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柳江流域地下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列出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要从优化流域产业格局、推动流域生态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柳江流域地下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依据水量平衡理论,以沂河上游流域为调查研究区,采用不同时相的TM图像数据及多元信息复合技术,结合实地调查,对研究区的地下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海河流域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海河流域地下水开采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揭示了由于海河流域地下水过量开采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针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根据海河流域各地地下水储量以及开发和利用现状,将海河流域地下水进行分区,并分别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覃勤珍 《广西教育》2013,(28):20-21
2010年10月23日,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20周年纪念论坛“六个百佳”评选活动中,柳州市柳江县壮语文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柳江县壮校附小)被评为百佳示范学校。2008年,该校承担了全国“十一五”中华传美研究“柳江县壮民俗文化资源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毕节试验区是典型的岩溶山区,岩溶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0%,其境内的六冲河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38.1%;年径流量占全区总径流量39.5%.应用改进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建立其降雨一径流模型,得到流域的水循环模式,进而推广到毕节市全域.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和调查资料计算表明,毕节市地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地下水资源虽然丰富,但利用率极低,工程性缺水明显.因此,必需对毕节市地下水资源作专项研究,合理开发,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柳州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历史名城.它的得名在历史上众说纷纭,主要有得名于柳江,得名于柳岭,得名于柳星,得名于柳宗元等.文章论证得名于柳江一说最为可信.关于柳江名称的沿革,根据文献记载和语言文字的演变规律,认为柳江即西汉之"留水",东汉作"溜水",约在南北朝至隋唐间改称"柳江".  相似文献   

7.
河姆渡遗址“是长江流域氏族公社的一个典型”。现行教科书几乎都是这样叙述的。然而,把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划为长江流域是否妥当?这得首先弄清什么是流域。《辞海》说:“流域是地表水和地下水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的总称”。《地理学词典》说:“流域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区域。”《四角号码词典》  相似文献   

8.
古渡幽情     
柳江以一弯柔水的清澈澄明,拨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妙韵琴心;百里柳江绣画廊。这份溢美就从水而来了。 柳江发源于贵州省独山县更顶村,自柳城县凤山镇起至象州县石龙附近的三江口称柳江。柳江流经柳城境、柳江县、柳州城区、鹿寨县、象州县,全长272公里,市辖部分从露塘段起至洛维段止共74公里。“柳江环绕,……北接湖、湘,西通黔、滇,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福建省地下水资源的允许开采量、实际开采量及福建省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总结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并为实现福建省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专业教学实习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文地质实习基地为我国水文地质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由于近年来我国对水文地质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水文地质专业教学实习的方法、内容等已不能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改革。本文在简要介绍实习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教学实习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初步的改进措施,对我校乃至我国水文与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强化水资源的严格管理和流域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根据实测资料对陕西省渭河流域的水量平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流域耗水类型、耗水组成及其特点。结果表明,流域各用水部门的耗水水源基本上以地下水为主,其中农村生活比例最大,为75.47%,工业和城镇生活占50%左右;人类利用水资源活动影响了水资源的径流量和水质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盐池地区地处宁夏自治区东部,属于鄂尔多斯波状高原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是该区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根据取样分析,区内大部分地区地下水的F-含量超标,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在对该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论述了F-在该地区各含水岩组中的空间分布,并对地下水中高F-含量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该地下水中较高的F-含量与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并与地下水的酸碱度、优势离子含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受水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优化水资源配置,解决受水区生产、生活及环境用水的重要途径。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的同时,应树立节水观念,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节水型产业,加大治理污染力度,进行受水区域的生态修复规划,建立新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以及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新会市地下水补给条件和水质规律并指出:银洲湖是新会红层盆地时的河谷,流向与今相反,新会市以及珠江三角洲存在晚更新世形成的海蚀地貌和海成沙堤.该沙堤在颜色、土质和高程等方面有其特征,可采用机井法、高程法、地貌法和沉积分析法来确定三角洲平原地下咸淡水界线的位置;从地下咸水位置来看,珠江三角洲的西界不止于司前,可上溯20km,达开平附近;会城—大泽东西向断裂的北侧,是开发地下水的有利地段;沿古斗—崖南—梅阁NEE向地带最有希望找到热矿水。  相似文献   

15.
“黄三角”开发势在必行,但“黄三角”淡水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地下水资源因长期超量开采使用日趋枯竭,地下水位大范围下降、水质遭到污染,并引发地面沉降、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要在“黄三角”开发的大背景下维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必须完善法律机制,以形成制度保障。“黄三角”地区应应时所需,针对现行立法中地下水资源保护基本法缺乏、相关制度可操作性欠缺、惩罚力度不够等不足,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导向,加快立法步伐、完善制度设计、加大惩处力度等,以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伊犁河流域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发现目前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着水质检测和灾害防御能力欠缺、水域局部污染严重以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也制约了伊犁地区的农业发展;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应该重视流域环境保护、加强水利设施的基本建设、提高水利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确立并完善伊犁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系,以期为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走可持续道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汉江流域为例,盘点了跨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的思路.讨论指出,汉江流域水资源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的创新研究重点是加强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环境保护的协商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投融资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及公共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tudy on regional water supply system,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s, Quaternary aquifers investigat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depression resulting from land subsidence in the Hang-Jia-Hu Quaternary Plai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policy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methods suitable for this area. Suggestions for controlling land subsidence by implementation of wise groundwater polic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are also giv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