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孩子了解和参与家庭经济生活,适度将家庭的经济收支情况向孩子公开,是家长明智的决策。家庭购买开支较大的物品时,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参与家庭消费决策,并懂得个人的物质要求必须与家庭经济条件相适应,不应向父母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有一对双职工父母,正在贷款买房,单位效益又不怎么好,他们把面临的困难告诉刚读中学的儿子,并和儿子一起商量如何合理开支家庭一个月的各项费用。之后,儿子不再像以往那样要求父母买这买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们在某小学就“父母有事情要不要和孩子商量”这个话题,对90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惊奇地发现,有90%的学生都希望父母把自己真正当成一个大人,让他们了解家中发生的事情。看来,大多数的孩子已经有了较强的参与家庭事务的愿望。下面是两个事例,一个是  相似文献   

3.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4.
家长如何培养独生子女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呢? 首先,从培养孩子关心家里人做起。家长应该让孩子懂得,家庭是一个小集体,自己是这个小集体中的一员,应该关心集体的事情,关心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不能光要求大人关心自己,自己也要关心父母、祖父母,并要尊敬照顾老人,在家庭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吃、穿、用等方面不能只想到自己,还要想到家里人。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有意识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则漫画:儿子坐在地上哭闹,父亲心烦地对妻子说,儿子要什么给他买就是,怎么能让他哭呢?妻子说,你知道他想要什么,他要“天”。 没想到,孩子竟然“明目张胆”地要“天”了,足见做父母的娇惯孩子到了何等地步。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什么?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中起了什么作用?父母在有了孩子后应具备哪些理念与方法?孩子最大的愿望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当问及孩子“你对家庭有什么更高的期望”时,孩子回答得最多的是“家里人都能愉快地过日子。”孩子们在企求这么理所当然的事,作为父母应该认真面对这样的现实。只要给孩子提供必要的东西,孩子就能自然地成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安宁、愉快的家庭需要全家人有意识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为了自己,请对家庭进行一次再认识吧。“养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有这种想法的父亲要当心:一般认为,在现代家庭里,父亲的权威变…  相似文献   

7.
爸爸妈妈商量家庭理财事宜当然是天经地义的,可是三口之家的另一位成员就应该袖手旁观吗?作为家庭核心成员的孩子,同样要有理财意识和行动。除了打理自己零花钱这样的常识之外,还有很多理财大事,是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行动的。1.在孩子踏入小学校门之前和  相似文献   

8.
寄宿真能培养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 寄宿可以“培养自理能力和集体意识”,且不说这样的目标本身很自私很伪善,推论也很浅薄:把孩子和父母隔绝开来,就可以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把孩子早早送入集体生活中,他就可以有很好的集体意识,善于和人合作.按照这样的逻辑,孤儿院的孩子受到的早期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9.
从小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培养孩子的主人翁意识,是对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孩子的家庭观念和主人翁意识不是一时一事能够培养起来的,而是从小就要有意识地培养.比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分清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然后让孩子进一步知道家里柴米油盐的来龙去脉,知道过日子的基本东西,比如发了工资,要告诉孩子这个月发了多少钱,和孩子一起算算怎么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也让孩子知道家里的一些基本情况.孩子再大一点,就要让孩子直接参与家庭事务,而且一些事情要真的和孩子商量,商量的目的当然不是要孩子拿主意,而是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的一切都和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专家们指出,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时间。如何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怎么做才能给他们更多的关心? 一、让孩子对你有所帮助:你有无数的事情要做,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你在工作与照顾孩子之间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1.
作为父母,你可能知道应该与孩 子谈谈关于钱的问题,但你可能并不很清楚应该如何教孩子理财和花钱,而这恰恰是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最大的事情之一。这里有10个关于正确认识和使用金钱的问题,值得你和你的孩子认真地去探讨。 一、做预算。帮助你的孩子建立简单预算方案,记载收入和支出,这样他就能够知道钱的去处和节余,并从中养成节约的习惯。 二、设立储蓄目标。与你的孩子讨论短期和长期的储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让他知道是为了什么节省——买衣服?买电脑?还是交学费?如果孩子很难存下钱,不妨和他一起看看“预算”,看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句流传时间悠久、流传范围很广的古话:“可怜天下父母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的父母从来未像今天这样全神贯注地爱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从来未像今天这样强烈。然而,有些父母种豆却未必能得豆,不少孩子向着父母意愿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花季少年自杀,更有的反过来伤害自己的父母。究其原因,就是有些父母仍然沿用着传统的、落后的教子观念和方法,总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孩子,设计孩子,塑造孩子。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要问一句:作为父母,你是否想到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改变一下自己呢?你的思想观念,你的素质水平,你的教子方法能适应做一个现代父母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13.
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痛苦是巨大的。即使是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感到心情沉重。这时,他们最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什么呢?我感到这样的孩子最需要老师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 细心和关心 家庭不安定,孩子上幼儿园也会显得心事重重。这时,他们最需要老师轻声地问一句:“你怎么了?”如果老师只是说“别理他,一会儿就好”,那么孩子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打击啊。在家庭里,孩子没有得到爱抚,他多么希望能从  相似文献   

