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迅猛发展,尤其是当代中国的都市化进程使得中国人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中国摄影艺术则在同时全面借鉴、广泛吸收西方的摄影文化,这种内外部的因素都促使以瞬间记录、真实客观见长的摄影艺术发生了功能转型,从仅仅作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到成为作为审美的一种手段,一直到成为介入社会、创造文化的利器,这种自下而上的转型是艰难的。不过,这种转型正是健全摄影在社会中的功能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对当代社会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纪实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条重要分支,它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不能忽视的。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有审美趣味,并且对社会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优秀的摄影作品背后往往会有一名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摄影师。这种独立的风格作为一种审美标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解读照片背后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摄影艺术是广阔艺术领域中的一名新成员,在审美特征上摄影与绘画等其他艺术手段有很多相似之处.说到摄影艺术的审美特征,首先要来探究摄影的含义.“摄影”一词,在中国最初被翻译成“照相”.因为这门技术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大多作品都是拍人像为主,而后随着拍摄题材的多样化,又翻译成了现在的“摄影”.对美的追求,几乎是所有艺术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4.
试论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提升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新闻摄影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新闻摄影如何提高其表现力和艺术魅力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笔者首先简要分析了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内涵,接着就影响其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剖析,最后就提升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策略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和挖掘,从而有效提升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张顾文 《视听界》2013,(3):105-106
摄影艺术开创了以图片为媒介传递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学、艺术信息的视境,突破了图片仅仅作为审美中介的局限,使其具有现实和审美的双重话语意义。摄影符号具有现实意义。现实符号是人们理解现实世界的工具,也是进入摄影艺术世界的阶梯。  相似文献   

6.
北京光社[1]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摄影艺术团体,是中国第一个业余摄影家的艺术联盟,它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一代文化人与摄影艺术结缘的同好组织",[2]社员将近30人,活动时间达10余年.它于20世纪20年代初举起摄影的旗帜,以卓著的创作成绩和论著,揭开了中国艺术摄影发展的帷幕,把摄影推上了艺术的舞台.光社使得北京的青年学子中不少人走上了摄影的道路,培养了中国第一代摄影艺术家,他们对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作用,并做出了开拓者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专题摄影,历来是中外画刊所采用的主要表现形式。近些年来,各大报纸上也纷纷出现一组又一组令人耳目一新、反复回味的摄影专题。专题摄影被广泛采用,而且发展很快,不能不说是摄影文化的一次变革和飞跃。它既符合摄影宣传的需要,又和改革开放的步伐相合拍;既满足了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又和自身的特征相吻合。由此可见,摄影,作为一种艺术门类,在完成了由摄影技术到摄影艺术,由摄影艺术到摄影文化的发展、丰富、提高之后,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形态是很自然的。专题摄影与独幅新闻照片表现有着诸多异同。专题摄影比起独幅照片,除了使人一目了然感觉到的涵盖面宽、容量大、信息多之外,还有一些内在的独特之点。因此,我们在从事专题摄影报道时,必  相似文献   

