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正是爱孩子的表现。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独立意识和  相似文献   

2.
现在中国大多数孩子都缺乏挫折教育,使得一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不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即便有些家长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误区。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家长要学会"放手",客观评价孩子,及时舒缓孩子的心理压力以及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3.
张蕾 《快乐阅读》2013,(18):15-16
如今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对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实行有效地挫折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幼儿期正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若有意识的让他们受点"苦",受点"累",经历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孩子知道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只有不断地战胜和汲取有益的教训,才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有着坚强内心的民族才是真正坚强的民族,幼儿个体素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关键问题是如何对待这些困难和挫折。在实施挫折教育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在遭受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想办法战胜挫折,使得身心健康发展。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是家里的"小太阳"、"小皇帝",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的磨炼和大的挫折。这一  相似文献   

5.
<正>挫折教育,就是指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及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意识地创设一定关于挫折的情境,让孩子受到艰难困苦的磨砺,经历挫折及失败的体验,以此培养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力、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挫折中得到磨炼,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本质所在。一、挫折教育存在的误区(一)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吃苦教育"我们提倡挫折教育并不是让家长人为地为孩子创造挫折,不要误解"吃苦教育"就是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中挫折无处不在,关键是遇到挫折该如何处理。然而有些家长却忽视了现实情况,看到当今的孩子经不起挫折,把原因归结于孩子吃苦太少,于是,家  相似文献   

6.
经常能看到青少年因琐事自杀的报道。我们该思考一下,是否给孩子提供了太多的保证,是否回避了现实世界的许多负面的东西,以至于孩子面对挫折,没有一点抵抗力?德国的学校、家长和学生是如何面对挫折的,德国的"挫折教育"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深感痛苦。在德国,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人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对此却不以为然。我觉得好孩子应该是在表扬与惩罚中逐渐培养出来的,一味地表扬并不一定能教育出好孩子。不可否认,教育孩子离不开表扬,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会造就一批"易碎的花瓶"。孩子是心智不全的成人,他们需要的是生活的历练,只让他们接受表扬教育,长期下去,会导致学生听不得批评的声音,一旦遭受挫折和批评,会使孩子一蹶不振,再也找不回信心,从此陨落。这样一味地表扬式教育造就的只是片面不全的虚拟式的好孩子,他们经不起"风雨",只喜欢"风和日丽",当他们的生活中一旦出现"风雨",他们将会因无所适从,无法招架而选择逃避。有句歌词写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相似文献   

8.
一位教师所教的《微笑着承受一切》一课中,桑兰那灿烂的微笑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思绪万千……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皇帝",过着众星捧月的生活,父母担心他们无法克服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总是想方设法地为他们解决难题,从而养成了孩子怕苦怕累、不能承受挫折的性格,许多孩子遇到失败或挫折以后,就整天闷闷不乐,甚至轻率地结束年轻的生命."现在的孩子太脆弱!"家长们发出这样的感慨……针对这种状况,我设计了"把微笑留在脸上"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孩子们能从中得到启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笑对人生,笑对人生的挫折,把微笑始终留在脸上.  相似文献   

9.
梁哲 《教师》2013,(12):12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谁都会摔上几跤,有些人站起来挺着胸膛继续向前走,而有些人却因此一蹶不振,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当今的孩子大多生长在"温室",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生活中家长唯恐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我们也逐渐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条件好了,承受挫折的勇气和能力却越来越弱,遇到一些小小的失败后就冷漠退让,  相似文献   

10.
<正>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而体育课能对学生进行抗挫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功能因为体育运动就是有意识地、人为地设置"困难",让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克服心理和身体上的困难,锻炼自我,在一次一次成功的过程中取得战胜挫折的愉悦。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挫折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1.攻击现象。攻击他人是遇到挫折的一种直接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孩子多生长在"温室",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生活中家长唯恐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这些父母没意识到,挫折教育是孩子更为重要的需求之一.  相似文献   

12.
张金玲 《家长》2008,(12):22-23
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其含义是幼时很少遭受挫折的人,长大后往往会因不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及复杂多变而深感痛苦。在德国,这一观点比较深入人心,因此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因而形成了富有德国特色的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3.
我们身边屡屡发生孩子因承受不了一点点挫折而自杀、轻生的事件时,我们有没有想过:是否给孩子提供了太多的保护,是否回避了现实世界的许多负面的东西,以至于孩子面对挫折,没有一点抵抗力?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  相似文献   

14.
颉涛涛 《考试周刊》2014,(93):192-192
<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消除受挫折的情绪,为自己创造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那么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  相似文献   

15.
近日,来自黑龙江、沈阳、山东、浙江、湖南等地的22名8至16岁的孩子背起行囊走进怀柔一家度假村,接受7天的挫折教育。全国首个"青少年抗挫力夏令营"就此正式开营。(《北京晚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挫折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给人带来痛苦与不幸,也可以使人在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是父母掌上的明珠,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心肝宝贝",处处受照顾,时时被宠爱,因而,这使许多孩子从小就"养尊处优"、"骄傲自大"、"说一不二",很少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和挫折。但若是从完美的人格塑造角度,从坚强的意志品格锻炼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又  相似文献   

17.
<正>如今,幼儿园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就像温室中的"花朵",缺乏应有的磨炼和意志,而面对挫折,有的孩子退而却步、逃避困难、萎靡不振;有的孩子迎难而上、勇于面对、积极乐观。为什么两者区别明显,究其原因,前者心理承受能力差,不敢正视困难和挫折,后者抗挫折能力强。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14,(11):29-29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它既是对孩子的考验,又是成长的“养料”。不同的孩子,面对挫折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会躲进自己的小世界,不敢面对挫折;有的孩子需要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克服困难;也有孩子能够勇敢面对,及时调整情绪,重新积极地投入学习和生活。本期,我们就请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六年级的同学们谈谈,他们是怎样面对挫折的。  相似文献   

19.
正开栏语:没有人会一帆风顺地过完人生。我们都希望为孩子披上一副"人生铠甲",帮助他去面对各种挫折、困境、危机,而这副铠甲正是抗逆力。在这个栏目中,田国秀老师将为大家解读抗逆力的概念,抗逆力所需的内在、外在因素,并为父母提供培育孩子抗逆力的方法、路径。当一个孩子的抗逆力逐渐生长、强大,一个自信、乐观、友善、有心理弹性的孩子也会出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人遭遇各种挫折时避免心理失衡、行为失常的能力,即对挫折的适应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困难和挫折,为使孩子免受心理伤害,战胜困难,家长要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其挫折耐受力,提高其自身“免疫力”,具体有以下十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