14.
①你能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放下手头的事情来照顾孩子吗? ②你有事能与自己的孩子(不论他们的年龄大小)商量吗? ③孩子的行为使你恼火时,你能保持冷静吗? ④你能向孩子承认与他们有关的过错吗?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一首老歌曲唱出的是代代传承的意境。为人父母的你,可以讲出多少自己父母的故事?你是否愿意让这样的故事在下一辈中流传呢?为孩子留下世系的记忆,让他们了解家族亲人的故事,一棵充满家庭信息的家庭树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家庭树,顾名思义就是用树的形状来表示家庭  相似文献   

16.
读书是开阔孩子视野、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能给孩子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让读书成为孩子的兴趣。我们的做法是——一、营造一个家庭读书的氛围孩子总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不然就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我相信,在一个举手就可拿到书的环境里成长,很少有孩子会对书籍产生抗拒。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我们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少看电视多读书,经常交流读书的心得,谈论读书的乐趣,让孩子从父母的喜悦中渐渐体会到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孩子参与到我们的交流中来了。二、带孩子上书市和图书馆要读书,首先要买…  相似文献   

17.
孩子如果想要买一支自动铅笔或一本笔记本,他会立刻拿着自己的零花钱买下来。而如果购买自行车、随身听、电脑学习光盘这些价格不菲的东西,父母会亲自出马,帮孩子买。但家长们有没有试着让孩子们自己做主选购呢?有了下面的消费指南,孩子可能会比家长买到更好更实惠的东西,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财商呢。下面的5个步骤能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第一步:为什么要购买这个商品当你的孩子想买很贵的商品的时候让他想想:·为什么我要买这样商品呢?·我一般会在什么时候用它呢,我用它的次数多吗?·为什么我现在要买这样的商品,而不是以…  相似文献   

18.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分开?”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父母离婚、爸爸离开家时尖叫着,眼泪一滴一滴地从脸上落下来。“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不能给我一个美满的家庭呢?”又一个经受父母离婚的孩子痛苦地想着。孤儿院里,那些被父母丢弃的孩子伤心地问院长:“我的爸爸妈妈呢?”那些失去了家、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或父亲的孩子,多么渴望能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呀!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跑过来问我:“陈博士,你能为我克隆一个爸爸吗?”五十岁的我,虽然在克隆技术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但是听了小男孩的请求,我还是愣了一下。我问小男孩:“为什么你要克…  相似文献   

19.
如今,在欧美,一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已经形成,并开始瓦解旧的家庭关系。这种新型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母与孩子不再等级森严,父母和孩子是朋友,他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代沟了。父母是子女的朋友这种新型的关系体现在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在称呼父母时不再需要用敬语,孩子与父母讲话时,可以直接用“你”字;孩子还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而不用非得管母亲叫“妈妈”、父亲叫“爸爸”。父母与孩子有了相同的爱好,甚至是最激烈的摇滚音乐,父母也会和孩子一样喜爱。孩子可以对父母说:“嘿,这是一张新音乐专辑,你听了吗?”或是“你要和我们一起去听某某歌星…  相似文献   

20.
儿子读高中时经常对我说:“同学都羡慕我有你这样一个爸爸。”我问:“为什么?”同学们这样描述:有的父母不许孩子锁自己的抽屉,有的父母要检查孩子的日记,更多的父母是限制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一切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