8.
信息与新闻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变革和转型的社会,万事万物都随着这种变革与转型而发生着不同的变化,使新闻人每天所接触的信息纷繁复杂、包罗万象。作为记者,如何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捕捉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正面临巨大的社会改革和深刻的文化转型,消费文化的盛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的流行泛滥造成价值紊乱,理想失落、信仰缺失成为社会之病,传媒作为公共机构负有提升社会文化品格之重责.文化人物是社会真理、正义、良知的担当者和守护者,在消费时代有其自身价值:其文化品格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文化格调,其社会关怀意识、理性批判精神则有助于提升公民素养,在此基础上建构文化认同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新闻摄影与摄影艺术的关系,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在我国摄影界引起激烈的争论,结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了也没论出个所以然来.这两年在摄影界发生的一些事情和某些摄影人提出的一些观点,又引起了人们对新闻摄影和摄影艺术关系的议论,虽然不像上一次那样热烈,似乎有老生常谈的感觉,但我认为应该把问题谈清楚,因为这两者的关系摆不正确,就会在新闻摄影理论上产生误区,影响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与广东旅游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大型图书——《中国故事》已经面世。本书是中国当代第一部大型社会专题摄影图集,书中集中了近百名摄影作者的作品。图片内容反映了中国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的政治、文化、经济、法律等社会各个层面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社会生活大图景,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摄影记者对社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新闻摄影主要反映的是政治活动、民生民情、经济文化、社会事件等内容。这类题材不仅具有艺术观赏性,更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新闻摄影是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摄影艺术形式之一。新闻纪实类作品在拍摄上更多地受到现场的制约,无论从拍摄技巧、拍摄内容还是画面要求上都有别于艺术摄影。作为一幅摄影作品,新闻摄影类图片,不仅需要真实准确地再现,也要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独特的形式美。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结构转型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公民社会”的出现和发展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不管是在社会学领域,还是在政治学研究领域,学者们在研究“公民社会”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论及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和意义。而随着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兴起,也逐渐参与到这一重要社会问题的讨论中。各种不同学科领域对此问题的共同关注,为大众传播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研究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知识图景。  相似文献   

14.
文人论政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近代中国报刊的发展使时评成为文人论政的轻骑兵.纵观中国新闻史,时评热多发生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多发,公民的参政意识增强,在报刊上形成公开讨论社会问题的公共领域,成为公共领域的主要担当.当代时评热发生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时期,新媒体的高度发展、新闻娱乐化的大背景,导致了时评症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文化建设对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审美文化作为文化整体的一个构成因素,在当代文化领域中无疑又是极引人注目的,在社会多方位转型的格局中,当代审美文化已经发生了、并且还在发生着变化,它所呈现的当下状貌既是民族文化在市场经济语境中的独特表述,同时也多层次地全息了文化领域中其他因素的律动,从而,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以及道德、法律等的建设中,审美文化的建设成为枢纽性的因素,它可以成为社会发展之风标,作为估…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时期以后,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均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新闻事业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信息化与数字化的时代开始到来,也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闻事业中,新闻摄影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也使得新闻摄影的发展开始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对于广大新闻事业工作者而言,如何提高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已经成为了其面临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就是对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进行研究,首先对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内涵及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为如何提升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提出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7.
沙飞,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的先驱和奠基人,也是中国人民革命摄影艺术创作实践和摄影理论探索的引导者。他为革命摄影事业的创作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光辉历程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影像纪录,为革命摄影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用摄影作为武器,探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中各种不平等现象,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各角落,反映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在社会底层挣扎、呼号的情景,以及边区抗战军民的英勇斗争事迹。研究沙飞同志摄影理论和摄影作品,对促进新时代摄影事业发展,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语境下媒介功能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行芳 《现代传播》2006,27(4):17-20
构建"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正式开始,文化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而传播又是文化转型的重要栽体和主要推动力量.由于此前人类历史关注的是物质生产,从而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文化传统和以主体/客体为特征的哲学思维范式,权威主义和等级制度成为一切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信息社会的诞生使得这一切受到挑战,文化转型成为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媒介的作用变得极为突出.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媒介的功能必须发生深刻变化,它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人类决策的信息库、人民智慧的倍增器、社会沟通的润滑剂、民族交往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9.
书法、绘画和摄影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在中国地市报人大家庭中,活跃着一批热爱书法绘画摄影艺术的新闻采编人员。为了给新闻队伍中的广大书画摄影爱好者提供一个切磋技艺、交流对话的平台,也推动全国地市报新闻采编队伍文化艺术的大繁荣,《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将不定期免费推出"中国地市报人书画摄影作品展示"专版,  相似文献   

20.
畅销书在当代图书出版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入分析其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畅销书出版经历了整个社会文化语境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消费性文化的转型,而这种文化特征也正是后现代对图书出版领域渗透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