神学化、民间化的多重特质发展走向;民间信仰又存在弥散性,两者因此融会共生,在汉代社会构建而成"神学政治"文化生态模式。这种特有的文化模式,以天人信仰为中心,在思想、道德、法治、民风民俗、文学等多个文化层面都能通过儒学与民间信仰的融会交织体现出来,最终形成立体的多维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9.
民间美术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当人类从树上下到陆地来生活,迈开独立行走的第一步;当原始初民用手敲碎石块以投击野兽;当人们发现了火,吃着熟食围坐在火塘旁,对着火光显示色彩和冉冉升起的烟雾时,想象的翅膀在他们心中勾画出各式各样的形状和颜色。于是他们制造出了三棱尖状、橄榄状……的石制工具;他们把天然的矿物质颜色涂在自己的身上或器物上,这就是人类对美术意识的最早的朦胧觉醒、爱好和运用。据考古专家发现,我国旧时器时代的丁村人遗址中,已有了形状规范的石制工具;山顶洞人遗址中,  相似文献   

20.
民间信仰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宗教信仰传统,本文利用方志资料,对清代温州府境内的民间信仰分为天下通祀、地方祀典及祀典之外的民间信仰三类进行概括、介绍,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民间信仰与国家祀典的关系,指出清朝政权通过吸收部分民间信仰进入祀典对百姓进行教化,而民间信仰又尽量迎合国家祀典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