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羌族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早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唐时,一部分羌人同化于藏族,另一部分同化于汉族。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  相似文献   

2.
羌族有人口30余万,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等地。羌族的历史可追溯到商代。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羌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族聚居区处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这里山脉重晕,地势险峻。羌寨一般建在高山的山腰上,所以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相似文献   

3.
解放前的甘孜羌族在民国政府和当地土司、头人、“袍哥”、“舵把子”、“烟匪”的剥削压迫和欺凌下,过着十分贫穷与落后的生活,羌族人民不但在政治上受歧视和压迫,在经济上也受到残酷剥削。由于旧社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条件极为落后,求学就医非常困难。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羌族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翻了身,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甘孜羌族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正在走向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甘孜羌族主要居住在丹巴县,其余零星散布于全州各县。甘孜羌族多数来源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理县等地。甘孜羌族的迁徙原因有两个,一是清政府平定大小金川之后,于公元1776-1785年间,在大、小金川地区安营设讯,后从茂县、理县等地迁入羌族屯练,最后形成当地羌族居民。二是解放以后,由国家安置、分配和调动入州的羌族人员。  相似文献   

5.
羌人与大禹     
现今的羌族有30余万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理县、茂县和松潘县,以及与这一带毗邻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羌族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说它古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的夏代。相传夏代的创始人、中华民族的治水英雄大禹就生长和兴起在川西北的羌地。说它年轻,因为羌族正式作为一个民族确定下来,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6.
“羌戏”是对羌族戏剧的简称。目前中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在川西北岷江及涪江上游,“羌戏”分布在此地带上,既有剧本搜集整理,又有多种活态演出,还有学界有识者的研究。结合羌族戏剧存在现状,从宏观上对之可作如下把握:“羌戏”主要有释比戏和花灯戏两大类型,“羌戏”的存在及演出以民间性和仪式性为两大基本特征。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多民族的中国有丰富的戏剧文化遗产。无论作为民俗艺术还是作为村寨艺术,羌族戏剧存在的历史和现实,羌族戏剧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决定了它是我们研究中华戏剧共同体所不可缺少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重建视野下:对羌族罗则、基勒的人本文化价值解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羌语“罗则”意为石砌高碉,“基勒”指石建的民居或寨房。“罗则”、“基勒”是羌族家因重建的首要目标。它们是物质家园,也是人本的精神文化家园。在举国之力重建的视野下,我们应当厘清羌族建筑文化的重要内涵,探究其人本文化价值,以便使研究更好地为羌族物质、精神家因重建服务,使羌族永久性建筑的重建更加完美。  相似文献   

8.
羌人和吐谷浑是西北史上两个重要的古代族群,关于浑、羌族群关系曾有“羌化浑”及“形成新族群”的两个不同的结论。本结合现有史资料详细地考察了羌、浑族群互动、社会结构同化、族群权力分布、族群意识、族群身份认同等状况,得出了羌、浑族群关系处于互化状态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羌族史简论     
羌族起源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量羌氏并非同源,一是二者分布地区与考古文化不同,二是生活,服饰和语言不同。羌族的发展史上,先后经历了虞夏时期,春秋初期,周襄王时期,秦汉时期,三国魏晋时期五 次大的迁徒。羌族不断反抗压迫他们的统治者,并于十六国时期建立了 羌族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后秦,羌族一汉藏等民族不断融合,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羌族教育发展史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羌族教育发展史简述张传燧吴定初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民族之一。1990年有总人口198252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县、汶川县、理县、黑水县、松潘县,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和绵阳市的北川县,尤以茂...  相似文献   

11.
《羌族释比经典》评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历史上羌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和分布极广的民族、也是汉族前身华夏族的重要构成部分。学术界一般认为.古代的羌族应与现今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的各民族有着族源和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同时.现今藏缅语族羌语支的民族的人数也远远超过了现今羌族的人数。现今的羌族是古代羌族的一支后裔,而他们一直较好地保留和传承着古羌文化的核心部分。因此。研究我国古代的华夏族和现今藏缅语族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必须了解羌族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2.
羌族的禁忌源于原始社会羌人对于万物有灵和神灵、祖灵、鬼灵的信仰崇拜,具有传统久远,分布广泛的特征;羌族禁忌的核心功能是自我保护,其在稳定羌族社会秩序方面,有着一定的"社会契约"的功用,对于羌族传统的生存环境、社会生活等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羌族民众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傈僳族     
傈僳族□双木傈僳族主要聚居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部分散居在丽江、迪庆、大理、德宏、楚雄、保山及四川西昌等地,人口为574856。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史书上称之为“栗蛮”、“栗粟”等,他们自称“傈僳”。15—19世纪由金沙江、雅砻江两岸迁移到澜沧...  相似文献   

14.
“劳动歌”是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是其他民歌的本源。在羌族民歌音乐的研究成果中,人们对羌族“劳动歌”的词意和内涵的阐释上,尚有模糊甚至不合理之处。分析与归纳羌族“劳动歌”的音乐形式,有利于羌族民歌的整理、研究、保护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在“平原—国家”的叙事范式中,山地族群长期以来被看作“国家边缘”的族群,故有“文明不上山”一说。通过对岷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域羌族的社会变迁进行历史考察,可以看出,羌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生存策略。羌族的社会变迁说明了山地族群的现实需求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状态。在全球化、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山地族群之一的羌族来说,现代文明早已上山。  相似文献   

16.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千百年来,羌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羌族的社会伦理思想在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鲜明特点的社会伦理体系。诸多封建伦理思想逐渐被新的伦理思想所取代,但是追求自由平等、崇尚公平公正、向往和平安宁等社会观念和勤劳节俭、诚实正直、团结互助等伦理观念则被很好地继承了下来。这些观念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导向并规范着羌族人的行为,成为羌族伦理思想的核心和主流。羌族的伦理思想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伦理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从传统伦理、婚姻家庭、宗教生活、民间文学、人生礼仪习俗等方面阐述并分析了羌族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甘孜羌族主要居住在丹巴县,其余零星散布于全州各县。甘孜羌族多数来源 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理县等地。甘孜羌族的迁徙原因有两个,一是清政府平定大小金川之后,于公元—年间,在大、小金川地区安营设汛,后从茂县、理县等地迁入羌17761785族屯练,最后形成当地羌族居民。二是解放以后,由国家安置、分配和调动入州的羌族人员。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汶川县龙溪乡联合村、茂县曲谷乡河西村村民使用羌族语言和新创文字现状的问卷及访谈调查结果,从村民的语言和新创文字使用情感态度、行为倾向态度及其差异等方面较全面地描述了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羌族聚居乡村的使用现状。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多样性的角度提出: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有利于满足羌族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在“5·12”灾后重建工作中,政府部门应当大力加强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9.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手工刺绣,作为羌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羌族文化的形象载体,是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直观性、审美性的象征表现。羌族刺绣品以各种不同的针法将各种图案跃然于不同的材质上面,展现了美的艺术,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本文以茂县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为例,旨在述说目前羌绣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更好地开发利用羌绣,更广泛地宣传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0.
羌族民间艺术是随着羌族社会不断发展而继承下来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传统工艺美术——挑花刺绣,是独具羌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而“云云鞋”又是羌族挑绣绣品中极具艺术价值的一部分,其上绣的纹样色彩风格独具。文章试从羌族艺术与羌民族历史沿革、信仰崇拜、民间风物神话传说等密切关系,对羌绣“云云鞋”的纹样色彩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